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經銷商第一股”龐大汽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龐大集團”)退市已基本鎖定。回頭來看,成立于2007年的龐大集團,站在行業發展的風口,在十余年間得以迅速成長,而在中國汽車產業進入改革深水區后,沒有跟上產業步伐且自身經營不善的龐大日漸式微。
由盛轉衰,龐大時代終結
2007年12月29日,龐大集團在原唐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登記;2011年4月28日,龐大集團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成為國內第一家通過IPO實現登陸A股的汽車經銷商集團。
上市之后,龐大集團擴張的步伐愈發激進,大部分利潤投入重資產購地建店,當年便實現翻倍增長,新增400家網點。大規模的擴張,在短時間內給龐大集團帶來“營銷數字”的高增長。其中營收最高近704.9億元,凈利潤最高超9億元;網點數量巔峰時期達到1429個、4S店803家。2014年,龐大集團首次入圍世界汽車品牌百強榜,排名第50位,品牌價值達17億美元。
但與此同時,頻頻拿地擴張,導致龐大集團整體投入大、流動資金少,其資產負債率長期維持在80%以上,資金鏈岌岌可危;且隨著市場競爭愈發激烈,銷售、維保價格日漸透明,龐大集團的銷售凈利率常年低于1%,凈資產收益率低于3%。高負債運營、盲目擴張,加上粗放型管理,2017年龐大集團迎來向下拐點。
2017年,龐大集團因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被立案調查;2018年,龐大集團開始賣店賣地,但仍然于當年6月資金鏈斷裂;2019年龐大集團再次巨額虧損,因資不抵債被債權人申請重整。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龐大集團的扣非凈虧損分別為2.09億元、68.41億元和40.52億元。
完成破產重整的龐大集團雖然再次嘗試騰飛,但其經營沒有得到根本性改善。2020年-2022年間,龐大的整車銷售業務持續低迷,整車銷量分別為14.1萬輛、14.14萬輛和12.98萬輛。2022年龐大集團營收驟降至260.2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4.41億元,扣非凈利潤虧損15.50億,經銷門店數量也降至267家。
如果將視線拉長,我們會發現龐大集團退市,早已埋下伏筆。
縱觀龐大集團2011年上市至2022年的12期年報,其歸母凈利潤有9年實現正盈利,而扣非凈利潤實現正盈利的年份僅有2020年、2016年、2011年三年而已。歸母凈利潤與扣非凈利潤的嚴重失調,早已預示龐大集團在經營方面存在不小的漏洞。
為穩定股價,免遭退市,4月25日,龐大集團曾緊急發布《關于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股份的公告》,擬在6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方式回購資金不低于2.5億元的股票。但此手法龐大集團早已用過,此番動作并未挽救龐大集團于旦夕之間。2019年和2020年,在股價低于1元時龐大集團曾提出巨額回購計劃,但均沒有按期足額回購;公司相關負責人因有炒作股價、誤導投資者之嫌,被實施紀律處分。
在經過系列努力后,龐大集團回天乏力,股票最終鎖定在0.4元,黯然退市。
集體承壓,行業狀況堪憂
事實上,面臨挑戰的,不只龐大集團旗下的汽車經銷商。2023年年初,深耕汽車行業20多年的浙江中通集團傳出破產消息,旗下19家4S店全部關停。乘聯會數據顯示,2022年國內有4成,2000多家4S店倒閉,平均每天有6家4S店關門。
在增量轉存量的市場中,多數汽車經銷商出現虧損面不斷擴大,資金鏈緊繃,門店、客流量、銷量及售后產值大面積萎縮,庫存壓力增大等風險。汽車行業觀察員李旭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疫情導致消費疲軟,傳統燃油汽車銷量走低,新能源直銷模式崛起,再加上近幾年經銷商屢屢爆出負面新聞,口碑直線下滑,這些都是危及經銷商生存的原因。”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今年2月發布的《2022年全國汽車經銷商生存狀況調查報告》顯示,2022年受疫情風險、客流下滑、人才流失、集客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經銷商全年盈利狀況不佳。
2022年有45.2%的經銷商虧損,較2021年有所增加,其中超五成合資品牌經銷商出現虧損,自主品牌經銷商為46.2%;完成年度銷量目標的經銷商占比19.4%;完成年任務指標80%以上的經銷商占比42.2%,其中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經銷商年度目標完成率分別為18.1%和10.3%。另外,2022年經銷商新車毛利率略有好轉,較2021年提升1.7個百分點至3.2%;售后毛利率較2021年上升2.0個百分點至37.9%,但不及2020年的40.3%。
汽車K線整理的10大上市汽車經銷商集團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10家經銷商中僅正通汽車凈利潤為虧損,其他9家均實現盈利;而在2022年,僅有5家實現盈利。同時,2021年10家經銷商中,有7家營業收入呈現同比正增長;但到了2022年,僅中升控股、美東汽車和正通汽車的營收呈同比增長趨勢;而從歸母凈利潤來看,僅有國機汽車和正通汽車實現同比正增長,且正通汽車只是虧損收窄,還未轉正。
股價方面,多家上市汽車經銷商集團一直在低位徘徊,如近期廣匯寶信、正通汽車、和諧汽車股價低于1港元已持續一段時間;新豐泰的股價長期在1港元附近徘徊。
“近年來不少經銷商的營收、利潤等財務表現出現下滑;市場下行給經銷商的生存帶來不小壓力。”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沈進軍在日前召開的2023中國汽車經銷商發展論壇上表示,“自2018年以來就持續處在低速增長以及疫情沖擊影響下的中國汽車市場,仍然在不平衡和不穩定中艱難復蘇。”
龐大集團的退市,為以4S店為主的傳統經銷商敲響了警鐘并引發了全行業的思考:傳統經銷商的出路在哪里?
