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口市電動車管理辦法(草案)》公布,并向社會公開征求修改意見,草案一經公開,短短幾天網絡上關于《草案》的熱帖如潮,不少網友都較為理性地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設性意義的意見,網友們關注的熱點主要集中于限速、違規罰款、登記管理等方面。
南海網作者發現《草案》中有不少條例,網友們會成一邊倒的姿勢表示支持,但也有很多條例,在網絡上爭議頗大,網友在熱議的過程中也形成分歧。在這些形成分歧的討論中,都是為了讓海口能有一個更好的交通環境。
限速15公里過慢
針對限速一條,有南海網網友提出,應取消《草案》里的限速15公里,調整為限速不超過40公里,該建議立刻引起一些網友反對,電動車每小時15公里確實有點慢,但40公里也太快了。”電動車行駛起來一點聲音也沒有,如速度太快,很容易就會出事。”網友認為電動車限速在每小時20-30公里是較為合適的。
而對于《草案》里的限載12歲以下人員的規定,網友認為不夠嚴謹,很多時候,人的年齡與身高、體重差別大,執行起來并不方便,因此網友認為將其調整為只許限載一人較為合理。
違規罰款過高
有網友提出,電動車使用者多屬弱勢群體,上班族、家庭主婦、主男(接送孩子、短途采買)和農民工使用較多,這些群體收入偏低,因此建議取消《草案》里的50元以上的罰款,然后調整處罰額度,罰款不是目的,應重視現場教育。
此建議也得到一些網友反對,網友認為高額度的罰款能很好的起到遏制和警示作用,過低的罰款只會使人遵規意識更加淡薄,網友認為可對闖紅燈、逆行地對亂穿插行駛等行為進行重罰。
請給電動車一條路!
網友提出,政府及公路部門在設計建設城市道路時應充分考慮電動車通行需求,如配備非機動車道、天橋電動車道、地下電動車道等。因為電動車重量大不便推行,無法跳下臺階或翻越溝溝坎坎,所以道路建設要與電動車的實際配套,不然電動車還是會走上機動車道。
此建議大多數網友紛紛表示贊同。《草案》雖有明確規定,符合標準的電動自行車應當在非機動車道上行駛,但目前海口市大部分道路如國貿路、藍天路、西沙路等許多路段均未設置非機動車道,導致電動自行車”無路可走”,只能走機動車道。網友建議應盡快加強道路規劃建設,給電動車一條路。
管車更應管人
《草案》中對電動車本身的管理有著較多的要求,如申辦駕駛證、上號牌、交強險等規定,網友認為項目太多,易導致辦理證件艱難,建議硬性要求電動車上號牌、辦電動車證兩項足矣。辦證收費應按成本價計算,建議兩樣不能超過10元,以免因高收費而使上號牌、辦車證工作受到老百姓的抵制。
管車是一方面,管理駕駛車的人才是最重要的,目前海口市電動車駕駛員出現”低齡化”趨勢,這些未成年駕駛員對于電動車的駕駛控制,更有可能產生許多不可預知的意外情況。網友提出建議,可針對電動車駕駛員開展交通法規宣傳教育,接受一定的交通規則和駕駛操作技巧教育。
( 編輯/李艷嬌 )
來源:南海網
作者:綜合報道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455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