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新造車企業當中,理想應該算是最低調的一家。雖然已經成立了四年多的時間,但直到去年 10 月 18 號,他們才開了成立以來的第一場發布會,發布了首款增程式智能電動車「理想智造 ONE」。
根據理想 CEO 李想在微博的不定期爆料,在發布會后的半年時間里,「理想制造 ONE」一直在進行持續的改進優化。
最明顯的一點在于名字的變化,「理想制造 ONE」變成了「理想 ONE」。按照李想在微博的解釋,減少兩個字是為了節省物料削減成本。從這個解釋也能看出,媒體人出身的李想在營銷、傳播方面有著和傳統汽車行業的創業者的不同思路。
今天,也就是 4 月 10 號,理想在常州工廠舉行「理想常州制造基地開放日」,公布了包括工廠制造工藝、售價、售后服務以及車輛最終配置的更多信息。
先說重點,也就是大家最關心的售價:32.8 萬。
是的,你沒看錯,全國范圍內只有這一個價格(Bby Blue 限量版珍珠漆需加價 1 萬元)。在去年發布會的時候,理想官方宣布價格是補貼后不超 40 萬,最終 32.8 萬的定價也顯示出了足夠的誠意。
根據官方的說法,理想 ONE 的價格是補貼后全國統一零售價,同時還可享受國家新能源車購置稅減免政策。
由于采取了全系同配置的策略,因此用戶訂車時只需要在白、銀、灰、黑、藍在內的 5 種金屬漆及 Bby Blue 限量版珍珠漆、白、棕、黑 3 種內飾、2 種輪轂以及 6/7 座布局中進行搭配選擇,下圖中 42 項配置都是標配。
對于用戶來說,這樣的方式就免去了選擇配置的煩惱,也不存在高低配的心理差異。對于生產制造來說,則能夠最大化的提高流水線生產效率、降低成本,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交付的復雜度。另外,在用戶的口碑方面,這樣也會顯得更有誠意一些,更容易獲得好感。當然,用戶是否為以上所有配置都心甘情愿的買單,會是一個可能存在的問題。
指標:
除了北京必須使用燃油車指標外,理想 ONE 在全國都統一使用綠色新能源「F」牌照(深圳適用混動車指標而非新能源指標)。
預訂:
在 3 月份的時候,理想 ONE 公布了預訂以及交付的細節。今天下午 1 點的時候,理想 ONE 的預訂正式開啟,用戶交納可退的 5000 元訂金就可以完成預訂。
之前領取過預約號的用戶在 5 月 31 日前支付預訂金,預約號將被保留,車輛交付將按照預約號順序進行交付,預約號用戶將優先于其他用戶交付車輛;非預約號用戶在支付預訂金后,車輛交付順序將排在預約號用戶之后,按照預訂金支付時間順序進行交付。
體驗:
用戶可以在上海車展進行靜態體驗。另外, 從 5 月開始,理想 ONE 首批 13 個城市的直營零售中心將陸續開業,滿足用戶靜態體驗需求:
5 月初:北京華熙 LIVE、上海浦東世紀匯、廣州高德置地冬廣場、深圳 KK MALL、天津恒隆廣場;
5 月底:成都太古里、蘇州新光天地、武漢壹方天地;
7 月底:杭州、鄭州、西安、南京、重慶。
在今年第三季度,這 13 家直營店將開放面對所有用戶的試駕活動。
訂單鎖定及交付:
從第三季度起,理想 ONE 將根據產能及交付排期確認訂單鎖定。訂單鎖定前,預訂金可退,車輛配置與上牌城市均可修改。確認訂單鎖定后,預訂金將自動轉為定金。同時,金融方案以及保險業務的具體信息也會在同期公布。
2019 年第四季度,理想 ONE 將在上述 13 個城市的直營交付中心進行車輛交付。其余城市的用戶可以前往臨近的交付中心自提車輛,也可以選擇遠程交付服務。
質保:
5 月 31 日前完成預訂的首任車主終身質保權益(包含整車質保及三電系統質保),其余用戶享受整車質保 4 年或 8 萬公里,三電系統質保 8 年或 12 萬公里。
同時,理想 ONE 還為用戶提供包含免費道路救援,免費家用充電樁及全國安裝服務,三年每月 20GB 的免費 4G 流量的權益。
保養:
2019 年第四季度,理想的直營維修中心將在之前提到的 13 個城市開業,能為用戶提供車輛維修、保養、保修等售后服務。
另外,理想 ONE 具備遠程診斷能力,維修專家可以遠程為車輛進行診斷。對于軟件類的故障,可以直接通過 OTA 方式解決。對于 13 個城市以外的用戶,理想 ONE 將通過授權的鈑噴中心及遠程的上門服務提供保障。明年將在更多的城市開設直營維修中心。
