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消停一段時間的打車大戰再度襲來,一邊是美團打車強勢入局,行業巨頭滴滴出行霸氣,另一邊是曾經火熱一時的易到用車重新歸來,平靜許久的網約車市場似乎又在醞釀著新一輪大戰。
毋庸置疑的是,O2O巨頭美團加入打車市場,美團與滴滴的較量很難分出勝負,兩者之間的戰爭也注定經常。但作為一家因為資金鏈斷裂導致拖欠供應商費用,引發司機提現困難的“歷史”平臺,曾經輝煌一時的易到在美團與滴滴的夾擊之下,真心還可以重獲新生取得消費者和司機們的認可嗎?
原因一:易到被韜蘊資本收購后重獲新生,但資金問題并沒有徹底解決
去年,因為資金問題,易到的整體工作一度陷入停滯,無論是司機還是用戶對易到都充滿了質疑。深處風口浪尖的易到還未從網約車補貼大戰中緩過來,就面臨著非常嚴重的資金問題,這是其發展歷程中非常慘痛的一個經歷。
不過令人驚喜的是,因為韜蘊資本收購易到所帶來的資金支持,易到不僅快速還清拖欠司機的錢以及供應商的費用,還再度獲得了重新回到賽場上的機會。重新歸來的易到似乎準備大干一場,傳聞還顯示易到正在醞釀新一輪融資,具體融資金額也將會在本月揭曉。先不管易到此番融資究竟會不會令人震驚,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的易到暫時是不缺少正常運營的資金了。
然而,剛解決問題的易到同時也面臨著非常嚴峻的形勢,那就是網約車平臺又將陷入新一輪的補貼大戰之中。美團12月正式成立出行事業部,準備好在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福州、溫州和廈門七個城市向滴滴發起進攻。滴滴創始人程維隨后就在一次采訪中回應美團打車之事,稱“爾要戰,便戰”親自接下戰書。
顯然,美團和滴滴之間的惡斗隨時可能爆發,受到整個行業的影響,即便剛獲新生的易到也不可避免被卷入其中。
一旦易到進入補貼大戰,就需要難以估算的資金投入其中,韜蘊資本自然不會一次性提供這么多資金給易到。易到市場表現得好,那么無論是投資人還是韜蘊資本都愿意繼續投入,但是如果易到的市場反應不理想呢?很明顯,所有人可能都需要掂量一下接下來要不要繼續投入。沒有后期資金的繼續注入,易到必然難以為繼,補貼大戰肯定也會落入下風。所以說補貼大戰既是整個網約車行業的斗爭,也是易到的生死之戰。能不能翻身還是需要看易到接下來在市場中的響應。
原因二:自身用戶基礎和品牌效應不容小覷,但要重獲信任并不容易
2016年6月舉行的易到“戰略”發布會,創始人周航高調的宣布易到每天有效訂單量超過270萬,占據了專車市場30%份額,GMV甚至一度超過當時意氣風發的Uber,排在全國第二。由此可見,易到在網約車領域曾擁有龐大的用戶基礎和司機數量,自身的運營經經驗相對比較成熟。這也是韜蘊資本選擇從樂視受眾接盤易到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其中最重要的司機群體曾因為易到資金鏈危機,在很長一段時間無法提現車費,對個人和家庭生活造成巨大的影響,不少司機對易到已經徹底失去信任。司機的流失導致易到大量用戶的流失,平臺與司機、用戶之間的信任體系一旦崩塌想要再建立起來并沒有想象的那樣容易。
易到宣布下調七大城市傭金至5%看似誠意滿滿,但是無論是司機還是用戶內心都沒有消除掉易到危機時期帶來的影響,可以說都處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狀況之下。他們都擔心,一旦易到再次發生資金問題,而又沒有新的人接盤,將會面臨更加糟糕的情況。再者,現在的易到太過稚嫩,能不能在風云四起的網約車平臺活下來都還是未知數。出于這種考慮,司機可能寧愿選擇賺得少一點但勝在穩定的滴滴,也不愿意再次相信易到。易到平臺如果司機數量不足,用戶自然也會隨之下降。
所以如何重新挽回司機的心,近而沉淀更多的用戶是易到的當務之急,易到需要重新建立平臺與司機以及用戶之間的信任??梢钥隙ǖ恼f,這個問題不解決,易到想要獲得新生,甚至于美團還有抗衡根本不可能。而建立新的信任體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眼下補貼大戰在即,易到在起跑線上就已經輸了一截,想要在新賽場上贏得比賽,易到可謂是困難重重。
原因三:易到定制的全新戰略很難形成競爭壁壘
根據易到最新的消息來看,易到調整平臺車型為易達+、舒適+、商務+等三大車型,并全面上線議價功能。
議價功能看起來算是整個運營調整上最為亮眼的一點。易到稱,乘客和司機在下單和接單時,均可根據需求對訂單費用進行加價或減價。但是這個議價是不是個偽命題還很難說。
目前,網約車市場普遍現象是乘客數量大于司機數量,價格的話語權還是掌握在司機的手中,無論在何時,乘客永遠是更需求的那一部分群體。在急于用車的時候,司機明顯是占主導地位,用戶只能選擇乖乖掏腰包,不存在什么議價過程。
同時易達+車型的出現,傭金的下調,表示易到打算將向低價網約車進行進攻。但易到當年之所以能夠在滴滴、Uber的夾擊下快速增長,正是因為易到采取了與兩家完全不同的戰略,在專車領域拉大了與兩家的差距。易到專車在用戶群體中的口碑好,用戶的忠誠度也非常高,滴滴和Uber很難從易到手上搶走客戶。筆者認為,易到應當發揮之前的優勢,在重點打牢易到在專車領域的優勢。
低價網約車領域已經有非常成熟的滴滴,而美團顯然也是奔著這里而來,易到從低價網約車入手調整與兩家正面沖突并非一個明智的選擇。
從目前易到的戰略來看,并不能與滴滴、美團形成競爭壁壘,一旦和這兩家對上無非就只能通過最粗暴的手段——打價格戰來搶用戶、占領市場。而這部分用戶通常情況下就是誰便宜就去誰那兒,并沒有所謂的用戶忠誠度,很容易被其他平臺以相同的手段再次奪走。
韜蘊資本接手易到,注入資金給本來基礎還算不錯的易到新生的可能,但是易到究竟能不能活下去最關鍵環節還是要看易到自身的運營情況以及未來戰略布局。
目前,滴滴和美團打車兩大巨頭的格局還沒有形成,補貼大戰也還沒有爆發。從易到公布的數據來看,看似也漸漸走上正軌,實現用戶的快速增長。但是當補貼大戰打起,增長速度更快的美團打車成型,易到的生存顯然會陷入危機。在補貼大戰中,如果易到不能給投資人和股東一份滿意的答卷,那么毋庸置疑,等待易到的可能將會是二次死亡。
來源:億歐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61823
以上內容轉載自億歐,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