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電動網】(作者 杜俊儀)作為車市“風向標”的北京車展,各大車企借助車展空氣的關注度和影響力,爭相展出旗下車型和發展戰略。從自主品牌發布的車型和規劃來看,與年俱增的新能源車型數量及對其的宣傳力度可以看出,企業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越來越重視。
從中央頒布的政策來看,發展新能源汽車已成為我國的戰略之一。在節能減排的大趨勢下,自主品牌有哪些作為?
比亞迪“542”戰略發布 新能源產品密集投放
作為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領軍企業,比亞迪在此次車展上不遺余力宣傳旗下新能源車型和戰略。
542戰略是比亞迪在雙驅戰略基礎上,針對旗下未來新能源車核心性能指標做出的明確戰略規劃。比亞迪集團董事長王傳福在發布會上宣布了該戰略:“5”代表比亞迪車型百公里加速時間小于5秒;“4”代表極速電四驅;“2”代表車輛百公里油耗2L。
比亞迪正在醞釀陸續推出多款車型,新款插電式混合動力SUV車型 唐將于年內上市。這款車正是542戰略下誕生的首款車型。比亞迪秦電動版也于車展上亮相。王傳福表示,2015年將在上海車展推出“漢”、2016年將在北京車展推出“明”。毫無疑問,比亞迪已經進入產品密集投放期。
比亞迪唐
在新能源領域,比亞迪堅持公交領域主推純電動,私人領域主推插電式的路線。2008年比亞迪就推出了第一代插電式混動車型F3DM,隨后推出的純電動車e6在深圳作為出租車已經投放了800多輛。針對私人消費推出的比亞迪秦也逐漸打開市場,獲得上海、天津等地準入,今年一季度銷量達2000輛。
以電池產業發家的比亞迪,在發展新能源上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比亞迪還懂得利用多方資源,和戴姆勒、廣汽的合作使得比亞迪在新能源乘用車和客車領域更具競爭力。
北汽增資新能源 力求突破核心技術
北汽集團近期在新能源領域上的一系列舉動可謂大手筆:聯合北京三家大型國有企業注資20億北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將三級公司發展為二級公司。級別的提高和注冊資金增加可以看出北汽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視。
為突破關鍵零部件的核心技術,北汽和德國西門子公司合資成立電機公司;北京機電控股和韓國SK組建電池公司,本次北京車展上展出的新一代電動汽車已經開始采用合資公司的三元鋰電池。
此外,北汽還入股了美國一家電動車整車開發公司,這家名為Atieva的公司曾參與過特斯拉電動汽車的研發設計,該公司開發的第一款車也在北汽的展臺上。
E150EV II
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已從示范期進入產業導入期。E150EV第二代和紳寶EV兩輛電動車聯袂展出,準備迎戰“電動汽車進入家庭元年”。北汽把純電驅動列為第一戰略,同時發展其他技術路線的新能源汽車。未來5年將投資50億元用于新能源車的產能擴充和產品研發,逐漸形成覆蓋A00至C級的電動車產品線。
從一系列動作和戰略來看,北汽對新能源汽車的重視可見一斑,尤其在北京正式啟動私人消費市場后,作為本地車企的北汽,面臨來自比亞迪、江淮等多方競爭與挑戰,為求迅速突破,北汽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更多采取與外企合作的形式來提高技術實力。但是從長遠考慮,北汽應在自主研發核心技術上再下一番功夫。
上汽新能源全體系動力技術覆蓋
上汽集團攜旗下新能源車型榮威550插電式混合動力轎車、榮威E50純電動轎車和榮威950燃料電池轎車亮相北京車展。這三款車分別代表了上汽選擇的三種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上汽在新能源領域已實現全體系動力技術覆蓋。
榮威950燃料電池轎車基于上汽榮威950車型平臺打造,以“動力蓄電池+氫燃料電池系統”作為雙動力源。據了解,上汽集團從2006年開始投入開發氫燃料電池汽車,至今已陸續投入超過10億元人民幣。目前上汽專門研發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團隊超過100人,并計劃于2015年實現小批量生產。
上汽新能源車型
2009年至今,上汽集團先后投入了56億元展開對整車以及核心零部件的同步研發。產品之外,上汽也在探索推廣新能源車的商業模式。據了解,除了利用上汽乘用車旗下經銷商網絡進行常規銷售之外,上汽還通過自建的電商平臺“車享網”增加新能源汽車的曝光度和知名度。
此前,上汽還曾聯合一嗨租車等汽車租賃公司開展電動車租賃。截至目前,上汽在上海的新能源汽車租賃門店已達13個,覆蓋上海的大部分區域。下一步,上汽將嘗試“分時租賃”模式,意在讓消費者以最低的成本,與新能源汽車零距離接觸。在大規模展開之前,上汽已經聯合上海部分高校展開了“分時租賃”試點。
[page]
江淮全新開發電動新車iEV5
江淮純電動汽車家族又多了一位新成員——和悅iEV5,這款完全正向開發的純電動轎車,在北京車展上露面。采用專為電動汽車設計的底盤,相比較前四代iEV產品,該車不僅在外型上有了較大變化,在內飾、性能等方面也有了提升。
在新能源領域,江淮是推進速度非常快的企業。通過迭代研發的技術路線,江淮推出新款電動車的周期非常短,從一代到四代,新產品的升級變化并不大。但定向購買模式的成功推廣,使得江淮電動汽車成為目前國內運營數量最多的新能源車型。
江淮iEV5
iEV5的推出無疑是江淮在新能源技術上的一次突破,不再是某款車型的改版,續航里程也提升到200公里。這款車計劃今年下半年上市,隨后江淮還將于2016推出百公里油耗控制在5L的混合動力產品。
