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2011年的分時租賃出行模式發展至今,已涌入大批玩家。尤其是隨著2017年8月8日《關于促進小微型客車租賃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的國家政策正式出臺、其中明確提到鼓勵共享汽車發展后,共享汽車行業迎來了爆發式的發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注冊運營的分時租賃公司數量已達370家,實際投入運營的公司有上百家。
億歐汽車分析發現,與一些初創企業“單打獨斗”不同,絕大部分出行平臺背后都靠著較為強大的支持力量,大致可分為四種:大型主機廠、科技互聯網公司、大型租車集團以及大型產業集團,甚至一些企業背后還有政府資源的支持。億歐汽車對幾家具有代表性的分時租賃平臺進行了初步的分類,希望行業人士能夠借此對各平臺的發展狀況進行一定了解。
由上表可以看出,現階段行業中聲量較大還要數Gofun和EVCARD,他們分別由首汽集團和上汽集團推出。這兩家分時租賃平臺之所以能在短期內在市場中占領較大份額,不外乎其背靠車廠資源、資金資源、品牌和車輛資源以及渠道等優勢。然而,分時租賃是一個靠資產端和運營端驅動的出行模式,相對于主機廠有車有錢的優勢,互聯網創業公司的運營能力同樣是關鍵。
在之前的采訪中,分時租賃平臺“小明出行”的創始人田海玉曾提到“平臺、供應鏈關系、政府的合作、運營能力、資金整合能力”這五項是汽車分時租賃最核心的部分,當下許多分時租賃平臺都采用新能源汽車,所以充電樁等基礎設施的完善也是平臺需要考慮到的。而這條產業鏈上的各個產業尚不成熟,平臺的運營能力相當關鍵。誰能在區域市場內形成一定規模,并具有較強的復制能力,誰就能相對容易的鋪放業務、占據市場。
至于鋪放城市的選擇,每個城市在地形、政策等各方面都會有所差異,一二線/三四線面臨的挑戰不同,“重資產”、“基礎設施不匹配不完善”、“大城市獲取牌照難”等掣肘其發展之路。由此可見單純的復制粘貼是不可取的,企業不能光在速度和規模上下功夫,更需要在質量上打磨。
有報告顯示,在未來幾年,中國分時租賃汽車數量將保持約45%的年復合增長率,至2025年,中國分時租賃汽車數量將達60萬輛,主要市場將有大量新車銷售應用于新型出行服務領域,預計到時用于新型出行服務的新車銷售占比將達18%。而在2025年之后,隨著無人駕駛出租車的問世,將大幅提升出行服務領域的新車銷量占比。
從上述數據中不難看出,整個分時租賃市場將迎來發展“風口”,未來將會有更多的企業踏足分時租賃市場。目前分時租賃行業還沒有出現像滴滴那樣的行業獨角獸,但市場規模明顯已形成、且商業模式也在逐步完善,未來智能出行的快速發展也會為共享汽車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來源:億歐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69924
以上內容轉載自億歐,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