對于新造車來說,資質是非常關鍵的問題,這決定了是否采用代工模式。理想 ONE 的生產資質已經確定,全部將由理想常州工廠完成生產制造,目前產線預計年產 10 萬臺。
整個工廠占地 50 萬平米,包含了沖壓、焊裝、涂裝、總裝四大車間。
下面摘取理想官方對四大車間的幾段描述。
不過由于目前理想 ONE 的第一輪試制已經結束,第二輪要在下周開始。因此產線上沒有實際的生產任務,需要自己看著各種機器人進行「腦補」,顯得有些「魔幻現實主義」。
對于新造車來說,工藝絕對是影響用戶好感度的重要因素。最近大規模交付的 Model 3 就因為工藝的粗糙,已經在輿論中形成了兩極分化的口碑。對于一個全新的品牌來說,這絕對不是一個好現象。
總之,從四大車間的科技配置以及設計規格來看,理想 ONE 的生產工藝絕對稱得上領先。舉個簡單的例子,李想在微博上就表示理想 ONE 采用的同色內部焊接工藝的輪眉,之前只出現在寶馬 X7、寶馬 X5、奔馳 GLE、保時捷卡宴、奧迪 Q7、賓利添越、沃爾沃 XC90 等豪華車型上,成本貴,能做這個工藝的供應商也較少。
先說說試乘感受。
由于理想 ONE 的試乘車還不是最終版本,內飾、裝配都還不能代表量產版本。這次試乘體驗的重點還是在底盤狀態、NVH 以及增程器介入的噪音等方面。理想 ONE 的三缸增程器在急加速時的介入并不會顯得特別突兀,能做到接近純電動車的表現。
在經過顛簸路段時,底盤的反饋和路噪的控制也都要好于對比的雷克薩斯 RX450h 以及沃爾沃 XC90。不過由于我不能保證這三輛車的車況完全一致,所以這里的感受比較主觀,僅作參考。
再簡單總結一下理想 ONE 的基本信息。
車身尺寸 5020 * 1960 * 1760 mm,軸距 2935 mm,采用 6/7 座布局。 動力系統采用了前后雙永磁同步電機,純電四輪驅動,最大功率 240 kW、最大扭矩 530 N·m、百公里加速 6.5s。
電池與寧德時代聯合開發,總容量 40.5 kWh,實際可用容量 37.2 kWh,60kW 快充下 40 分鐘可充至 80%電量。增程器是一臺 1.2 T 的發動機,峰值功率 60 kW。
GeekCr 在之前已經詳細介紹過這套增程系統,這里不再贅述。 就在前幾天,汽車之家也實測了理想 ONE 的實際功耗,40kWh 電池和 45L 油箱實現了 160kWh 的等效電量,開空調實測市區續航 890 公里,高速 670 公里。
這樣的續航表現,加上補充能源方式的靈活性,基本上可以說能讓用戶徹底告別續航焦慮了。
車內智能化方面,理想 ONE 采用了四屏設計,均采用了康寧大猩猩車規級鋁硅鋼化玻璃,分別為橫向連續的儀表盤、中控屏、副駕屏和下方車輛控制屏。
整套系統采用了雙系統設計,安卓車機娛樂系統使用高通驍龍 820A 處理器驅動,儀表和車輛控制則采用 Linux 系統,由德州儀器 J6?處理器驅動。另外,中控屏和副駕駛娛樂屏可以通過觸屏或語音控制關閉。
通過這樣分離式的設計邏輯,這套座艙系統既能獲得安卓的第三方 CP/SP 資源(目前提供包括百度、高德地圖導航、愛奇藝、喜馬拉雅及在線音樂等服務),滿足用戶需求,又可以保證跟車身控制、駕駛安全相關的功能更穩定可控。另外,由于全車布置了車內的語音控制也能夠定位聲源,實現全車的語音交互。
經過簡單體驗,我總結了這套系統的幾個特點:
1. 為了保證中間 16.2 寸橫屏能同時滿足主副駕駛使用,理想 ONE 專門找供應商定制了這塊屏幕,是全球獨家。
2. 操作簡化,大多數功能設置都能一步直達。盡量減少了進入二級菜單的頻率,更多頁面以主頁浮窗展示。
3. 語音助手 wiki 也是類似 nomi 的擬人化形象,不過是顯示在中控屏上,沒有實體形態,語音功能暫時未開放。
4. 副駕娛樂屏可投射音頻視頻至中控屏,背后是愛奇藝視頻的資源,并且享有獨立的藍牙音源。
5. 車機是安卓系統,但部分頁面視覺上更像 iPhone,目的是減少用戶的學習成本。
關于這套智能座艙系統,GeekCr 也會在實車體驗后帶來更詳細的分析。
接下來說說自動駕駛,理想 ONE 采用了 Mobileye EyeQ4 視覺識別芯片,搭配博世毫米波雷達及 iBooster 2.0 電子制動系統。在交付時,理想 ONE 就能實現全速域自適應巡航、自動緊急制動、自動泊車功能,后期還可以通過 OTA 優化升級。
