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年大吉!大牛說新年新舉措,推出“一周牛人牛語”欄目,甄選出最受網友關注的熱文,推送給大家,這里邊有沒有你關注的大牛作者,看過之后別忘了在文稿下方留下評論給他們,如果你也有表達的欲望,速速加入第一電動網新能源汽車人的自媒體平臺——大牛說吧!每周評選,每周發獎!
1.董揚實為喊冤?揭開“小道理服從大道理”背后的潛臺詞
大牛作者:冰封之城
低速電動車標準工作正式開始以來,各方爭議不斷,標準單位自身卻一直非常低調,幾乎沒有公開表達過立場,據說連幾次標準會議的內容也都嚴禁外傳的。然而新年伊始,董揚先生卻以標準組組長的身份,公開發表“小道理服從大道理”的申明,這份申明,深刻的表明了董先生和標準單位處于上熱下冷的尷尬境地,即政府熱(政府積極干預)、標準單位累(不堪重負)、輿論激(輿論想表達找不到入口,只能都針對標準單位來)、用戶冷(用戶冷漠,你們什么時候管過我們的感受啊?)。與此同時,標準單位也面臨著巨大的投機漩渦,上對領導,下對行業,如何尋找平衡,讓哪一方更滿意呢?
點評:這可能是對組長文章解讀最透徹的一篇,讀過充滿人文與價值的優美文字,你會對低速電動車的產業發展現狀和市場治理,有更深更全面的認識。
2.寫給2017:奇點臨近,人工智能將使傳統產業分崩離析
大牛作者:王樂京
新的生產力(人工智能),新的生產關系(美國新政),推動著世界,朝一個我們所陌生的方向前行。人工智能作為新生產力,將消滅大多數職業,更快更集中地掠奪財富。
點評:人工智能一次又一次打敗人類頂尖高手,似乎已經到了可以真正走進各個行業,為人類服務的階段,你,打算怎么迎接?
3.技術迭代太快,中國15萬個公共充電樁面臨"淘汰"窘境
大牛作者:建約車評
2016年11月30日,大眾、寶馬、奔馳、福特、奧迪、保時捷宣布將聯手在全歐洲范圍內建設超級充電站,充電功率將達到350Kw。而在中國,發達的高速公路網絡密布電動汽車充電樁,但是用戶體驗并不好。這些充電樁最大功率只有40Kw左右,續航里程300公里的電動車需要90分鐘才能充滿電。超大功率快充設備的出現,讓這些充電樁面臨淘汰的困境。運營者已經陷入了“騎虎難下”的窘境。
點評:充電是新能源汽車使用的最關鍵一環,解決用戶體驗和運營效率問題,需要新能源車企與電池企業和充電運營商互動起來,高功率充電對電池、電網都是考驗。
4.解析鋰離子正負極材料的現在和未來——正極篇
大牛作者:尋風kyle
新的材料肯定還有很長的產業化道路要走,任重而道遠。目前很多新型材料對現實生產的指導意義不大,但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總有一天會實現甚至超越既定目標。
點評:每一條電池讓續航提升的新聞都是吸睛利器,但是好像每一次都讓我們失望,從實驗室到現實還很遙遠,希望新材料能早日面向市場。
5.提前多元化,特斯拉改名無須過度解讀
大牛作者:天驕
特斯拉汽車公司(Tesla Motors Inc)近日正式更名為特斯拉公司(Tesla Inc)。注冊名稱中的“汽車”二字被去掉,預示著公司的發展方向不再僅局限于汽車領域,而是向更廣闊的行業進軍。
點評:名稱變化,意味著目標的變化。現在的特斯拉越來越像當初的蘋果,汽車、電池、儲電、太陽能“瓦片”……馬斯克的可持續能源帝國雛形初現。
6.考驗越來越多,新能源汽車安全需要重視電池熱管理
大牛作者:李浩晨
當溫度降低到零度以下時,電池系統的充放電功能會由于電池性能的降低變得十分困難,無論是放電的倍率還是放電的容量都會大幅度地降低。因此在寒冷地區,研究電動汽車如何才能更高效地使用變得十分迫切。針對上述情況,一般從兩個方面出發進行設計,分別是電芯加熱和箱體保溫方案。
點評:安全越來越受重視,電池系統熱管理的重要性就凸現出來。讓電池在一定溫度范圍內維持最佳使用狀態,熱管理箱體隔熱保溫是個趨勢。
7.我是純電動車主,想給要買車的朋友一些真實的購買建議
大牛作者:codylan
因為搖號的限制,好多人被迫加入了純電動汽車的行列,先不談有沒有要為環保做出巨大犧牲的信念,相信如果沒有搖號的限制,在比同款汽油車價格高出幾倍而配置還有降低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不會有那么好。但我相信新能源汽車肯定是未來的方向,就算到時候沒有了搖號的限制,購買者也會首先考慮新能源汽車。
點評:一名純電動汽車消費者,從自身角度結合所見所聞,給出了純電動汽車的真誠選購建議。
8.鏖戰在即,2017年傳統新能源車企都有哪些重磅新車
大牛作者:E車匯
2017年北京的新能源汽車個人指標還剩8616個。眾車企在新能源汽車需求增長、退坡補貼的大背景下早已布局,即將推出重磅新車。
點評:一場鏖戰即將拉開大幕,但消費者真心喜愛的究竟有幾多?
9.2016年全球3款燃料電池車銷量增長225%,是時候換個姿勢看燃料電池車了
大牛作者:彼岸花開
全球燃料電池汽車2016年的注冊量為2312輛,同比增長225%,現在的燃料電池汽車與2009年的電動汽車發展趨勢或多或少有些雷同,如果遵循同樣的增長曲線,2019年燃料電池汽車銷量也許會達到100000輛。
點評:豐田、現代、本田努力地讓氫燃料電池車在商業化道路邁出了可喜的一小步,中國企業,你們怎么看?
10.無人機和Lady Gaga登上超級碗,我的無人機和電動汽車去除霾掃雪
大牛作者:小錘哥
自從2016年眾籌了一款無人機后就一直琢磨著得干點什么,拍車拍了這么久,千篇一律的都是平面,無人機號稱上帝視角,用它來拍車也算是一個比較新鮮的角度。
點評:這是一個無人機和電動汽車一起娛樂的時代
大牛說,是新能源汽車人的自媒體平臺,如果你有觀點,有理論,有態度,有故事,忍不住要嘗試分享給大家,歡迎你加入!與400+專業領域的大牛作者,一起發出不同聲音,用原創表達自己。
來源:第一電動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49046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