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稱,日產將使用東風公司最新發布的量子智能電動架構中的S純電平臺,用來研發和生產日產旗下純電車型,但雙方具體合作形式目前尚不清晰。
東風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常委尤崢接受媒體采訪時曾透露:“最近,奧迪買了上汽的平臺,大眾買了小鵬的平臺,大眾給捷達買了零跑的平臺,日產也將使用東風的平臺。這是因為我們的企業在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方面取得了領先地位。”
圖片來源:東風汽車
事實上,如今日產在華的處境并不樂觀。新能源車進展不順,燃油車的銷量也出現危機,軒逸、天籟、逍客等主力車型的產品力逐年下滑。
從乘聯會公布的上半年零售銷量數據來看,主力車型軒逸上半年銷量下跌20.5%,逍客銷量同比下降34.2%,天籟銷量同比下跌47.2%,日產騏達、奇駿和樓蘭等車型月均銷量均不到1千輛。
新能源方面,作為一款全球電動戰略車型,艾睿雅自去年引入中國市場后,反響平平。蓋世汽車銷量數據顯示,艾睿雅上市以來,今年6月是唯一一次月銷量破500輛,今年年初,這款車的月銷量一度跌至只有兩位數。
最新銷量顯示,日產汽車在華7月銷量為59507輛,同比下降了43.61%,環比下降13.93%。
為了挽救頹勢,日產在華只能大打價格戰。7月15日,東風日產兩款SUV車型——逍客·經典、勁客勁情款同時上新,售價分別下調了2.9萬元和3.4萬元左右,東風日產新款ARIYA艾睿雅,更是下降了6萬元,殺入了20萬以下價格區間。
不過一味的降價無異于殺雞取卵,推出爆款車型才是當務之急。當下,有不少聲音指出,如果日系車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上不能快速推出爆款車型,打造帶頭效應,其在國內銷量下滑的情況可能還會繼續。
日產中國管理委員會主席,東風汽車有限公司總裁山崎莊平同樣表示:“面對中國市場商業環境的變化,我們需要保證業務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在適當的時機,加快導入更加適合市場需求的、更合適價格的產品?!?/p>
圖片來源:東風日產
奧迪與上汽、大眾與小鵬的合作模式無疑給日產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為與東風汽車在華唯一的合資公司,日產與東風公司淵源頗深。正如大眾選擇與上汽合作一樣,日產選擇與東風公司合作,在業內看來或是出于同樣的考量。
近幾年,得益于資金、人力等方面的傾斜,東風公司在新能源領域已積累了不少的技術成果,這也正符合日產在華對于新能源的迫切需求。
目前,東風公司已經構建覆蓋豪華、高端、主流、小型全領域的新能源乘用車品牌格局,包括猛士、嵐圖、東風eπ和納米等新能源品牌。據東風公司披露,未來三年,東風汽車將陸續投入500億元,用于大力發展新能源事業。
據了解,今年4月10日,東風公司發布的東風量子智能電動模塊化架構,以搭積木的方式構建百變空間,支持純電、增程、插電動力,前驅、后驅、四驅模式,小型、中型、大型尺寸,同樣兼容轎車、SUV、MPV款式。具備1200公里以上續航、90S完成換電、800V超級快充、5分鐘補能300公里、百公里11度電超低能耗等優勢。
目前,東風量子架構已完成全系列產品布局,未來將打造16款車型矩陣,達成100萬臺年產銷規模。值得一提的是,即將于8月23日發布的小型純電品牌東風納米,就是來源于東風量子架構的3號平臺,是小型純電的專屬新能源平臺。
可以預見,日產若使用東風量子架構的平臺,即可以省去大量的研發投入,也可以加快新能源產品的上市。這對于身處分秒必爭的新能源的日產而言,顯然是個不錯的選擇。
尤崢就以大眾的例子解釋道:“如果大眾用自己的平臺開發產品,MEB平臺的空窗期是在2022年到2026年之間。這四年間,大眾選擇用上汽、小鵬、零跑的平臺、自動駕駛和智能網聯技術來填補這個空窗期。此外,這也可以縮短企業的開發周期。豐田的開發周期都是在48個月左右,如果用了國產的技術,開發周期可以縮短到24個月。”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馬振旗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208328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