江淮汽車在新能源車方面已經儲備了四大整車平臺,:純電動乘用車平臺(iEV)、增程式電驅動乘用車平臺(iREV)、重度混合動力乘用車平臺(iHEV)以及純電動商用車平臺(iECV)。這四個車型平臺涵蓋A0、A、B級三個乘用車平臺和一個商用車平臺。
江淮在乘用車領域選擇純電動和增程式混合動力技術路線,先出產品,批量進入市場,用來檢驗產品技術和制造技術,探索新能源汽車運營的商業模式。然后集中優勢資源,在電控、電機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成本滿足商業化要求。
一汽四款新能源車上市銷售
在新能源領域一直按兵不動的一汽集團終于在本次北京車展上宣布,首批量產的四款新能源汽車奔騰B50 PHEV、奔騰B50EV、威志EV、歐朗EV正式上市,進入市場銷售階段,車型售價區間在21.98-25.98萬元。
雖說一汽集團一口氣推出四款上市車型,但這四款新能源車都基于傳統車平臺打造,更換了新能源動力系統,在外形上稍有改動。這四款車此前多次參加國內車展“走秀”,但始終沒有具體的量產和上市信息。政策頻頻利好和私人消費市場顯現啟動曙光或為一汽集團選擇在此時進行車型上市的主要原因。
從公布的售價和車型參數來看,奔騰B50 PHEV的節油率達60%,另外三款純電動車的性能參數接近,續航里程可達150km,20多萬元的售價仍是“高高在上”,相近的價格和定位也容易造成同門競爭。
奔騰B50 EV
單從產品角度來看,一汽并未帶來太多的驚喜。但是更多的車型進入市場有利于啟動私人消費,一汽的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決心也不止限于這四款車型。根據一汽的發展規劃,到2020年完成總成資源布局,做熟插電式混合動力和純電動動力平臺,掌控核心總成資源;實現6個新能源整車平臺、16款車型全系列產業化準備,具備批量投放市場能力;市場份額占比15%以上。
為實現2020年的總體目標,一汽制定了兩個階段化目標:2016年初步形成電機、電池系統的產業化能力,完成重點車型的商品化開發;2018年通過新能源產品的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支撐四階段燃油限值目標的實現。
一汽還制定了具體的實施路徑,首先搭建四個新能源乘用車整車產品平臺,實現A0級到C級新能源汽車全系列覆蓋。完善兩個新能源商用車整車產品平臺,覆蓋城市公交車城市卡車。
廣汽“2531”戰略 加速新能源
廣汽增程式混動車型傳祺GA5于2014北京車展展出,該車將在今年投產。廣汽集團總經理曾慶洪認為,增程式電動車是目前“比較現實的、符合國情的技術路線”。
根據廣汽發布的“2531”新能源汽車戰略,2013-2020年,以純電驅動為導向,形成B/C級插電式混合動力通用整車平臺、B/A級增程式通用整車平臺和A/A0級純電動通用整車平臺,實現自主品牌全系產品電動化。
到2015年,廣汽集團規劃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產能達到1萬輛,其中乘用車產能0.6萬輛,商用車產能0.4萬輛;到2020年,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產能達到11萬輛,其中乘用車產能8萬輛,商用車產能3萬輛,形成滿足實際市場需求的生產能力。
4月23日,廣汽集團與比亞迪汽車就新能源客車簽訂合作協議,廣汽集團與比亞迪將在從化明珠工業園建設“廣汽比亞迪新能源客車總部、出口基地和研發中心”項目,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及相關技術,開發及生產純電動客車、混合動力客車、傳統商務中巴及關鍵零部件產品。協議中還提到,“雙方的合作除了滿足本地使用,未來還將面向海外市場,開拓新能源客車的出口業務。”
相比乘用車,廣汽在新能源客車領域的表現更值得人期待。此次廣汽與比亞迪的合作可圈可點,廣汽在客車領域擁有成熟的客車技術和生產經驗,而比亞迪在新能源技術方面有優勢,雙方強強聯合在新能源客車領域進行戰略合作,對進一步豐富產品、降低成本都大有裨益。
奇瑞推出輕量化插電式混動車
本次車展奇瑞帶來兩款概念新車,其中一款采用碳纖維打造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艾瑞澤7。這款車集成了碳纖維輕量化、車載系統智能化等幾大技術亮點,整車節油效果可以達到50%左右。計劃于2015年投放市場,其價格和定位將成為能否被市場認可的重要因素。
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艾瑞澤7
奇瑞董事長尹同躍表示,奇瑞目前正在全力研發插電式混合動力、全新結構輕量化、增程式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等前沿技術,而搭載這些技術的新車型近兩年也會迎來上市投放期。
自2010年奇瑞進軍新能源車市場以來,已經推出M1 EV和QQ 3 EV兩款純電動車型。QQ 3 EV這款緊湊型小車憑借親民的價格在山東等地熱銷,已突破1萬輛銷量。“雖然電動汽車私人購買尚未出現大規模增長,但不可否認,私人市場才是電動汽車最大的市場。”奇瑞新能源汽車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心文表示,三四線城市將成為奇瑞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戰場。
近日,兩輛奇瑞S15EV純電動汽車從羌胡出發,穿行1500多公里到達北京。這款還未量產上市的新車已有不俗的表現。新能源產品的不斷推出和完善將成為企業搶占這一市場重要砝碼。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杜俊儀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30983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