GeekCr 在之前采訪車和家自動駕駛負責人的時候就了解到,這套 L2 駕駛輔助系統是由車和家投資的億航智能開發,車和家內部團隊則直接在研發 L4 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從硬件配置來看,這樣的配置組合對于實現 L2 駕駛輔助來說絕對是奢侈的,可以期待一下實際體驗。
除此之外,理想 ONE 支持整車 OTA,底盤動力系統、信息娛樂系統、電氣控制系統都能通過 OTA 進行升級。
從去年發布會之后,理想 ONE 還有一些具體升級:6 座版理想 ONE 是 6 個獨立座椅,其中 4 個是電動座椅,四個 ISOFIX 兒童安全座椅接口,還有 Npp真皮、通風和加熱、第二排雙扶手,還有寬敞的進入第三排的通道。三排乘坐下,后備箱可以放下 28 寸行李箱+登機箱或者 Stokke 尺寸嬰兒推車。
總之,從配置、價格以及功能各方面,理想 ONE 都是一款有誠意的產品,至少足夠打動我。
僅僅從我所見的這些,還是能感受到車和家對于量產、交付已經做好了準備。當然,從各種新造車團隊的「前車之鑒」來看,接下來的環節中,理想 ONE 還可能遇到各種各樣的坑。
到當前這個節點,理想 ONE 差不多可以說完成了「從 0 到 1」的過程,接下來擺在面前的則是「從 1 到 n」的過程。無論是可能遇到的對產能爬坡、大批量交付產品能力的考驗,還是說產品性能、體驗的穩定和一致性的驗證,都需要市場和用戶來完成。
作為一個創始人自帶光環的品牌,當逐漸面向更多主流用戶的時候,理想 ONE 的產品力是否能滿足目標用戶需求,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持續關注。在這之前,理想可以在傳播上的控制的足夠低調。但是過了今天,理想就不允許再低調了,存在感、銷量才是未來的關鍵。李想自己也承認,今天的發布就像「諾曼底登陸」,成敗在此一舉。
另外,長期觀察車和家和「理想」這個品牌,我們可以發現一些有意思的地方:
1. 這是一家喜歡把事情簡單化的公司,可以印證這個結論的例證有很多,比如不愛開發布會、不推出多種車型配置,甚至包括把品牌名從「理想智造」改成「理想」。簡單化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效率的提升——可能是做事效率,也可能是資金使用效率。
2. 在組織架構、產品策略、市場公關策略等多個方面,車和家和其他國內車企有眾多差異,比如,他們從來不給媒體「充值」,但是會對那些有實際影響力、精準觸達用戶能力的媒體報以最大的誠意和開放度。說極端點兒,這是一家在目前來看「非典型」的車企,他們打破了很多既定規則,可能一時讓人無法理解,但是打破也意味著重構,長期來看,汽車行業可能需要一些對消費者更友好的游戲規則。
3. 理想 ONE 所采用的增程電動解決方案,其實需要花很大的溝通成本去和用戶進行解釋,他們一直以來也在通過各種渠道教育用戶、教育市場。但換個角度來說,很多非極客用戶可能并不關心「它是如何做到的」,他們在意的是「結果如何」,也就是說,能不能省事、省錢。理想 ONE、寶馬 X5、Model X 三車對比能耗、電耗測試,就是這種思路下的產物。
4. 對一個汽車品牌來說,產品是不是決定性因素?我在微博上看到兩個觀點很有意思。「42 號車庫」創始人大吉在體驗過理想 ONE 實車之后給出這樣的評論:
而某品牌老大則是這么認為的:
關于這個問題,大家可以思考一下。理想 ONE 正好為此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研究案例。
原創聲明: 本文為 GeekCr 原創作品,歡迎轉載。轉載時請在文章開頭注明作者和「來源自 GeekCr」,并附上原文鏈接,不得修改原文內容,謝謝合作!
歡迎關注 GeekCr 微信公眾號:?GeekCr 極客汽車(微信號:GeekCr)∓ 極市(微信號:geeket)。
來源:geekcar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89575
以上內容轉載自geekcar,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