傳統經銷商的未來在哪里?
龐大集團的退市除了自身經營問題外,外部環境的劇烈變化也是其退市主因之一。在中國汽車市場全面向新能源切換的過程中,傳統汽車經銷商正面臨著轉型的壓力和渠道變革的雙重沖擊。
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年底,龐大集團擁有的267家經銷門店中,中高端及合資品牌4S店244家;新能源品牌雖有涉及,但是比例較低。在產業結構調整加速,中國品牌市場份額不斷提升的大背景下,以龐大為代表的傳統經銷商,存在感勢必越來越弱。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作用下,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持續爆發式增長,銷量達到688.7萬輛,市場占有率25.6%,高于去年12.1個百分點。2023年1-5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294萬輛,同比增長46.8%,市場占有率攀升至27.7%。
另一方面,在新能源賽道中國品牌迅速崛起,帶動銷量提升,傳統燃油車及合資品牌生存空間受到進一步擠壓。2022年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1176.6萬輛,同比增長22.8%。市場份額達到49.9%,上升5.4個百分點。進入2023年,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占有率一路攀升。1-5月份,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478.1萬輛,同比增長22.7%;市場份額達到53.1%,同比上升5.2個百分點。
在2023中國汽車經銷商發展論壇上,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文思婧介紹到:“2021年,百強經銷商新開的店中,豪華車占比52%,新能源占比僅為15%;僅僅過去一年時間,2022年,新開業的店中,豪華車占比僅有23%,新能源占比達到了45%。這說明百強經銷商集團開始發力新能源。”
正因如此,向新能源汽車靠攏,成為大多數傳統汽車經銷商轉型謀生存的第一步。公開信息顯示,和諧汽車目前已取得理想、蔚來、小鵬、廣汽埃安、嵐圖等品牌的授權;廣匯寶信也與賽力斯、小鵬、嵐圖等20多個新能源品牌建立溝通機制;永達汽車在2022年自建新開業36家品牌網點,其中包括23家獨立新能源品牌……
在加快擁抱新能源品牌的同時,傳統汽車經銷商也須意識到4S店的功能正在被新的運營模式分解。在銷售端,造車新勢力普遍采用直營店、代理制、線上下訂單線下交付、銷售與售后分離等模式。在造車新勢力的影響下,傳統車企在運營模式上也在積極調整,圍繞銷售、服務、充電等業務,衍生出體驗中心、交付中心、服務中心、板噴中心及充電站等不同功能的場所。傳統經銷商想要將所有業務利潤點“一鍋燴”,幾無可能。未來,車企和經銷商會從上下游的買賣關系,逐漸升級成為服務體驗的合作關系。
另一方面,一直以來,售后維保是傳統汽車經銷商的利潤蛋糕,占其經營利潤的一半左右。近年來互聯網汽車服務方興未艾,不斷搶占售后市場份額,使得傳統經銷商的生存越發艱難。相關數據統計,目前途虎養車、天貓養車、京車會汽車后市場電商平臺等三大汽車服務連鎖平臺,其門店數量都已達到千余家,快速搶占著汽車服務的市場份額。
羅蘭貝格全球高級合伙人、汽車行業中心負責人鄭赟指出,與燃油車的維保價值相比,新能源汽車維保價值縮水36%;隨著新能源車保有量的快速增加,整車廠在新能源售后領域布局提升是不可逆的,這也將進一步強化整車廠在核心部件售后的主導地位。可以預見,經銷商即便與新能源品牌展開深度合作,其售后維保利潤將大幅腰斬,想要通過轉型生存及發展下去,傳統經銷商需要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并合理定價維保費用。
除此之外,多位業內認識認為,二手車業務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利潤貢獻點。隨著二手車稅收、限遷政策的改革以及二手車商品屬性的確立,我國二手車行業將迎來巨大的機遇,未來將會有更大的增長空間。
通過2022年報能夠看出,中升控股在2022年的二手車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0.8%,遠超整體營收同比增長的2.7%,達到98.28億元,二手車銷售毛利為5.06億元,同比增長3.5%。或許,二手車業務確實能夠成為重要的利潤貢獻點之一。
整體而言,傳統經銷商要在未來繼續贏得一席之地,一是要全面擁抱新能源,順勢而變打造新能源車銷售服務新模式;二是以汽車新零售驅動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在銷售領域展開新嘗試;三是充分發揮自身誠信經營和品牌口碑,打造二手車等方面的獨特渠道價值和服務優勢;四是根據企業自身發展特點和狀況,對經營的區域和結構進行優化調整。
而至于龐大集團,退市并不意味著一定會走向破產。經過一番波折后,龐大集團勢必會進行系列調整或重組,涅槃重生的可能依舊存在。
來源:汽車縱橫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205775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縱橫,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