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歡迎大家。今天很冷,寒風凜冽,我們在這里聚會,探討的卻是一個溫暖的話題:新能源汽車”綠色元年”的變革之道。很多朋友從遠方來,帶著希望和夢想,也帶著擔心和問題,來到這里傾聽、交流、印證,希望你們能找到滿意的答案。
我談一個問題:我們應該做點什么?
在過去兩百多年間,西方世界產業革命的浪潮風起云涌,工業化、電氣化、信息化依次展開,創造了重大的經濟奇跡,徹底改變了人類社會持續幾千年的生活方式。
在這兩百多年里,中國一直在苦苦追趕,為生存、為發展而奮斗,以至于30年前鄧小平還提出”不改革中國就要被開除球籍”。
30年來,改革開放推動了中國與世界的全面接軌,也推動了中國的重新崛起。在短短的30年里,工業化、電氣化、信息化浪潮在中國同時展開,我們一路奔跑,要在30年里跑過西方國家兩百多年的路。
因此,我們一直在學習,我們一直在吸收,我們一直在拿來。現在,我們要認真地問一問自己:我們有什么可以貢獻給世界的?
隨著全球經濟的擴張,能源緊缺和環境保護,成為全球所有國家面臨的共同挑戰。”節能減排”已經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中國的國家戰略,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大發展因此成為必然。
如何發展新能源汽車,在座的朋友們心中有許多不同的建議,未來兩天,我們將給大家提供暢所欲言的機會。我想提出的問題是:在這個領域,我們是否還要像前30年一樣,像其他產業發展所遵循的邏輯一樣,就是”引進、消化、吸收”?我們能不能有自己的創造,能不能給世界汽車產業提供一種”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中國范式”?
從總量上說,中國汽車產業已經是世界第一,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這種規模優勢將會繼續擴大。但是大而不強,一直是困擾我們的重要問題,所以胡錦濤總書記才提出借新能源汽車的機遇推進跨越式發展的思路。
如果說在傳統汽車領域,我們要補的課太多;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我們至少獲得了與外國同行在同一起跑線競爭的機會。這是過去兩百多年里,我們從來沒有獲得過的機遇。
電池、電控、電機,這三大核心技術,我們已經有許多優秀的企業在做;充電站、充電樁、換電站,也有許多優秀的企業在做;至于整車,無論是純電動、混合動力、輕型電動,都有許多優秀的企業在做。在座的一些朋友,多年前就已經投身于技術的研發、設備的生產和制造。無論是產業啟動的時間,還是產業啟動的規模,我們并不落后。
我們背后依靠的,是全世界最大、增長速度最快的市場,是強有力的政府和明確、堅決的政策引導和扶持體系。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還不能創造出全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如果我們還不能確立起”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中國范式”,那將是一個巨大的遺憾。
最關鍵的,是如何創造出一種適合中國國情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商業模式,讓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都可以參與、都能夠獲益,并且能夠進行正常的商業交流和商業競爭。從這個角度上說,我們沒有老師,因為全世界都在摸索。
要完成這個課題,需要政府、學界、企業界的廣泛探討,鼓勵多方實踐,在實踐中尋找和凝聚共識。今天,我們在這里聚會,請政府、學界、企業界的代表暢所欲言,就是為了尋找共識。所謂”綠色元年的變革策”,重點在這個”策”上。這是大家共同的心聲,也是大家共同的責任。
作為一家立志于推動新能源汽車普及的專業媒體,第一電動網與搜狐汽車、南方周末、21世紀經濟報道、中國汽車畫報、南方人物周刊、看天下、能源評論等媒體同行共同發起本次年會,要向所有投身于這個產業的朋友們表達敬意,這其中有白發蒼蒼的學者,也有滿懷夢想的企業家。古往今來,探索者的路都是不平凡的、也是不容易的,你們辛苦了!我們相信,你們的執著努力一定會有好的回報。
感謝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北京大學國際EMBA對本次年會提供的學術支持,感謝寶馬集團大中華區對本次年會提供的贊助。
希望大家在未來的兩天里過得愉快,祝愿大家在即將到來的2011年一帆風順、心想事成。謝謝!
( 編輯/楊建文 )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龐義成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2741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