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無人駕駛、車聯網及共享出行的逐步實現, 汽車及其設計的意義也將改變,當這種量變產生質變,帶來智能出行時代的時候,汽車設計也會體現著未來人們對汽車功能與造型賦予的新含義。
不久之前,沃爾沃和捷豹等傳統車企相繼公布自己的電動車路線圖,其中沃爾沃宣布到2025年,計劃將其產量的50%實現純電動;捷豹也宣布到2020年,將提供一系列純電動或混動車型;加上之前的尼桑的Lef,雪佛蘭的Bolt,寶馬的i8、i3等一系列已經量產的電動車,以及在北美停產Fiest、Turus、Fusion車型生產線,將節約下來的資源投入到研發SUV和新能源技術上的福特……
凡此種種,都標志著傳統車企已經做好了邁入電氣時代的準備,并開始正視電動化帶來的挑戰。而電動化,將從能源層面、體驗層面和成本層面(包含制造和使用成本),徹底解放汽車在眼下的設計局限和功能局限,推動智能出行實現。
如今,共享出行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但這種“時尚”并不“高尚”,因為車云菌自己用過“途歌”這個共享汽車,但它對“我”來說并不方便:因為當我需要車的時候,我經常不得不走很遠去“找車”,而當我找不到車的時候,它又無法給我提供一個解決方案。
相比之下,倒是那些有人駕駛的出租車,在很多時候可以解決復雜的出行需求困境。因此,如果未來共享出行可以通過自動駕駛補上一個重要的技術“短板”,那么由此催生的智能化出行需求,將給汽車設計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汽車能夠提供的體驗也將會發生根本改變。
比如說,現在有相當一部分人把汽車當成代步工具,僅僅為了上班或者去較遠的地方而迫不得已選擇開車。這部分人本身對“駕駛樂趣”并沒有什么興趣,只是希望坐在車里舒適, 少花錢,因此對汽車的外觀容忍度也比較高,當智能化出行實現后, 他們擁抱新技術的概率會非常之大。
屆時,傳統汽車設計對這類人的吸引力會大大降低, 而智能交通工具所能提供的舒適和功能性,將會被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時,智能出行體系對整個社會帶來的改變也是極為可觀的——比如私家車到時候可能不再成為剛需,出門只需要提前約車就好;而由此引出的公共資源效率與保護問題,就成為社會升級的領域,類似信用系統的介入,評價發出用車需求的用戶的信用級別,就會反過來促使智能化出行呈現多元化、層次化的差異化服務。
又比如,當智能出行實現之后,公共交通系統也要進行升級:一是城市的交通系統,要針對不同類型的交通工具設計出符合其功能要求的專用車道;此外,停車場的智能化改造,以及通過車輛連接到車內乘員的支付手段,籍此實現的車機系統智能化升級,將會成為未來汽車設計師所主要考慮的問題。
基于此,未來的汽車將會越來越依賴信息和軟件來完成人們對它提出的要求,這就使其越來越像一個“IT產品”,打個比方說,既然李書福很久之前說過,汽車就像是一個沙發裝上四個輪子,那么未來的汽車,很有可能就是裝了四個輪子的手機或者電腦。
在這個前提下,傳統的硬件性能,比如發動機動力輸出,變速箱平順性等硬指標,都將不再約束未來汽車的想象空間,而是那些神通廣大的軟件系統,將發揮出更大的功能(如同特斯拉一般),那么,未來的汽車設計師會失業嗎?
由于未來汽車強調的模塊化趨勢,傳統設計在共享出行中的邊緣化趨勢,以及汽車對數字化和信息化需求,未來汽車設計師所面臨的工作與眼下相比將大不一樣:屆時,智能出行時代汽車設計師所要面對的設計需求,不再是傳統的外飾、內飾設計、不再單單是做出好看炫酷的造型就可以,而是要賦予汽車更多的體驗設計和交互設計。
為此,考慮到眼下AI技術的發展, 類似AlphGo這樣人機智能技術,可以在短時間內就會把手繪訓練的基本內容完成. 所以或許在未來AI可以完全取代傳統人類設計師所要完成的基礎、重復、低附加值的工作。因此,如果設計師還在考慮汽車型面的變化,卻沒有更深層次對汽車歷史文化的考究就極有可能面臨被淘汰的命運,而對用戶更加重要的功能體驗和人機交互,則會交由創造性更強具有總結設計經驗的人類設計師來完成。
這就意味著,未來的汽車會更加個性化、體驗化,同時,一些歷史上經典的復古設計,或許有機會通過電動化和模塊化技術重新出現在道路上,這些把歷史和現代聯系起來的產品,會給汽車設計帶來循環的生命力。
畢竟,對智能出行時代的電動汽車來說,設計必須有別于傳統燃油汽車的設計,這一方面是因為電動車不再需要發動機和進氣格柵,以及巨大的發動機艙,這促使汽車的結構布局會發生革命性的變化,使其具有有別于傳統汽車的樣式,同時電動化的基礎,也使其電氣化功能得以長足發展,包括AR、信息處理等電子設備也可以得到充分的電力支持。
智能城市(Smrt City)是指利用智能技術、大數據分析、通過操控城市里的交通,促進交通經濟增長從而提高人們生活的質量,提高公共交通的效率以及減少城市運轉的交通成本的理想城市交通狀態。
在智能城市里面, 交通的實時情況是可以以公共智能地圖的模式被人們隨時看到的,人們可以通過這些智能即時信息獲取最省時的交通計劃,這或許涵蓋市中心附近的交通,也可能是幾個固定流量點較大的連線(比如機場和火車站之間),但對消費者來說,智能城市里面的每一個信息,都對消費者意味著巨大的價值。
目前,美國的堪薩斯城(Knss City)被認為是籌劃中的“Smrt City”范本, 其市中心有全面的Wi-Fi覆蓋,這為衍生出的公共交通、醫療救助、智能管理等公共行為提供了很多便利。
如今,伴隨著互聯網、人工智能以及互聯網思維方式的介入,中國汽車市場已經給整個汽車工業帶來了不可逆轉的影響,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將中國汽車推向了世界。
然而,中國汽車工業想真正崛起,不僅要依靠基礎工業制造水平的提高,新能源核心技術的達成,最重要的是,需要幾位真正理解汽車產品和消費者前瞻需求的總規劃師、管理者、設計師和產業匠人,形成一個有創造力并執行的體系和環境,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在強手如林的國際汽車行業中找到自己的立足點。
在產業不斷創新發展、智能融合、技術推動的新形勢下,數據、場景、流量是金融科技未來發展的基石,在這一基礎上延伸出的智能解決方案、智能風控、反欺詐、智能營銷、智能催收、智能投顧等業務百花齊放。雖然過程坎坷起伏,但終點明確又清晰。未來,金融科技將成為金融產業下一階段競爭的核心生產力。
2018年11月30日,北京國貿大酒店,2018億歐創新者年會【金融科技創新者論壇】火熱報名中:
來源:億歐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82193
以上內容轉載自億歐,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