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第二批“十城千輛”示范城市之一,廈門一直致力于綠色公交系統建設,但在推廣新能源公交車上并不理想。
盡管廈門有著大金龍、金旅兩家本地客車企業,但其推廣新能源公交車的數量并不大。作者日前從廈門市公交集團獲悉,全市公交車總量約4000輛,其中,純電動公交車數量為零,混合動力公交車約500輛,天然氣公交車約600輛。
從2010年成為試點城市起,廈門在4年間為何僅推廣了不足千輛的混合動力公交車?其運營中的混合動力公交車表現又如何呢?為此,方得網作者近日親赴該地展開調查。
廈門街頭的金旅混合動力公交車
全為“本地造” 大金龍性能更勝一籌
站在廈門鬧市中山路一帶觀察,作者發現車來車往的公交車中,混合動力公交車數量不在少數,途經中山路附近的22路、29路、951路、1路、96路等線路車輛中,都有混合動力公交車身影。
但比起諸多城市,廈門在推廣混合動力公交車上似乎略顯低調。該城市中運行的混合動力公交車,全車身上下見不到“混合動力”字樣,僅在車尾與車頂側面刷有極小的“新能源”字樣。作者也是通過詢問幾位司機后,才知道有“新能源”字樣的公交車便是混合動力客車。
正如一位廈門公交集團相關人士透露那樣,“廈門混合動力公交車采用的全部為本地品牌——大金龍與金旅。”作者在鬧市中見到的標有“新能源”字樣的公交車,不是大金龍,就是金旅。也就是說,廈門公交在發展新能源公交車時,似乎把“外地車”全部拒之門外。
廈門街頭的大金龍混合動力公交車
作者注意到,1路車中既有大金龍又有金旅。“我們車隊有兩個品牌的混合動力客車,大家感覺還是大金龍車性能較好,故障率比較低。”一位1路司機給出這樣的對比。
位于會場中心的19B路公交總站場調試室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則告訴作者,會展中心站場內有多路車隊中有混合動力客車。“我們這站場幾年 前就有混合動力公交車,那是一代產品,當時故障率相當高,而且過了保修期后維修起來更費勁,廠家基本不會來管了。這兩年,站場又進來一批二代產品,車輛故 障率明顯降低。”
問起兩個品牌的使用情況,該工作人員同樣表示,“大金龍車的可靠性明顯比金旅要好,故障率低不少,節油性也更好一些。”
節油率不高 小毛病偏高
國家推廣混合動力汽車的目的,主要在于節能減排。廈門運營的混合動力公交車是否節油呢?
“混合動力公交車的二代產品的節油性有所提高,但感覺仍沒有產品宣傳的那么節油。” 19B路公交總場調試室的工作人員舉例,站場統計過19B路的20多輛混合動力公交車油耗情況,開空調情況下百公里平均油耗為39L,不開空調情況下百公 里平均油耗為29L,“這都沒有達到廠家宣傳的節油水平”。
廈門混合動力公交車最大標識處,就是車尾印有較大“新能源”字樣
除了節油率不高外,車輛可靠性似乎也難令人滿意。19B路公交總站場內,作者見到一位司機正在停放著的車上與維修人員交談著。作者注意到,那是一輛 19B線路上的金旅混合動力公交車。當作者詢問這類車可靠性時,該司機連連嘆氣,“不行呀!這類車大毛病不算多,但小毛病就比較多了,經常要耽誤時間來修 理。”
該司機表示,他已經開這輛車3年了,由于車輛采用自動變速箱,車開起倒也省力不少,就是頭痛車輛經常會出現一些小毛病。“比如,車子今天就是有些漏氣,動力上不去。車子又要花時間修,我下班時間就得晚了。”
廈門混合動力公交與LNG公交外形幾乎一樣,白綠相間車身
此外,該司機還抱怨,這類車起步有些慢。“我們這條線路從會展中心到第一碼頭,一路途經鬧市,路堵且紅綠燈多,車輛起步慢后就更不容易按時完成任務,需要延長上班時間。”
或許,正是這類車運行不理想,廈門在發展“本地造”混合動力公交車數量時,也難以再求多。
來源:方得網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3515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