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被視為新能源終極解決方案的燃料電池可能比預想的要早地進入產業化。從技術視角來看,近兩年燃料電池技術突破很快,實現了技術的穩定性;從全球產業環境看,國際燃料電池廠商盈利大幅提升、豐田等知名企業將在2015年量產燃料電池車;現在,我國優秀的企業也進入了該產業鏈的供應體系。
業內人士預計,目前主要發達經濟體普遍對氫能源汽車推廣予以大力支持,2014年將有更多氫燃料電池企業跨越盈利門檻,該行業正在加速商業化,有望在2015-2017年后實現爆發。燃料電池產業正在進入產業化的前夜。
產業發展勢頭超預期
燃料電池以氫或富氫氣體為燃料,以空氣中的氧為氧化劑,通過電化學反應生成水并釋放出電能。燃料電池的工作原理與普通電化學電池相類似,兩者都是通過電化學反應將化學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然而從實際應用來考慮,兩者又存在較大的差別。普通電池只是一個有限的電能輸出和儲存裝置;而燃料電池是一個可以連續不斷產生電能的氫氧發電裝置。
近兩年燃料電池技術突破很快,主要體現在:一是壽命問題已經解決,主流公司都可以免維護運行5000小時,UTC、豐田方案可達1萬小時,相當于汽車終生免維護。二是低溫性能得到解決,豐田車在北極測試已經沒有問題。三是材料體系獲得突破,如催化劑用量大幅減少,極板從第一代碳板已經到第二代超薄超輕不銹鋼板,儲氫裝置安全、加氫高壓槍、氫氣純度問題已經解決。
與此同時,發展燃料電池的外部環境也在迅速發生著變化。資料顯示,美股燃料電池公司普拉格2013年1-5月共接到1百萬美元的合作訂單。而在這之后的5個月時間,訂單開始呈現”爆炸式”增長,5-10月期間共接收到1100萬美元訂單,而在這之后的1個多月時間內,公司又收到另外的1800萬美元訂單。今年1月2日,公司宣稱2013年第四季度銷售目標已大幅超預期,因其收到來自沃爾瑪、寶馬汽車和寶潔等客戶訂單,其銷售訂單價值已達約3200萬美元,公司預計當季收入將達約4000萬美元。
在歐洲,荷蘭、丹麥、瑞典、法國、英國與德國六國已經達成共同開發推廣氫能源汽車的協議。目前荷蘭已有部分氫燃料公共汽車作為示范項目運行,預計2015年全球市場上將有數千輛氫燃料電池車。
研究機構Navigant日前發布報告指出,燃料汽車市場規模目前非常有限,2011年和2012年的發貨量不足500輛,但這一行業正在加速商業化,有望在2015-2017年后出現爆發。預計2014年全球燃料電池汽車銷量將達到1000輛,隨后呈幾何級增長,到2030年超過200萬輛。預計今年將有越來越多的氫燃料電池企業實現盈利,固定燃料電池部門的裝機容量將超過200兆瓦。
美國Fuel Cell Today研究表示,燃料電池與氫技術逐漸開始流行,這依托于三股力量:首先,氫能源逐漸被能源組織視為一種重要的能源駐村方式。第二,各大電信企業開始逐漸對用燃料電池作為后備電源開始感興趣。最后是全球各大汽車廠的燃料電池汽車(FCEV)商業化帶動了燃料電池汽車發展。
燃料電池概念潛力大
燃料電池雖然是中國新能源布局中的棋子,但政策上一直更加偏愛純電動路線。雖然燃料電池汽車是新能源汽車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中國新能源路線的選擇上一直是配角,國無論是配套設施的發展還是技術發展均落后國際發達市場中國曾經積極推進了一些示范項目,但仍停留在”面子工程”的較多。
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極低,未來提升空間廣闊,隨著新能源緊缺和環保壓力的增加,新能源汽車是我國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目前純電動仍是我國選擇的新能源汽車的最重要的發展路線,但隨著國際燃料電池產業環境的逐漸成熟,迫于國內外能源和環保的壓力,燃料電池在我國的能源戰略地位將有望快速提高。
在技術上,中國燃料電池整體技術整體落后國外5年,但幾年來我國的氫燃料電池相關研究和供應鏈體系也有了跟隨式的快速發展從10年前的沒有,到2005年申請21項但未獲授權,再到2010年申請14項授權8項。有很多中國公司擁有燃料電池專利:大連新源動力有限公司專利數最多,專利總數超過200項;江蘇中靖有限公司擁有6項專利;Horizon燃料電池技術公司也擁有其MEA專利。現在,我國的專利主要集中在流體循環控制裝置,燃料電池制造和零部件。
行業研究人士表示,中國氫氣資源很豐富,相較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氫能是更穩定和易于儲存的能源,最適合全部儲存起來作為汽車燃料。雖然目前純電動仍是我國選擇的新能源汽車的最重要的發展路線,但隨著國際燃料電池產業環境的逐漸成熟,迫于國內外能源和環保的壓力,燃料電池在我國的能源戰略地位將有望提高。
新加坡Horizon燃料電池公司也對中國市場有興趣,主要目標是MiniPak電子充電器的應用,公司現在已經與主要的電信供應商達成最終共識,很快將進入實施階段。
