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家環保意識的增強,節能減排的政策落地,汽車消費的小排量化趨勢已愈發明顯。在市場需求倒逼下,傳統燃油發動機技術面臨再度升級。所以為了迎合市場需求,降低汽車尾氣的排放,只有降低車輛的排量,因此現在車輛的發動機排量已經逐漸往小排量發展。
想做到低排量,就是要降低油耗,因為根據空氣燃燒比是恒定的,汽油用的越少,排量就越小,反推亦是如此,所以降低油耗就是降低排量,說通俗點就是做到"省油"。但如果想達到這個目的,會遇到兩個問題,即扭矩和動力會隨之下降,動力下降帶來的就是車輛加速慢,造成汽車行駛緩慢,不給力。要想解決這兩個問題,只有給發動機增壓,讓其吸入更多的空氣來緩解動力下降的問題,所以這也是為何現在很多廠商都在推出這種增壓發動機的原因。
這款發動機首次出現是在2005年的大眾第一代EA111發動機。當時采用的是雙增壓的技術,通過這種技術讓當時那款車的1.4L的發動機擁有了能與2.4L自然吸氣式發動機相提并論的能力。但因為當時這種技術的成本偏高,所以并沒有普及開來,直到十年后,由于市場的變化,這才逐漸被大家所熟知并開始使用。
想必大家對這款發動機所熟悉也是因為它省油,所以大家在買車的時候,為了節省日后養車成本,便紛紛選用這類發動機。 但事實并非如此,還是拿大眾的EA111舉例說明,如果小排量發動機想達到較高的動力水平,就會對小排量發動機主要部件的技術要求特別高,所以成本就會上去。那多出的這部分錢誰來買單呢?毫無疑問,當然是消費者。
小排量發動機能降低油耗是無可反駁的,但是大家在省油的同時也選擇了高成本的發動機,相當于把以后省下的油錢提前買了發動機。而汽車廠商為了能讓自己的汽車生產符合標準,也只有使用這種節能減排的發動機,但廠商要是想把車賣出去,他必須要有一個亮眼的賣點,而省油恰巧就是這個賣點,所以廠商算是撒了一個"善意的謊言"。
如果說汽車廠商是市場改革下的受害者,那消費者也不能幸免于難,反而是最終的受害者。大家要知道,任何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雖說小排量發動機成本高,但它確實能節能減排,在這種利大于弊的前提下,小排量發動機必然會是以后的發展趨勢,所以大家還是要學著去接受。
來源: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81804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