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汽豐田首款純電動SUV ix4 EV亮相,仔細觀察這款車不難發現,新車基于廣汽傳祺GS4 EV打造,只是外觀做了微調,未來將在廣汽豐田經銷商渠道銷售,從而滿足相關管理部門對汽車企業的“雙積分”政策要求。江淮大眾首款產品SOL E20X也于近日亮相,新車在江淮iEV7S的基礎上打造而來。在“雙積分”政策壓力的倒逼下,不少跨國車企紛紛入局,在新能源汽車上加大投入力度。值得注意的是,面對“雙積分”政策,出現了自主品牌向合資公司輸出新能源汽車技術和產品的現象,如上汽自主品牌向通用輸出新能源汽車系統,廣汽傳祺向豐田、三菱等輸出新能源汽車車型等。
合資車企出現產品真空期
《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簡稱“雙積分”政策)已于今年4月1日正式實施,對整個汽車產業發展影響巨大。按照“雙積分”政策要求,新能源汽車積分正式進入考核的時間在2019年,從當前情況看,眾多車企正以前所未有的熱情上馬新能源汽車項目來積極“迎戰”。
業內專家表示,“雙積分”政策主旨是要達到傳統燃油車降低油耗和發展新能源汽車的雙重目的。汽車行業專家顏景輝認為,加速新能源汽車領域發展應該是車企應對“雙積分”政策最普遍、最有效的措施,無論是對自主品牌還是合資車企來說,加速新能源汽車產品布局將是大勢所趨。
2017年度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情況來看,不僅豐田、奔馳、日產、三菱等眾多乘用車整車企業的新能源汽車積分為零分,還有部分企業的平均燃料消耗量積分為負分。在如此巨大的壓力下,跨國車企在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壓力與日俱增。
去年,大眾(中國)選擇與江淮汽車共同出資成立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未來合資公司將以新能源汽車為基礎,全面發展新能源整車、零部件等業務。在今年北京車展上,廣汽本田展示了理念品牌最新產品,拉開了本田汽車2018電動車元年的序幕。盡管跨國企業開始在我國著手研發和生產新能源汽車,但由于合資品牌在產品研發、測試等環節還需要時間,短時間內難以推向市場,就必須依靠現有產品應急。有分析指出,因為跨國車企一直對新能源汽車相對漠視,所以在“雙積分”政策推出后,出現了措手不及的窘況,也就是說,合資企業在2019年前,將出現新能源汽車的真空期。
自主品牌先發優勢顯現
與跨國車企忙于布局新能源汽車不同的是,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先發優勢已經顯現。其中,廣汽傳祺GS4的新能源版本成為了明星車型,豐田和廣汽集團共同打造的新能源車型廣汽ix4 EV,廣汽三菱導入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祺智PHEV,都是傳祺GS4反哺后的產物。
據悉,廣汽豐田ix4全權由廣汽研究院自主研發設計,生產和服務則由廣汽豐田把控,廣汽豐田也因此成為廣汽旗下首家從中方導入純電動汽車的合資企業。這款車對廣汽豐田的品牌擴充具有重要意義,繼燃油車、強混、插電混動車型之外,新增純電動車型,豐富了其動力矩陣。首開了這種合作模式先河的祺智PHEV,目前已經陸續在廣汽三菱全國100余座城市經銷商實現了落地銷售,終端零售量穩步攀升,今年每個月銷量都突破300輛,成為廣汽三菱的主力車型之一。
“跨國車企由中方股東導入品牌、技術,一方面說明合資外方對自主技術和自主品牌的認可,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合資中方主動權和話語權的提升。”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表示。此外,在合資股比限制放寬的背景下,廣汽自主車型導入合資企業后,意義更不同尋常。作為一股獨特的力量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打破了業內外對于“跨國合資企業中中方是否被邊緣化”的擔憂。曾慶洪認為,并不擔心政策放開影響廣汽與外商的合資合作,廣汽和日本、歐美合作伙伴是互相信賴、互相尊重、優勢互補,只要雙方能雙贏,企業就能持續發展。
有分析指出,中方開發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反哺合資企業,反映出中方的研發體系和產品品質已經得到豐田、三菱等跨國車企的認可,顛覆了中方技術落后的固有印象,顯示出中國汽車產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取得的優秀成果,這放在10年前是難以想象的。
反哺合資恐為暫時現象
跨國車企將自主品牌車型納入自己的產品體系,并在自身渠道銷售,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技術和品質上得到了跨國車企的認可。但需要指出的是,自主品牌的反哺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跨國車企的新能源汽車來不及投放,為應對“雙積分”政策而采取的的暫時性應急行為,其實無論是豐田還是大眾,都擁有先進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只是尚未在我國落地。
在豐田現有的產品體系中,并沒有車型進入我國新能源汽車產品目錄,按照豐田最新規劃,2020年前計劃在中國推出10款全新新能源汽車,包括雷凌PHEV和卡羅拉PHEV、純電動C-HR等,目前投放ix4應是短期行為。“這是一種創造性的解決方案,能夠解決所有汽車廠商在中國面臨的一個關鍵問題:如何滿足電動汽車嚴格的生產配額標準。”IHS Markit亞太地區負責人James Chao表示。“此次廣汽研究院為廣汽豐田輸出車型,將進一步改變合資車企原來的生態,是合資‘3.0時代’的體現。”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表示,“下一步,廣汽集團將陸續向集團下屬合資企業輸出廣汽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車型及技術,以幫助合資企業解決新能源車型不足等問題。”
當跨國車企的新能源汽車技術與產品逐步實現本土化時,反哺現象恐將難以持續。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曾指出,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仍主要依靠政策拉動,成熟且完全競爭的市場格局尚未形成。相比世界先進水平,我國新能源汽車整車品質仍有較大差距。另外,主要汽車集團在乘用車平臺技術、發動機系統、動力電池系統集成等領域仍未完全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尚未形成完整工業體系和開發能力。
不難看出,眾多跨國車企都選擇在2020年大舉進入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因為2020年我國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將完全取消,所有企業都將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真正依靠產品力競爭。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表示,預計2020年補貼退坡后,跨國公司會大舉進入中國市場,屆時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將會異常激烈,自主品牌要做好充分準備。
來源:中國汽車報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70750
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汽車報,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