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被稱為”工業味精”,長期以來局限在傳統工業領域中應用。不過,自索尼公司于1992年成功開發出第一顆鋰電池之后,鋰電池迅速成為新一代二次電池并應用于小型便攜式電子產品與電動交通工具之中。展望下一階段,在低碳經濟與節能減排的雙重約束下,全球電動汽車產業化有望快速推進,鋰電池需求量將出現爆炸性的增長,曾經的”工業味精”正在向”能源金屬”轉變。
據預測,2012年我國鋰電池市場容量將達到250億元,而全球市場將達到數千億元的規模。雖然鋰電池產業進入成熟期至少需要3-5年,但未來將會出現數以十倍的增長。在鋰電池領域,尤其是電容量與安全性方面,任何微小的技術革新都有可能掀起新一輪的市場拓展。我們預計在鋰電池市場強勁增長的拉動下,上游的鋰礦資源,中游的鋰電池核心材料如正極、負極、隔膜、電解液等細分子行業,下游的電池廠商均有望受益于鋰電池需求量的大幅度增加。
在上游,由于工藝成熟,我國目前約80%的鋰來自于礦石提取,但礦石提鋰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化學原料,污染較重且成本較高。事實上,相比固體鋰礦,存在于鹽湖鹵水中的液體鋰礦占鋰資源總量的75%以上,鹽湖提鋰具有成本優勢且資源較多,但工藝復雜、技術難度大。不過隨著技術的發展,各種約束條件應能得到解決,未來開采的潛力巨大。
中游,在鋰電池核心材料中,電解液使用一種非質子性及非水溶液性質的耐高壓有機電解液,隔膜材料使用高分子材料,負極材料使用碳質的負極材料。而在所有構成鋰電池的各種材料中,正極材料尤為重要。根據正極材料不同,鋰電池主要有鈷酸鋰、錳酸鋰、三元材料以及磷酸鐵鋰等,其中磷酸鐵鋰是在國內電動汽車上已經得到應用。我國車企推出的多款純電動汽車中,奇瑞、比亞迪均使用磷酸鐵鋰。
下游,在產業化初期,先進的動力電池廠商將成為汽車廠商爭奪的焦點。在國內的電池廠商中,產業化做得 最好的當屬比亞迪、深圳比克以及東莞新能源等公司。不過,技術上的突破仍存在相當的難度,目前幾乎仍處于研發階段。我們認為聚合物鋰離子電池以固體聚合物電解質來代替,可能會代表鋰電池未來的發展方向。
毫無疑問,鋰電池行業前景廣闊,尤其是電動車量產后對鋰電池需求的巨大提升,是下游增長的長期推動力。由于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最為核心的一環,擁有優質資源、核心技術與管理優勢的優勢企業無疑將成為長跑過程中最大的受益者。(編輯/李驕)
來源:上海證券報
作者:中原證券研究所 李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210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