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新能源車有個新字,但動能回收功能從思路到實體其實都不怎么“新”了,電氣化鐵路很早就實現(xiàn)了所謂的回饋制動,列車減速時會將部分動能轉化為電能,再將之回饋到電網(wǎng)當中去以供同線路其他列車使用,以達到節(jié)能的目的。
而在汽車領域,哪怕是在EV仍未大行其道的早幾年,也也不乏像寶馬Efficient Dynamic高效動力方案這樣的解決思路,例如在上代E92 M3上,就實現(xiàn)了一般情況下發(fā)電機只在油門踏板松開的情況下工作的邏輯(此功能如今已幾乎推廣到全系產(chǎn)品之中),一方面最大化動力輸出,另一方面盡可能降低油耗。雖然回收能量因為結構原因無法用于驅動車輛,只能供車載電器消耗,但也是常規(guī)動力車型架構下比較理想的模式了。
而自從踏入新能源時代之后,由于電力儲備是可以直接用于驅動車輛了,再加上電機/發(fā)電機和電池組功率的增大,所以動能回收功能也再進一步,強度加大不少以至于能輕易地在實際駕駛中為駕駛者所感知,甚至成為了公眾眼中新能源車區(qū)別于常規(guī)動力車輛的一種獨有功能。
但問題來了——既然這些個EV/HEV從結構上就有著能把車輛殘余動能回收并悉數(shù)利用的優(yōu)勢,但為何從目前市面上的產(chǎn)品來看,再生制動(動能回收)的能量回收效率卻普遍如此低下呢?而我總結了一下,主要原因大概是以下幾個方面:
動能≠總能耗
在一個完美的無阻力的環(huán)境里,一個力將物體從靜止加速到一定速度,這時物體所帶動能是和這個力所做的功相等的。但我們所處的真實世界卻并不“完美”,就拿汽車來說,行駛中會有風阻、滾阻,車輛本身的機械部件也有各種損耗,甚至能量從化學能(燃油/電池)轉化為機械能這個過程本身都存在一個效率的問題。
綜上所述,車輛行駛的能耗,本身就只有一部分(很多時候還只有一小部分)會最終演化成車身所帶的動能。所以哪怕只從這個角度上看,妄圖以能量回收功能來讓EV的續(xù)航里程大幅延長,那也是基本不可能的了。
回收過程存在能量損耗
剛才也提到了能量轉化在現(xiàn)實中是存在效率問題的,具體來說就是電動機/發(fā)電機的能量轉換效率(動能/電能)、電池充放電效率(電能/化學能)都不可能達到100%,再加上像EV/HEV這種變頻工況下必須要有一個比較復雜的能量管理系統(tǒng),疊加起來如果整體效率能達到50%以上,估計已經(jīng)算是很不錯了。
需要說明的是,這里舉例的50%已經(jīng)是指殘余動能的50%了,而且還得是所有動能都回收的前提下(減速度只來自動能回收功能,機械制動系統(tǒng)不工作)。而實際當中這又是不可能的,具體原因在下一章節(jié)會提到。
電池組的充電功率有限
電能被生產(chǎn)出來后就必須馬上被消耗或者儲存到電池這樣的介質(zhì)之中,而很明顯當我們說到“動能回收”的話,選擇自然只能是后者。而在面對制動這種短時間內(nèi)要完成較大能量轉換(大功率)的工況,目前技術水平下電池充電功率有限的事實,基本上就注定了它會是木桶中最短的那塊板。
所以出于安全考慮慮,當制動力的請求(剎車踏板踩踏力度)一旦超出電池功率上限,多出來的這部分制動力就只能還是由機械制動部分承擔了,于是部分(很多情況下還是大部分)動能也只能和往常的常規(guī)動力車型一樣,以摩擦生熱的方式被轉化為毫無用處的熱能,然后散失到環(huán)境里。
復雜的工況使得能量難以完全利用
剛才提到,機械制動部分的介入很多時候也只是在制動力請求超過系統(tǒng)功率上限的時候才會介入,但這是不是就意味著只要我盡可能做到預判駕駛,讓每一腳制動都控制在功率上限內(nèi),那就能大大提高回收率呢?
先不說現(xiàn)實交通環(huán)境中有沒有可能做到這樣理想的駕駛,因為制動是一種涉及到速度變化的工況,整個過程里隨著車速的降低,電機/發(fā)電機的轉速也在降低,換言之其功率也會隨之下降。所以很容易推演出,一旦車速降至發(fā)電機輸出低于電池充電功率上限的瞬間,那么往后整套系統(tǒng)的功率就會隨著車速進一步下降而下降,一直到車輛停下/發(fā)電機功率歸零為止。
而這就意味著,無論你再怎么控制著制動力,只要你是打算把車剎停的話,那么到一定速度以下的這段區(qū)間里,機械制動部分就一定得介入,動能就始終不能被完全利用。
來源:新車評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64941
以上內(nèi)容轉載自新車評,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nèi)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ǎng)(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