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校長助理兼汽車學院院長、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余卓平:三種新能源汽車有何區別?未來的發展前景如何?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樣的機遇?日前,同濟大學校長助理兼汽車學院院長、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余卓平就以上問題接受了作者的專訪。
作者:新能源汽車分哪幾種?
余卓平:理論上除了汽油、柴油車以外的都叫新能源汽車,現在我們講的新能源汽車主要還是電動汽車,包括混合動力、純電動及燃料電池汽車三種。
作者:純電動汽車也用到電池,它與燃料電池汽車的區別在哪里?
余卓平:兩個電池的概念不一樣,純電動汽車用的是蓄電池,把電儲蓄在電池里,它的結構是三種汽車中最簡單的。燃料電池不是個蓄電池,而是一個發電裝置,能源儲存在氫里面,使氫氣和氧氣產生化學反應發電,原理比純電動汽車要復雜,多一個發電裝置。
作者:目前三種車的發展狀況怎樣?
余卓平:混合動力汽車方面我們處于剛起步的階段,但國際上已經有了大規模市場化的產品。日本上世紀90年代末就開始生產,所以在日本混合動力汽車占比越來越大,我們國家近幾年也會有一定的市場。
純電動汽車方面,國際上也剛開始,日產前不久宣布推出純電動汽車,我國的奇瑞也開始準備賣了。在這方面我們和國際上差距不大。不過混合動力車從1997年上市到現在日漸成熟用了13年,純電動汽車要真正大規模生產估計也要10年左右的時間。
燃料電池汽車從國際形勢上大家認為在2015年左右會有技術突破,技術突破后才能逐漸推向市場。
作者:哪一種新能源車將是未來的主要發展品種?
余卓平:這個概念應該不是排他性的,是并行的,電動化是汽車發展的趨勢。所謂電動化,混合動力是部分電動化,純電動是完全電動化,燃料電池也是完全電動化。不能把它們對立起來選擇。很多技術都是有共性的,如電機技術、電機驅動技術、蓄電池技術,在三種車里都需要用到。
根據市場的節奏,離市場近的混合動力車先發展,它同時帶動了電機技術、電池技術以及電控技術的發展,從而給純電動汽車打好基礎。純電動汽車發展好了,電機獨立驅動技術對于燃料電池也是一個好的基礎,所以之間并不矛盾。
作者:從成長性來看,哪個品種成長性最好?
余卓平:大家現在慢慢接受的是混合動力,因為它不改變大的結構。但成本也有挑戰,內燃機沒變,增加了一套東西,價格要降下來很難,當然節能空間是明顯的。現在關鍵是市場推廣,能不能被廣泛接受。
純電動車成長速度最快,剛剛開始進入市場,會有個比較快速的成長期,不過有個成長極限,應用量有個極限值,很大指望也不可能。
電池技術仍有待突破
作者:發展新能源汽車對于我們有哪些更深層次的意義?
余卓平:汽車工業理論上是拉動面非常大的工業,但我國的汽車工業拉動面沒有想象中那么大,原因是對外依賴度太大。我們的汽車工業沒有掌控在我們自己手里,現在指望電動汽車能打翻身仗。而打翻身仗不能指望混合動力,因為混合動力既要有傳統汽車技術,又要增加新的電動技術,是最復雜的。純電動汽車幾乎把原來的發動機全部淘汰了,運用新技術使其結構簡單化。科技總是螺旋式發展,它的簡單化并不是降低質量,而是技術的提升。
燃料電池是能夠真正把內燃機打敗的東西,但是這個東西是有過程的,如果大家都認為這個東西早著呢,不去研究,等到近的時候就只能買人家的東西了。鑒于目前的節能減排目標,我們一定要推動混合動力車的發展,而純電動汽車是能源結構的大轉型,是我們產業發展的好機會,更要推動它的發展,燃料電池車著眼于未來的話,也一定不能放松。否則一旦被落下,下一代都不能翻身。電動汽車的發展一定是一個全新的產業,發改委把它定為戰略新興產業,一點也沒錯。
作者:目前的技術難題是什么?
余卓平:電池技術仍有待突破。目前不突破100公里續航里程是可以做到的,但要到300~400公里,做一部概念樣車沒問題,商業化的角度講很困難。電池很重,電動汽車想跑遠,就必須配越多電池,配越多電池增加了自重,能耗越多,就越跑不遠,這是一個死循環。唯一指望的是電池技術突破,功率密度要降下來,能量密度要降下來。
其實很多人的家庭用車,每天不會超過100公里。北京做過統計,每人每天平均50~60公里,上海估計差不多,理論上講是可以接受的,但仍存在一些制約,比如周末要出去怎么辦?
純電動汽車還涉及到能源轉型的問題。所幸的是電力工業很積極,汽車工業需要的話,能源工業會非常配合,能源工業為什么配合呢?晚上的電賣不出去,所以它很積極主動。
與之相比燃料電池車除了本身的技術發展需要突破以外,更大的障礙是能源工業。目前氫氣工業還不是很強,還沒出現很積極的現象,不可能到處建加氫站,而電力公司會很樂意到處建充電站。
最近在日本,他們發展思路已經很清晰,認為汽車上的技術不擔憂了,現在最擔憂的是能源,所以他們現在正鼓動政府、鼓動一些企業要建加氫站。燃料電池要發展一定是加氫站走在前面。加氫站沒走在前面人們就不可能去買燃料電池汽車。這個事需要政府牽頭,在日本這點比較困難,而中國有體制優勢。
作者:產業鏈上哪些行業或公司更有優勢?
余卓平:很多公司都在做,有特點的就是比亞迪。比亞迪做電池出身,但整車方面的技術不怎么樣。一些公司近兩年會冒出來,但現在還在競爭中,市場還沒形成,從產業來看誰強很難講。
(編輯/李艷嬌)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作者:綜合報道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2632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