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關,車市又將進入傳統銷售旺季。11月,國內汽車銷量達到247萬輛,比10月增長9.9%,新能源車銷量更是陡然上漲83%至11.9萬輛。
然而,銷量爆發的新能源車市,在乘用車領域內似乎提前耗盡了力氣,進入12月過后,不斷有新能源乘用車市遇冷的消息傳出,多地新能源車4S店出現“無車無人”的情況。
眼下最炙手可熱的新能源車行業何以突然降溫?在北京實地走訪、多方探查,獲得了一些行業過山車背后的真相。(本文討論的新能源車限定為乘用車。)
新能源車需求旺,4S店卻捂著不賣?
12月注定是屬于新能源車的月份。
首先是從純電動車切入造車的互聯網勢力集體發聲。12月12日,威馬首款純電動量產車EX5正式亮相,引來百度總裁陸奇為其站臺,先后拿到百度、騰訊融資。12月13日,阿里正式入股小鵬汽車,BAT在新造車領域的三方對壘局面正式成型。12月16日,蔚來電動SUV ES8上市發布,創造了新造車品牌的單日關注度記錄。一家家明星新造車公司刷著屏,向人們展示著互聯網+電動車的勢能。
同時,政策方面的利好消息也不斷被釋放。12月27日,財政部、工信部、稅務總局、科技部四部委聯合發公告,將新能源車免購置稅的政策延長至2020年末。12月28日,北京正式啟用新能源車車牌,開放當天,即有超過7000新能源車車主置換車牌。
消費者本身對新能源車的態度也愈發認可,不斷轉向新能源車。僅在北京,2017年12月排隊申請新能源車車牌的人數就超過了12萬人,指標直接透支到2020年。
各種力量綜合起來,在2017年的最后一個月,將中國人民對“新能源汽車”的關注度,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又逢年關將至的汽車銷售旺季,按理說此時絕對是銷售新能源車的絕佳歷史時刻,但車東西在線下走訪發現,情況與預想有著巨大的落差。
1月3日,走訪了北京多家車企的新能源車型4S店,發現均是門可羅雀的狀態。當車東西記者走進北汽新能源的4S店時,兩名前臺都在玩手機打發時間。而部分設在人流較密集的門店甚至半小時也不見一人來問詢。
主要職責之一為賣車的4S店現在更像是一個純粹的展廳。北汽新能源4S店中擺出了EV 160、EU 260、EX 260以及EU 400四款純電動車,然而銷售人員稱,現在可提車的只有EU 400一個車型,其他車型“廠家沒有發貨”,因此停止售賣,也不清楚何時能夠再度開賣。
而江淮4S店中則沒有任何其新能源車型iEV系列的身影,工作人員告訴車東西,目前江淮廠家停發新能源車車型,店內因此無新能源車可賣。也就是說消費者目前在北京暫時無法買到江淮的純電動車,而其恢復售賣的時間,“預計為3月以后。”
奇瑞新能源店內的艾瑞澤5e以及eQ1還保持著在售狀態。其中艾瑞澤5e是奇瑞新能源今年8月在成都車展新上市的純電動主力車型,正處于沖銷量的階段。但根據乘聯會的數據,8-10月其累計銷量為548臺。而這處設在人流較密集區域的門店,在半小時內除了車東西記者無人上門問詢。
在交談中,銷售人員都不可避免地在語氣中透出些無奈:或者是門店無人問津,或者就是想賣車卻無車可賣。原本在汽車銷售服務體系中占據重要位置、連接車廠與消費者的4S店,在北京的新能源車市場中陷入了尷尬——要么見不到購車者,要么見不到廠家應該發過來的車,或者干脆兩者都見不到。
所有的新能源車門店中,似乎只有比亞迪的情況最為樂觀,秦、宋、e6三款純電動車型均在售,店內也還有些人氣——如果我們可以忽略圍成一圈聊天的銷售人員的話。
其他品牌4S店的新能源車,如吉利帝豪、眾泰E200等,據其他媒體報道,也不同程度遇冷。
背后真相:指標限制與補貼退坡潑了冷水
新能源車線上受熱捧、 新下無人問津的迥異局面,11月火爆到12月遇冷的過山車式遭遇,背后主要有兩大原因。
1、指標不夠用導致年末購車者銳減。
從消費者角度而言,在新能源車整體品質不斷上升、配套設施日趨完善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心理上接受新能源車,或者說主要是純電動車。但在北京等大城市,車輛指標限額成為了阻礙他們購買電動車的最大阻礙。
2017年,北京共放出5.1萬個新能源車個人購車指標,在今年2月、4月的搖號當中即被瓜分完畢。等到10月時,則只有7533個指標被放出——并且是從2月的廢棄指標中重新分配的;12月,這一數據則是1543個。由于新能源車購車指標有半年的有效期限制,因此大部分早在12月之前就已經被消耗了。政策卡死了指標導致購車需求不足,這是新能源車“店內無人”的主要原因。
2、新能源車補貼面臨退坡,車企求穩避免損失。
另一方面,關于店內無車,首先當然是少了消費者,新能源車廠不想自討沒趣,產品能停則停。
而更重要的原因是,面對即將到來的新能源車補貼退坡,車企為了避免損失,在2018年補貼新政出臺之前,大多選擇了觀望。
需要解釋的一點是,車企是先以補貼后的價格向消費者銷售新能源車,隨后再向國家申報領取其“墊付”的補貼金額。比亞迪新能源4S店的銷售人員舉例說明了車企可能承擔的風險:某新能源車企在2017年末售出一款含5萬元補貼的新能源車后,此時若補貼額度下降50%的2018補貼新政出臺,那么車企可能就只能按照新的政策申報補貼額度,其中5萬X50%=2.5萬的補貼金額,就要車廠來承擔。
