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國內外汽車行業有哪些大事發生?
歐盟三個月內第二次調整中國產電動車關稅稅率
當地時間8月20日,歐盟委員會宣布已向相關方披露了針對中國制造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的最終報告草案。
該草案主要包括三個內容的更新:其一,進一步調整針對中國電動汽車各廠商的反補貼關稅稅率;其二,中國出口的特斯拉將享有最低的單獨關稅稅率;最后,歐盟決定不追溯征收反補貼關稅。
歐盟對中國產電動汽車進行反補貼調查的最終結果草案;圖片來源:歐盟委員會
具體而言,針對各家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的擬定最新關稅稅率分別為:比亞迪(002594)17.0%(下調0.4%)、吉利19.3%(下調0.5%)、上汽集團(600104)36.3%(下調1.3%),其他配合歐盟進行反補貼調查的車企21.3%(上調1.5%)、未配合反補貼調查的車企36.3%(下調1.3%)。
蓋世點評:歐盟揮舞“關稅大棒”只會打疼自己。
115億元,阿維塔成為華為引望第二大股東
8月20日,華為與長安汽車全面戰略合作暨阿維塔投資引望公司簽約儀式在重慶舉行,阿維塔科技將正式投資引望智能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引望),占股10%,與華為共同支持該公司的未來發展。
就在前一天8月19日的晚上,長安汽車發布“關于《投資合作備忘錄》進展暨聯營企業對外投資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
圖源:長安汽車
根據《公告》內容,約定阿維塔科技購買華為持有的引望10%股權,交易金額為人民幣115億元。本次交易后,阿維塔科技對引望持股比例為10%,華為對引望持股比例為90%。
按此交易金額來看,引望目前的估值達1150億元,在去年11月,有消息稱長安汽車將以3000億元的估值,獲取華為車BU 30%的股份。
蓋世點評:阿維塔投資引望,長安、華為雙向賦能。
小米汽車賣一臺SU7虧6萬?
8月21日晚間,小米集團發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小米集團第二季度總收入約888.88億元,同比增長32%;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收入64億元,單季累計交付新車27307輛,凈虧損18億元,以此推算,小米SU7的單車虧損額超6萬元。
對此,小米創辦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在微博中回應稱:“造車很苦,但成功一定很酷!小米汽車還在投入期,希望大家理解。”
小米集團CFO林世偉在接受采訪時稱,現階段,公司愿意以犧牲利潤為代價來發展其剛剛起步的電動汽車業務,優先考慮規模。
小米的目標是在未來一二十年內躋身全球最大汽車制造商行列,與特斯拉、比亞迪等公司并駕齊驅。
“目前,我們更關注發展,而不是盈利能力。我們確信,規模會在未來帶來利潤。眼下我只有一款車,距離我們所謂的盈利還很遙遠,我們需要繼續投資這項業務?!绷质纻シQ。
蓋世點評:以成熟產業標準來衡量剛交付的起步階段企業盈虧能力,并不適合。
比亞迪超越本田和日產,躋身全球第七大車企
研究公司MarkLines和車企的銷量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比亞迪的全球銷量超過了本田汽車和日產汽車,成為世界第七大汽車制造商,主要得益于市場對其價格實惠的電動汽車的強勁需求。
圖片來源:比亞迪
數據顯示,今年4至6月份,在包括豐田汽車和大眾汽車集團在內的大多數主要汽車制造商的銷量都出現下滑的情況下,比亞迪在全球的新車銷量同比增長40%,至98萬輛,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海外銷量的增長,比亞迪二季度海外銷量達到10.5萬輛,同比增長了近兩倍。
而去年第二季度,比亞迪曾以70萬輛的銷量排名全球第10位。自那以后,比亞迪的銷量陸續超過日產汽車和鈴木汽車,并在最近一個季度首次超過本田汽車。
蓋世點評:比亞迪真正實現了以新能源彎道超車。
智己、飛凡研發業務被曝并入上汽研發總院
8月21日,蓋世汽車注意到, 業內有消息稱,上汽正計劃將智己、飛凡兩個品牌的研發業務統一并入上汽集團創新研究開發總院。
知情人士表示:“智己、飛凡品牌的研發團隊,以及動力電池、智能駕駛、底盤等技術項目,都會集中遷移到上汽研發總院,由研發總院統一統籌?!?/p>
此外,上述知情人士還稱,智己的“固態電池”和飛凡的“換電技術”,以及增程開發項目被上汽研發總院設為優先級,同時“大研發院”模式也能通過平臺化、規格化的策略實現研發成本的平攤,實現源頭降本。
蓋世點評:高層人事換防后,自主研發資源也迎調整。
經銷商日子難過,廣匯汽車遭摘牌
8月22日,廣匯汽車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公告稱,公司股票于2024年6月20日至2024年7月17日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均低于1元,觸及終止上市條件。公司于2024年8月21日收到上交所出具的自律監管決定書,上交所決定終止公司股票及可轉換公司債券上市。終止上市暨摘牌日為2024年8月28日。公司股票及可轉換公司債券終止上市后,將進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的退市板塊掛牌轉讓。
圖源:公告截圖
廣匯汽車是國內頭部汽車經銷商集團,從銷售大通、通用和日系“兩田”開始,到收購寶信汽車、尊榮、鵬峰等同行,再到進軍豪華品牌、汽車融資和二手車市場,憑借銷售品牌之多和涉及服務范圍之廣,廣匯汽車逐步成為業界龍頭。數據顯示,廣匯汽車經營著735家經銷網點,覆蓋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擁有1615萬基盤客戶。2023年,廣匯汽車依然保持著千億級別的營收規模,凈利潤達6.29億元。
即便是行業龍頭,也難免被激烈的市場競爭所干擾。2024年一季度,廣匯汽車實現營業收入277.9億元,同比下降11.49%;歸母凈利潤7094萬元,同比下降86.61%。廣匯汽車預計,2024年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將出現虧損,預計虧損5.83億元~6.99億元。廣匯汽車表示,行業競爭格局加劇,各大車企為搶奪市場份額大打價格戰,使得公司新車銷售規模和毛利率較去年同期均有所下滑。
蓋世點評:昔日的經銷商巨頭,也淪落到被迫退市的境地。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242565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