“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一鍋燉不下……現在,令人煩惱的不是鯤,而是車。
有沒有發現,道路上跑的車,如今是越來越大了。隨著車型的不斷迭代升級,新車的尺寸在不斷增長。另一方面,當車企在價格方面開始瘋狂“廝殺”,用相同的價格,與以前相比卻能買到尺寸更大的新車。
最重要的,是中國消費者對于大車的“執念”。長期以來,中國消費者買車的需求,往往不外乎是:空間、空間,還是空間。在相同的車型級別中,尾標中的“L”似乎是一種“正義”化身,因此“大車”在市場中也更受歡迎。
新車開始“長個”
新車的“個頭”,真的是越來越大了。
雖然,用手機和汽車類比有并不是非常恰當。但是,每次進行產品換代的新車型,在長度和軸距方面不斷增加的情形,就如同以前手機廠商在產品更新時都在選擇擴大屏幕的尺寸(否則如何讓消費者有效看到產品的升級)。
以中大型豪華轎車的標桿車型之一奔馳E級為例。全新一代奔馳E級(W214)在4月底正式發布,在此次的第六代產品更新中,整個車型的尺寸進一步增加。全新E級的長軸距版本軸距達到了3094毫米,比現款增加了15毫米,車身長度為5092毫米,比現款長14毫米。
毫不夸張地說,全新的E級轎車,在空間表現方面已經可以媲美當年的老大哥S級。對比來看,90年代推出的W140,即我們熟知的“虎頭奔”,其標準軸距的車型版本,車長為5113毫米,軸距為3040毫米。顯然,這本該是兩個級別的車型,卻在尺寸方面變得更加相近。
再舉一個例子。上周,采用NT2.0平臺的全新ES6正式發布。與前一代產品相比尺寸同樣小幅增長,軸距為2915毫米,同比此前車型增加15毫米,長度方面則增加了4毫米,為4854毫米。
似乎,乍一看全新ES6在尺寸方面沒有增加太多。但考慮到,作為一臺中型SUV,同級的明星車型寶馬X3的軸距和車長分別為2864毫米和4737毫米,停在ES6旁邊明顯“小了一圈”。
如今,對于中國消費者的這種“大空間”喜好,各大豪華品牌也是“摸準了脈”。除了那些轎車可以推出長軸距版本,諸如Q5、GLC、X5這些SUV在國產之后都選擇打造一個“Long Wheelbase”,將后排空間進一步拉大。
車位有些“顯小”了
除了變得更長,有些車還開始“橫向發育”。
例如前面提到的ES6,其寬度達到了1995毫米,比X3寬了104毫米。更有甚者,極氪001的寬度為1999毫米,如果算上后視鏡,整個車寬突破了兩米。作為對比,奔馳S級的車輛寬度為1921毫米,極氪001的“心寬體胖”,無疑讓凌渡這種“寬體轎跑”都甘拜下風。
你看這個車,它又大又寬。隨著車輛尺寸的不斷增加,新的問題也隨之出現,停車成了“老大難”。因為,車位的尺寸是固定的,它不能隨意“延長”。
根據公安部在2010年1月1日起實施的《城市道路路內停車泊位設置規范》(GA/T 850-2009)規定,停車位標準尺寸大小設計主要分大、小兩種尺寸,大型停車位長15.6米,寬3.25米,適用于中大型車輛;小型停車位長6米,寬2.5米,適用于小型車輛。
停車位排列方式可以分為三種:平行式、傾斜式(傾角30°、45°、60°)和垂直式,大型車輛停車位不應采用傾斜式和垂直式。
并且,這僅是城市道路路內的停車位尺寸,小區的車位標準尺寸為長5.3米,寬2.5米。考慮到,很多老舊小區,由于空地有限,車位的尺寸并不標準,再加上一些亂停亂放的情況,讓停車變得無比“焦慮”。如此一來,這些尺寸“膨脹”的車型,停車時更要小心謹慎。