11月15日,財政部召集四部委、協會專家、主要企業代表就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調整方向及方案進行小范圍討論,會議后流傳出來的補貼新政策手稿顯示,2018年新能源乘用車獲得補貼的難度進一步提高(電池包能量密度要求提升),補貼檔次進一步細分,同時補貼金額也有30%-50%不等的下降,唯一的好消息是對超高續航里程(大于400公里)的乘用電動車補貼金額不降反增。
這份草案,實質上為電動乘用車續航里程設置了一個300公里的臨界點(當然其他條件也需滿足),某個車型續航達到這一指標,那么在補貼政策的變更中就不會受到打擊,反而會拿到1000塊的收益。
盡管這并非最終敲定的方案,但對補貼十分敏感的新能源車廠們顯然受到了明顯的影響,其隨后的銷售動作基本在圍繞這份可能的方案做文章。
如車東西在實地探訪中發現的,江淮直接停掉了北京的新能源車型銷售。此前,江淮在售的續航里程最高的新能源乘用車為10月上市的iEV7,滿電續航280公里,按草案方法計算可獲補貼3.4萬元,比2017年補貼下降了1萬元。至于如iEV4等車型,則補貼降得更多。對于江淮來說,此時出售其純電動乘用車,在補貼上似乎橫豎都是虧,因此停止銷售等待新政策出臺,也不失為一種辦法。
而在電動車上耕耘較久、規模最大的北汽新能源,從其銷售策略可以看出,一方面和江淮一樣,停掉了續航里程不足300公里的純電動車型銷售。另一方面,其今年推出的北汽EU400續航里程達到360公里,則保持在售狀態。
同樣,奇瑞的艾瑞澤5e續航里程也達到了351公里,因此也“放心出售”。一個細節是,盡管奇瑞新能源的銷售人員一再確認了車東西提出的用車需求是上下班通勤,但其全程絲毫沒有提及就停放在艾瑞澤5e旁的、明顯更符合我們提出的購車需要的奇瑞eQ1,后者的續航里程為151公里。
與前三者對比,比亞迪就顯得比較硬氣。其出售的e6車型續航里程超過400公里,在目前的純電動乘用車中屬于佼佼者,面對可能的補貼變化也多了一份信心。而在售的比亞迪宋ev300與秦ev300都只給出了最大續航里程為300公里,而未使用NEDC續航里程表示。面對車東西的疑問,銷售人員稱目前店內所售車型都將按照2017年的補貼標準來銷售,即使補貼新政出臺后退坡,因為補貼變化造成的損失將由比亞迪廠方來承擔。
但比亞迪面對懸在頭上、隨時將落下的補貼新政策也不是全然自信。該名銷售人員透露,在2017年末的時候,比亞迪曾“短暫叫停”過對新能源車型的銷售。
并且這一切,還未涉及到地方補貼可能取消的情況,此前也有消息傳出,北京地區的新能源車地方性補貼在2018年或將取消。
戴著鐐銬狂舞的新能源車
在探訪中,所有銷售人員都提起了政策,毫無疑問,即將發生變化的新能源補貼政策,是影響這些4S店銷售情況的直接原因。他們的反饋也進一步說明了,正如這個產業在中國的興盛一開始是由政策主導一樣,現在它的轉向、變革,仍然同樣深受政策影響。
早前,鼓勵性補貼政策的公布促成了一大批新能源車生產企業興起,成就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車市場。現在補貼政策的方向由“全面撒網”轉向了“重點培養”,其意圖為扶持在電池能量密度上真正有競爭力的新能源車企。國產新能源車企們一邊在銷售策略上隨機應變,另一方面,其吃下的政策紅利最終仍要轉化到電動車技術研發當中去,拿出符合要求的新能源車,才能在政策的更迭中脫穎而出。
而占據輿論力量的互聯網行業,正在將人們一步步培養為新能源車的擁躉——12月新造車玩家們一波密集發布再好不過地反映了這一趨勢。至少在聲量上,2017年12月看起來是新能源車門最好的年代。
然而在北京等對電動車需求最大的一線城市,對車輛的增長限制,也在當下為新能源車的增長畫下了一個可見的天花板——2018年,北京的車輛增長指標進一步縮減到10萬個,6萬個屬于新能源車的指標未作變化,而其未來最好的發展情況,或許就是將10萬個指標悉數拿下。
這些力量綜合作用,導演了歲末年初,新能源汽車最大單個市場之一的北京,出現了新能源車線上瘋狂、線下冷清的矛盾局面。同樣的故事,據媒體報道,在廣州也上演著。
用“戴著鐐銬狂舞”來形容當下的中國新能源車,再合適不過。
結語:中國新能源汽車警惕自嗨
毫無疑問,中國汽車的2017年屬于新能源車,無論是資本,還是輿論聲音,亦或是即使明示要退坡的補貼政策,都在對新能源車精心呵護、百般照顧。
但線下遇冷的情況,則反映了這個中國政府寄予厚望、有彎道超車機會的支柱性產業,在發展程度上仍像是一個襁褓中的嬰孩。
2017年關于新能源車的神奇故事、資本運作我們已看得太多,但線下的情況無疑給人們提了個醒,在想要彎道超車的時候,最不需要的就是自嗨。
來源:智東西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60616
以上內容轉載自智東西,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