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油耗作為乘用車企極為關注的話題,已經列入了大家的日程。日前,作為《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辦法》(下稱《核算辦法》)推手之一的工信部,在官方網站披露2013年乘用車企業平均油耗數據。統計顯示,在總共79家國產乘用車企中,有15家乘用車車企不達標,不達標率不到2成,這一數據比2012年的22家要好得多。在不達標的車企中,大多數是自主品牌,合資車企僅有東風裕隆和福建奔馳兩家。
根據工信部的信息,這些平均油耗數據是廠家自行提供的。工信部表示,對于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不達標且統計新能源乘用車后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超過6.9升/百公里(2015年)的乘用車企業,將進行公開通報。對于上一年度平均燃料消耗量不達標的乘用車企業,暫停受理綜合工況燃料消耗量達不到GB27999-2011車型燃料消耗量目標值的新產品《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申報。而對于進口車,將在海關通關審核、進口檢驗、生產一致性核查等方面將加強監管。
《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適用于以點燃式發動機或壓燃式發動機為動力,最大設計車速大于或等于50km/h、最大設計總質量不超過3500kg的M1類車輛。根據國務院《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確定的節能汽車發展目標是:到2015年,當年生產的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9升/百公里,節能型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降至5.9升/百公里以下。到2020年,當年生產的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5.0升/百公里,節能型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降至4.5升/百公里以下;商用車新車燃料消耗量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實現6.9L目標不難
2013年,我國乘用車約產銷實現1800萬輛,在2015年要達到6.9L/100KM的目標看上去有點難度,離現在僅剩1年多時間了,但在國家相關部門看來,似乎并不難。國家能源與交通創新中心的分析指出,2011年我國汽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為7.5L/100km,同比下降了3.7個百分點。照此發展,實現2015年6.9L/100km的目標問題不大。但是要達到國家提出的2020年每百公里5升的目標,“十三五”期間需要持續平均每年下降6-7個百分點,如無新能源汽車助陣,這個目標是不可能實現的。中心認為,要達到這樣嚴格的目標,除了大幅提升傳統汽車技術水平以外,車輛小型化、輕量化及小排量化也是不可避免的,必須盡快扭轉當下汽車大型化、重量化及大排量化發展的趨勢。
最新的統計也表明了這一點,目前主力的合資車企幾乎都達到了這一目標。就在2012年的時候,在國產乘用車生產企業中,有22家企業平均油耗實際值高于達標值,占到整體的1/4,1年過去了,這一比例變成了不到20%,進步明顯。
在進口乘用車經銷商企業中,還有10家不達標,包括進口量較大的克萊斯勒(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保時捷(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這一數字比2012年的9家增加了1家,主要是受國人喜好大排量SUV的緣故,但進口車占乘用車比重不大,所以對整個行業影響并不大。
自主品牌壓力大
在2013年不達標國產車企中,除福建奔馳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及東風裕隆汽車有限公司外,均為自主車企,東風裕隆和福建奔馳的車型均為中大型車,因此平均油耗較高,東風裕隆相關負責人對網通社表示,隨著較為小型的U6車型的推出,平均油耗將逐漸下降。
2013年不達標的15家國產車企中,共有13家為自主品牌,占比超過8成,而自主品牌占乘用車的比例不到4成。其中廣汽乘用車的平均油耗達到9.20升,比8.80升的平均油耗高出不少,廣汽乘用車相關負責對網通社稱,在11.46萬輛的產量中,包含了獵豹汽車(SUV)的,所以總體油耗較高。
分析人士表示,由于自主品牌企業多為小排量低油耗車型,因此企業平均燃料消耗水平較低,但其產品技術相對較落后,與合資品牌企業相比,要實現2015年目標值面臨更大壓力。國家應適當放松小型車目標限值,鼓勵發展小型、低排量汽車。此外,為了提升利潤和市場占有率,自主品牌正不斷推出大型車,平均油耗反而會提升;合資車企則推出低端小型車來,反而能拉低平均油耗。
國家能源與交通創新中心建議,廣大乘用車生產企業應當調整產品結構,開發節能環保汽車,降低單車燃料消耗。同時大力推廣節能環保汽車,擴大節能環保汽車的比重。國家應當引導汽車行業整合資源,優化配置,推動企業兼并重組,促進中國汽車產業做大做強。
來源:中研網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31364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