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道,奔馳首席執行官康林松(Ola K?llenius)表示,歐盟應該鼓勵中國汽車制造商在歐盟開設更多工廠,并以此作為取消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懲罰性進口關稅的一部分。
康林松同時也是歐盟汽車工業協會(ACEA)的主席,他表示,中國幾十年前曾要求歐洲汽車制造商在中國投資以進入中國市場,這種做法可以成為解決貿易爭端的一部分。
康林松在接受采訪時說道:“公平競爭環境是一個合理的討論點,沒有人對此有異議。但是問題在于,你使用什么樣的方式方法?”他補充說:“不要加速保護主義,因為我們將面臨太大的損失。”
圖片來源:奔馳
去年10月,歐盟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征收最高45%的關稅,原因是中國電動汽車銷量大幅增長,而歐盟指控這些車輛享受了不公平的補貼,同時啟動了多項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對此,中國作出回應,對來自歐盟的白蘭地征收反傾銷稅,并對歐洲豬肉和乳制品展開調查。
對于歐盟的保護主義措施,德國汽車制造商們是反對聲音最強烈的企業,因為他們擔心來自中國的報復性舉措,而且在中國消費者對德國企業興趣逐漸減弱的情況下,這些措施可能會進一步削弱他們在中國的市場份額,特別是在中國本土汽車品牌銷量強勢上漲、外資品牌銷量下滑的背景下。
而且,德國車企還面臨著來自比亞迪等公司生產的更具競爭力且價格更實惠的中國電動汽車的挑戰。
在上世紀80年代,德國汽車制造商試圖在中國這一新興的亞洲經濟體中站穩腳跟,他們曾同意與中國合作伙伴建立合資企業。康林松表示,歐盟政策制定者需要決定是否要效仿當時中國的做法。
康林松說道:“當我們以前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政策制定者向我們提出了要求:要想進入市場,就必須在這里進行工業化。從我的角度來看,歐洲的政策制定者也說過類似的話。”
他還表示:“我認為這是合理的討論,但這意味著你需要開放市場,盡可能地創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然后讓最優秀的市場參與者從中取勝。”
歐盟還計劃要求中國車企在歐洲建廠,并共享技術標準。比亞迪計劃在匈牙利生產汽車,寧德時代則在最近與Stellantis達成了協議,雙方將在西班牙建設一座價值41億歐元的鋰電池工廠。
康林松表示,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將對整個汽車行業造成傷害,歐盟應該與中國妥協,達成取消關稅的協議。他還補充說,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汽車供應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原材料、先進芯片和零部件。
他說道:“我們只是想提醒政策制定者,不要忘了我們是如何在這個復雜的世界中取得成功的。”
上周,ACEA致信歐盟領導人,敦促他們不要對美國當選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威脅征收的關稅作出報復。
奔馳是德國三大汽車制造商之一,另外兩家分別為大眾和寶馬,該公司在中國和美國均有重要業務。吉利和北汽集團一共持有奔馳五分之一的股份,來自中國的銷量約占奔馳全球總銷量的30%。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260952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