持續多年的電動車熱隨著在美國市場銷售遇冷而有了點偃旗息鼓之勢,電動車之路在國際上真的走不通了嗎?與中國堅持在電動車(EV)領域辛勤耕耘不同,
據新華網援引外媒報道,一些國際車企在EV銷售受挫后轉而在燃料電池汽車(FCV)投入更多精力,尋求新能源車的新出路。
3月初,日本東京舉辦第9屆國際氫燃料電池展,豐田FCHV-adv、日產X-TRAIL FCV、本田FCX Clarity等全面展示了日系FCV的研發成果。而另一個跡象更明顯地預示著FCV熱的即將到來。據報道,2013年一開年,全球汽車廠家間合作開發FCV(燃料電池汽車)的項目也驟然增多。1月24日,豐田與寶馬宣布合作。豐田將于2015年發布FCV,而寶馬將為其提供基礎技術,豐田與大眾宣布共同開發2020款車型的基礎系統以及電池。1月28日,日產表示將與戴姆勒、福特合作開發FCV(燃料電池汽車)。戴姆勒將與福特共同開發FCV的心臟燃料電池。3家公司將在2017年分別發售FCV的量產車。如果這些合作開發富有成果,FCV將會在2、3年后開始在市場上銷售。
據介紹,FCV(燃料電池汽車)即是讓氫氣和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反應來產生電力運行的一種理想的清潔能源汽車,不會排放出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質,只會排水。FCV的續航里程能達到電動車EV的兩倍,約為500公里。
在EV逐步成為主流的時代,FCV被邊緣化,但并沒有被放棄,歐美日、甚至中國車企都一直在FCV研發上努力。現在EV遇到了瓶頸,FCV被寄予了更多的期待。不過,在作者看來,FCV要成為下一個新能源熱點并不容易,與EV相比,它面臨更高的技術門檻和經濟性障礙。發展新能源汽車并不是對賭,發展FCV并不需要否定EV,FCV可能是新機會,而深耕挖掘EV也可能更快找到突破口。多種方案并行,或許新能源汽車能更快突圍。
概念股
氫能源以它特有的清潔環保概念,為我們描述了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美好前景,其中氫燃料的制取、存儲以及相關專用燃料電池將成為未來氫能源發展的重點。氫能源概念股目前已有同濟科技(600846)、包鋼稀土(600111)、上汽集團(600104)。
同濟科技:公司與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上海神力科技公司組建中科同力化工材料公司,占36.23%股權。質子膜事業部主要致力于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關鍵材料與部件的研發,包括質子交換樹脂和質子交換膜、膜電極等。質子膜事業部接續承擔了多項國家科技攻關任務,研制出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低成本質子交換樹脂和質子交換膜。截止2011年末,該公司凈資產總額1304萬元,2011年1-12月凈利潤36.14萬元。
包鋼稀土:公司以開發利用白云鄂博稀土礦山為使命,有稀土選礦、冶煉分離、深加工、應用產品、科研等完善的稀土工業體系,能生產稀土原料(精礦、碳酸稀土、氧化物與鹽類、金屬)、稀土功能材料(拋光材料、貯氫材料、磁性材料、發光材料、催化材料)、稀土應用產品(鎳氫動力電池、磁共振儀)等門類齊全的稀土產品。
上汽集團:集團確定了”以混合動力為主,以燃料電池為前瞻方向,同時推動代用燃料和純電動產品的研發”的技術路線,投資20億成立動力系統公司捷能汽車技術公司(公司占10%),與A123 Systems成立捷新動力電池系統公司(公司占51%)研發和制造汽車用蓄電池系統。2011年8月中證報訊,計劃2012年鋰動力電池投產,初步形成年產6000套規模。2011年9月中證報訊,公司與美國通用汽車將聯合開發新一代電動車平臺。2012年4月上證報訊,公司自主品牌E50純電動轎車和”上海牌”燃料電池轎車將亮相漢諾威工業博覽會,”十二五”期間,公司新能源汽車量產目標達到國內新能源汽車20%市場占有率。2012年5月證券日報訊,上汽在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及燃料電池汽車都有巨大投入;此外,在電力、電機、電驅這些核心零部件方面,也有著自己的研發計劃;自去年推出了榮威新750Hybrid混合動力轎車后,今年底榮威E50純電動汽車也將量產并推向市場;此外,還計劃量產與豐田普瑞斯同水平的榮威550 Plug-in插電式強混汽車;對于新能源汽車基礎建設,上汽已投資20億元,今后5年還將繼續投資60億元。
來源:中國證券報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28664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