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國內外汽車行業有哪些大事發生?
小米8.42億元拿地,或建汽車工廠二期
據北京市規劃和資源資源委員會(規自委)近日公開消息顯示,小米集團子公司景曦科技有限公司以8.42億元的價格成功拍得北京亦莊新城YZ00-0606區0106地塊的工業項目使用權,出讓總年限為50年,土地面積531130平方米。
圖片來源:北京規自委
掛牌文件顯示,該工業用地計劃用于建設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整車與零部件制造項目,固定資產投資不低于26億元,達產年產值不低于160億元。
另有消息顯示,與0106地塊毗鄰的0107、0108及YZ00-0607街區0101地塊也將由小米使用。規自委的規劃綜合實施方案已經結束公示,這三個地塊的方案將作為一個方案進行整體規劃。其余三個地塊或將為新車路試及工業生產服務等需求進行配套。
此次動作,或為建設小米汽車二期工廠做準備。據悉,小米正在積極開發第二款車型,這將是一款純電SUV,預計也將在新工廠投產并于明年上半年推出;第三款車則有望進一步下探市場,動力源或將選擇增程。
蓋世點評:“法拉米”明年要推出,二期工廠是該建起來了。
本田在華削減29萬輛產能,兩家合資企業均有涉及
7月26日,本田中國對外發布消息稱,本田中國實行產能優化,加速向電動化轉型。
消息顯示,目前本田在華擁有7條汽車整車生產線,合計年產能為149萬臺。廣汽本田計劃2024年10月關閉年產能為5萬臺的第四生產線。東風Honda計劃2024年11月將年產能為24萬臺的第二生產線停產休業。調整后本田在中國的汽車總產能由149萬臺變為120萬臺。
圖片來源:本田中國
與此同時,本田在華電動化進程也將加速,正在建設的東風本田全新電動專用工廠將于2024年9月投產,廣汽本田全新新能源工廠將在2024年11月投產。
蓋世點評:在華大調產能,本田將加速向新能源轉型。
第二艘遠洋汽車運輸船交付,上汽自營船隊擴容至32艘
7月24日晚,上汽集團公布,其委托中國船舶集團建造的第二艘遠洋汽車運輸船(滾裝船)完成交付,并正式定名為“上汽安吉錦誠”輪。
據悉,這艘200米長、38米寬、13層樓高的清潔能源滾裝船,擁有7600車位、排水量超過4萬噸,采用LNG雙燃料清潔動力,二氧化碳排放將減少30%。
圖片來源:上汽集團
按照企業官方說法,此次交付的“上汽安吉錦誠”輪和年初投入使用的“上汽安吉申誠”輪姊妹船型,并列成為全球現役裝載量最大、國產化程度最高的清潔能源滾裝船,“雙子星”將常駐上汽歐洲自營航線,積極突破出口運力瓶頸,助力中國自主品牌加速跨洋出海。
截止目前,上汽旗下安吉物流共擁有包括11艘江輪、9艘內貿海輪、12艘外貿海輪在內的各類汽車船32艘,并開通東南亞、墨西哥、南美西、歐洲等7條國際自營航線。至2026年,安吉物流水路年運輸能力將達到180萬臺,海外段自營年運輸能力達100萬臺。
蓋世點評:大手筆“買船出海”,上汽很看好未來中國汽車出口量增長。
投資10億元,富士康新事業總部落戶鄭州
7月24日,鴻??萍技瘓F發布公告表示,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團同河南省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根據協議,河南省政府支持富士康在鄭州建設新事業總部。富士康將充分發揮自身在智慧制造領域核心競爭力,以及在全球范圍內的技術儲備和產業鏈資源優勢,加快推動電動車整車、儲能電池、數字醫療和機器人產業落地,聚焦河南,打造全球高端制造產業鏈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生態圈。
為此,富士康將在鄭州投資建設新事業總部大樓,承載新事業總部功能。項目一期選址位于鄭東新區,建筑面積約700公畝,總投資約10億元人民幣。主要建設總部管理中心、研發中心和工程中心、戰略產業發展中心、戰略產業金融平臺、產業研究院和關鍵人才中心、營銷中心、供應鏈管理中心等七大中心。
此次戰略合作將重點聚焦富士康“3+3”戰略產業轉化落地,即以“電動車、數字健康、機器人”三大新興產業以及“人工智能、半導體、新世代移動通信”三項新技術領域為發展重點,在制定發展規劃、核心技術研究、產業投資統籌管理、產業項目孵化落地、市場開拓和客戶開發、關鍵人才和專業人才集聚培養、產業生態圈打造等領域積極合作,將在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重點布局電動車試制中心、固態電池等項目。
蓋世點評:富士康,又回來了?
廣汽、立訊精密合作新進展:合資公司正式建成投產
日前,廣汽集團宣布,其與立訊精密合資設立的立昇科技已正式建成投產。
立昇科技由廣汽集團與立訊精密于2023年6月合資成立,公司主要致力于實現汽車核心域控部件研發與生產的本地化。其中,立訊精密控股45%,而廣汽則通過廣汽集團與廣汽零部件兩家公司,持股比例也達到45%。
圖片來源:廣汽集團
2023年9月,立昇科技在廣州南沙正式開工投建智能駕乘控制系統研發生產項目,旨在研發生產駕乘監控系統、智能座艙域控制器、自動駕駛域控制器等智能網聯核心產品。該項目總占地面積約100畝,總投資額約30億元,預計2024年實現量產,達產后預計可實現產值約100億元。
歷時近10個月,7月初,立昇智能駕乘控制系統研發生產項目第二批建筑順利通過竣工聯合驗收,標志著該智能駕乘項目全面建成。
據了解,目前立昇科技已具備智能網聯核心零部件的軟硬件研發能力,和規?;a交付能力,并實現了智能座艙域控、中央域控、車聯網終端、高壓線束等多個產品的量產交付。
蓋世點評:“果鏈一哥”立訊精密,在汽車業務端持續發力。
李爾重要制造基地落戶上海臨港新片區
近期,李爾汽車部件(上海)有限公司臨港基地正式開業。這一全新制造基地位于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核心區域,廠房面積達1.4萬平方米,將承載李爾重要產品的生產制造。該基地將實現全面智能制造,或成為李爾在中國智能化水平最高的工廠。
圖片來源:李爾中國
蓋世點評:外資在華,仍在持續加碼。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239261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