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北京市公布了《北京市示范應用新能源小客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審核備案管理細則》(下稱北京地標)。和上海市發布的《電動乘用車運行安全和維護保障技術規范》(下稱上海地標)對比,可以看出北京地標對試圖進入北京市場的企業要求比較嚴格,而在車輛的標準方面,上海較為苛刻。
一位經手了京滬兩地新能源汽車目錄申請的人士評論稱,北京地標關于企業的產能和銷量的硬性指標是北京對新能源汽車應當商品化的一個態度。同時她也指出,時隔一年多,在產品方面,北京地標相對于上海地標更加理性化,也更加完善。
安全性要求及動力性要求
京滬兩地對電池安全性的要求大致相同,基本依據GB/T 18386-2005及GB/T 19752-2005進行涉水試驗、動力蓄電池包一致性檢驗等一系列測試。然而,上海地標還提出了純電動乘用車應同時具備快速充電和慢速充電的功能。這一點對部分車型產生了一定的限制。另外一個重要的區別是,北京地標排除了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而上海的地標則包括了該車型,從而為榮威550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預留了進入可能。
在動力性能方面,上海地標對純電動汽車的要求更高一些。上海地標要求純電動汽車30分鐘最高車速應不低于100km/h,而北京地標對此的要求為不低于90km/h。兩地地標所定的參數要求均高于國家出臺的《純電動乘用車技術條件》(以下稱為國家標準)提出的80km/h的標準。續駛里程方面,上海地標要求純電動續駛里程不低于120km,北京地標的要求僅為不低于80km。上海地標仍高于國家標準,而北京地標則與國家標準相同。另外京滬兩地都要求新能源車在6秒以內加速到每小時50公里。
遠程監控系統
兩地地標同時對車企提出了應具備遠程監控系統的要求。對比來看,上海地標對遠程監控系統的運行提出了更細致的要求,指出”遠程監控系統數據采集應至少包括:車輛位置,動力電池的電壓、電流、溫度、SOC、充放電狀態,驅動電機溫度、轉速、扭矩等信息;并且授權用戶可聯網查詢”。而北京地標中有關遠程監控系統的內容中并未提及上述信息。
電池組重量與整車整備質量之比
上海地標中明確指出車輛動力蓄電池(包含電池箱和箱內部件)總質量與整車整備質量之比應不大于30%。對此,國家標準中也提出了同樣的要求,只是措辭上使用了”不宜大于30%”,并非將此定為硬性標準。而北京地標中沒有任何關于電池組重量與整車整備質量之比的要求。
企業規模及售后服務體系
北京地標要求,申請車企必須具備單班年產10000輛以上的新能源小客車生產線及產品獨立研發、試驗驗證、生產一致性保障等能力。而上海地標則無車企規模要求。北京地標還建立了企業退出機制,如果納入《目錄》的生產企業單一年度在京新能源小客車銷售量低于一定規模(2014年為500輛<含>,2015年起為1000輛<含>),下一年度退出《目錄》。
對比兩地地標,對于售后服務體系的要求基本相同,均為5家以上地理位置布置合理并授權合格的維修服務站點,并提供24小時不間斷保障服務。然而北京地標還要求”銷售和維修服務中心須配備一定數量的專業技術人員,具備一定數量的充電設施,以快速充電為主,并承諾對社會開放;當示范應用的新能源汽車出現故障或事故時,應在30分鐘內迅速反應,啟動處置預案,及時進行解決”。
此外,北京地標對企業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非在京注冊的新能源小客車生產企業需在本市轄區工商注冊登記或委托一家在京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汽車銷售機構”;對于企業自建的充電設施,北京地標要求”承擔或委托相關機構組織單位和個人的充電條件確認、建設自用充電設施,并納入其售后服務體系;承諾提供安全使用指導和培訓等服務”。從上述細則中不難看出北京市對打算進入北京的車企有著配套服務方面嚴格的限制。
在質保方面,上海地標要求車輛的質保期應為3年或8萬公里,動力電池應為5年或10萬公里;而北京地標只提出了對車輛3年或6萬公里的質保要求,動力電池的質保期則與上海相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胡笑菲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2835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