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乘聯會發布2018年12月份乘用車銷量數據。
2018年12月狹義乘用車零售221.7萬臺,同比2017年12月下降19.2%,環比11月增長9.8%,走勢相對保守。過去三年15-17年的春節前消費高點都前移到12月,環比增長均在14%左右,18年12月零售回升幅度相對明顯偏慢。
新能源乘用車方面,2018年12月新能源車批發銷量達到16.0萬臺,環比增長19.0%,同比增長79.1%,其中插混同比增116.0%,純電動增長50.0%。1-12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100.8萬臺,同比增長88.5%,高于2017年增速。
對于2018年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的總結如下:
根據目前初步的數據看,2018年新能源乘用車產量突破百萬臺水平,成績斐然。從新能源車結構和走勢節奏看,2018年新能源車的良好成果主要是政策務實和企業努力的結果。
2018年新能源乘用車實現高增長,而客車和專用車增速相對平穩,這也是實現制造業轉型升級和技術提升的合理選擇。畢竟中國和美國日本德國的汽車競爭主要是新能源乘用車的競爭,發展新能源車是加速實現節能減排和智能網聯,實現逐步向自動駕駛邁進的產業突破。
2018年的新能源車補貼對乘用車實施促進續航里程提升的補貼標準,實現了乘用車產品高續航里程化的技術突破,效果很好。到2018年四季度乘用車A級電動車基本50%都是400公里以上續航里程的產品,實現了整車低能耗和電池性能的綜合提升。
2018年新能源車標準提升的設計線路很務實,2月-6月的過渡期政策的設置讓車企有合理的布局和標定新產品的時間周期,加之技術指標提升幅度符合預期,企業對應較好,形成補貼過渡期和年末新補貼期的新能源車銷量均保持良好增長的特征。
中國政府發展新能源的堅定決心極具前瞻性,前期的歐洲車企柴油車作假,柴油線路失敗,又開始布局電動車,近期考慮發展電池工業,歐洲發展的節奏慢于中國。
2018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自主品牌傳統車企與新勢力車企均表現優秀。以北汽新能源、比亞迪為代表的新能源車主力企業表現很強,而且非限購城市成為發展重點,實現了新能源的新突破。2018年上汽乘用車、江淮汽車、奇瑞汽車、長安汽車、廣汽等新能源表現也是超強。與此同時,雙積分政策推動合資企業新能源在12月也出現爆發增長趨勢。
對于2019年1月新能源汽車的走勢,乘聯會表示,考慮1月的新能源車補貼政策尚未調整,1月新能源車產銷估計會很強。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鄧婭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85704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