“為什么別人都不影響,你這車就開不出去。”在一些狹小的車位,本身停車就十分考驗技術,當旁邊的“后來者”靠得近太近時,停好車之后能不能開出去也要自我掂量一下。
另一方面,我們經常見到的機械式立體停車庫,也有相應的尺寸標準。根據國家標準GB/T 26559-2021中發布的內容,對適合在機械式停車設備中停放的汽車,其尺寸按GB/T 3730.3定義的汽車車長、車寬和車高,其質量按GB/T 3730.2定義的整車整備質量加50kg物品的質量,分為六個乘用車組和四個客車組以及一個貨車組共十一組。
對于停放各組別的車輛,立體車位的尺寸也應該按照此設定。根據國家標準GB 17907--2010中發布實施的內容,機械式立體停車庫單個停車位尺寸:
寬度——對用搬運器將汽車送入停車位的,不應小于適停汽車全寬加150 mm(含后視鏡寬度),帶有對中裝置的,不應小于適停汽車全寬加50 mm;對于汽車自行駛人停車位的,不應小于適停汽車寬度加500 mm(不含后視鏡寬度)。
長度——不應小于適停汽車的全長加 200 mm
高度——不應小于適停汽車的高度與存取車時微升微降等動作要求的高度之和加 50 mm。
而在很多商場所布設的立體車位,大多數中大型及以上尺寸的車輛都很難停得進去。隨著車輛尺寸的不斷增加,無論是小區還是商超,停車的水平都更受考驗。
精致小車或許不錯
精致小車的好,只有開過才知道。
毫無疑問,“好開好停”是評價一款車好壞與否的真命題。得益于尺寸方面的優勢,小型車在城市通勤時變得更加游刃有余,可以極大滿足消費者的日常出行需求,并且對于駕駛者而言,也讓駕駛變得更輕松,更易于上手。
曾經,Polo、飛度以及雅力士這些“外國面孔”,牢牢霸占著精致小車市場的銷量排行榜。雖然在面對電動化轉型的沖擊,這些曾經的“香餑餑”在銷量方面都出現了不可避免的下滑,但消費者對于小車的需求卻從未改變。
從數據來看,2022年小型車市場總體銷量的增長率高達28.9%,在所有細分市場中,也僅次于自主中級車的31.0%,排在增速榜單的第二位。
這些長度在4米-4.5米左右的車型,不僅在城市狹窄道路中穿梭自由,停車時也會顯得更加游刃有余。并且,隨著電動化和智能化的快速推進,這些車型也擺脫了以前給人的“廉價”感。
在新能源市場,隨著競爭變得更加激烈,越來越“卷”的新能源車企們已經開始關注這一領域。例如,全新的極氪X,無論是電動車門還是可以電動調節的中控島,讓整個車的價值屬性也得以提升,四驅系統也保證了這樣一臺車的性能。
有意思的是,如今新能源時代的精致小車,風格以及種類也變得更加多樣。除了前面偏向性能屬性的極氪X,還有可愛路線的五菱繽果以及比亞迪海豚。現在,如果想展示個性,寶駿悅也這款硬派越野“口味”的全新純電動車型,同樣讓人感到驚喜。
話又說回來,一個同樣有趣的問題擺在眼前,當各家品牌的車型換代時都在擴大其新車尺寸,這樣的“增長”又有無盡頭?以免出現隨著B級車的換代升級,尺寸已經可以充當C級車的“尷尬”局面。當然,有些車企已經不再這樣做了,新君越以及新雅閣在換代之后的軸距就沒有變化,一味地增長也并不都是好處,比如說操控性。
同樣,消費者對于選車的理念也應該改變。看著大街上車馬如龍,城市停車難的問題也日益嚴峻,當如今新時代的精致小車變得更加智能也更具個性,“反向選擇”或許已經成為一個更好的答案。
來源:汽車公社
作者:鄧勇拓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203699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