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〇八年十一月成都就啟動了新能源汽車戰略。目前,全市有新能源整車企業六家。財政有補貼,示范推廣有目標,國家政策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催生出一個市場。成都下一步考慮在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等相關方面推進充電樁建設,促進新能源汽車家庭化。
新能源汽車新政,像一聲春雷,將自稱蟄伏多年的曹國棟“驚醒”。7月22日一早,四川汽車工業集團管理層聚在一起,集體感受“撥云見日”。身為集團副總、新能源汽車事業部負責人,曹國棟感嘆:“我們的步子,竟一下子慢了。”
此前一天,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從建設充電設施、創新商業模式、完善補貼政策體系、破除地方保護等多個方面,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給予較為明確的支持。
川汽集團進軍這一領域的時間并不短,2008年11月份便啟動新能源汽車戰略。幾年過去,至今賬面上的銷售業績,只有30多輛新能源公交車。國家新政,如何讓步履蹣跚的企業快步向前?
據作者調查,成都市現有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生產企業24戶,此番“春天里”的“狂歡”,能否持續長久?
政策扶持 33萬輛的大蛋糕
成都市經信委人士認為,此次頒布新政算是新能源汽車的“第二春”。
第一次春風拂面,是在2009年,國務院首次提出新能源汽車戰略。實施這一戰略的載體,是遴選一批城市,進行示范推廣。“沒有國家財政補貼的推動,這一產業幾乎無從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成長,受制于成本高企不下。曹國棟舉例說,同為11米長公交,新能源汽車一臺要150多萬,是普通公交的3倍,各級財政目前對其補貼額度幾乎達到一半。
2013年11月,在席卷全國的霧霾爭議中,國家四部委公布第一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或區域名單,今年2月份又公布了第二批城市名單。兩批總計88個城市,2015年前要完成33萬輛的應用任務。
財政有補貼,示范推廣有目標,國家政策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催生出一個市場。從省內看,成都、瀘州的目標均是5000輛,不在試點之列的綿陽,亦提出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業內人士由此認為,33萬輛是保守估計。
從今年初開始,曹國棟感受到了不同往年的氣息:“以往到外地城市推廣,給的答案往往是等規劃吧,現在他們主動找上門來了。”
今年年中報盤時,全國生產的新能源汽車超過2萬輛,這一數據已近去年全年的水平,更是比前幾年的總和還多。
川汽的訂單,也跟著水漲船高。據曹國棟透露,除了來自成都、瀘州、綿陽的訂單外,川汽的生意做到了山東、河南。“跟河南省多個市簽了一個聯合大單,今年內就要向他們提供1000輛電動出租車,明年數量會增加到5000輛。”
照此勢頭下去,他甚至想,過不了幾年,新能源汽車將代替傳統汽車,成為川汽的主業。
預防“跳崖” 商業空間新探
2015年之后,政府示范推廣形成的市場,是否還能持續,同樣引起了相關企業“狂歡”后的警覺。
成都市經信委人士認為,國務院指導意見給出一個很強的信號——國家會堅定不移地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絕不會是“虎頭蛇尾”的結局,首先就表現在新能源汽車公共領域市場的培育不會減慢步伐。《意見》中有“兩個30%”: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新增或更新車輛中的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于30%;2014年-2016年,中央國家機關以及新能源推廣應用城市的政府及公共機構購買的新能源汽車占當年配備更新車輛總數的比例不低于30%。“一些示范城市當地沒有新能源汽車產業,它為什么還要拿地方財政補貼外省品牌呢?”成都雅駿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范永軍反問。他認為,不排除部分城市完成任務后而退出示范,要做好應對政策市場縮小的準備。
憂患之下,必須擴寬公共領域以外的市場。
雅駿汽車與重汽王牌聯合開發了一款物流用的廂式電動貨車,并成立了自己的物流公司使用運營。“貨車續航里程200-250公里,可滿足一天的城市配送需求。”范永軍說,該公司已與家樂福、可口可樂等國際知名公司達成合作,“使用電動汽車幫他們降低了碳排放,省下的指標還可以拿去交易。”
在同等服務價格下,貨運公司能否盈利?范永軍算了一筆賬,把政府的補貼算下來,電動貨車還比傳統貨車貴10多萬,但一公里的運營成本只有3角錢,比傳統汽油車節省8角,5年行駛30萬公里,這樣反而能賺回10萬塊錢。
川汽的思路,與此類似。曹國棟正籌劃兩件大事。一是在龍泉驛成立電動出租車公司的基礎上,參加成都市的電動出租車招投標,將電動汽車開上成都街頭;二是研發氣電混合的大巴車,逐步替換其背靠的富臨集團的運業公司的長途客車。“既然別人對新能源汽車信心不足,我們就用給他們看。”曹國棟說,新能源汽車一次性投入大,但肯定能盈利。
真正拐點 開入尋常百姓家
今年10月份,川汽的電動出租車、電動公務車,有望出現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的公告中。作者發現,成都現有新能源整車企業6家,但涉及私家車生產的較少。
阻礙新能源汽車家庭化的一個因素,指向了不易安裝的充電樁。目前,北京、合肥等城市出臺了新建小區按比例配建充電樁的地方政策。
不久前,成都市經信委召集相關部門和新能源汽車銷售方代表,初步討論研究了該問題的解決方案。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4〕35號)要求,成都下一步考慮在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等相關方面推進充電樁建設,主要在新建小區、公共停車場、商場等公共建筑的停車位配建充電樁。
更為活躍和適度競爭的生產環境,則是推動電動車家庭化的必要條件,也是成都在這一產業中謀求話語權的必要路徑。
7月22日,美國威蒙積泰汽車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王曉麟訪問成都,在這家公司的背景中,閃爍著新能源汽車研發的影子。
7月23日,阿里巴巴宣布與上汽聯手打造“互聯網汽車”,上汽表示把新能源汽車作為未來發展的制高點。“國家放寬了進入新能源汽車生產領域的門檻,未來肯定會面臨眾多不曾料想到的競爭對手。”曹國棟說,一家新公司完成生產基地建設至少要2年,這就是川汽錯過了就永遠不再來的歷史機遇期,“新能源私家車的研發會馬上跟進。”
據成都市經信委人士透露,成都在生產企業擴容方面早有打算。下一步,在促進現有新能源汽車企業加快發展的同時,將支持沃爾沃公司S60L插電式混合動力轎車產業化,推動一汽大眾成都公司、四川-一汽豐田公司、吉利成都高原公司等在蓉企業生產新能源乘用車,“不少企業做了初步規劃”。
美國特斯拉、天津力神、中航鋰電等一批在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整車和關鍵零部件企業,也進入了成都的招商視野。
來源:四川日報
作者:張守帥 蔣君芳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33216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