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權威解讀
在能源對外依存度超過50%和發展低碳經濟的大背景下,發展新能源汽車已是大勢所趨。2009年,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汽車第一大生產國,由于我國在純電動汽車技術上與國外的差距相對較小,且具備一定的資源優勢,新能源汽車更是被賦予了帶領中國汽車制造業超越發達國家,實現”彎道超車”的歷史使命。
9月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明確將新能源汽車作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加以扶持。9月26日,有媒體披露了工信部牽頭制定的《汽車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草案,該《規劃》不僅明確了10年內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總體目標和階段目標,并且對新能源發展路線以及扶持政策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無疑,將于2010年底正式出臺的《規劃》將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乃至中國工業發展的結構都將產生重要的影響。在國際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熱浪中,這些新政策能否助力中國新能源汽車實現”彎道超車”?
————————政策目標————————
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達到500萬輛
《規劃》指出,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達到500萬輛,中/重度混合動力乘用車占乘用車年產銷量的50%以上,我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位居世界前列。為了突出該《規劃》的可實施性,工信部還將總體目標細分為兩個階段目標,即到2015年,新能源汽車初步實現產業化,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實現自主化;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市場保有量達到50萬輛以上;混合動力汽車實現產業化,基本掌握先進內燃機、自動變速器、汽車電子、輕量化材料等關鍵技術;具有自動起停功能的微混系統成為乘用車標準配置,中/重度混合動力乘用車保有量達到100萬輛;乘用車新車平均油耗達到5.9升/百公里。
————————形勢分析————————
過去5年,政府投入20.4億元支持研發
上海世博會因新能源車而變綠。世界規模最大的新能源車在今年上海世博會的示范運營,向世人展示了中國在新能源汽車研發和推廣方面的能力。上海世博會期間,共投入1147輛新能源汽車在世博園區及周邊運營,實現了目前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新能源汽車商業運行示范。截至目前,園區內可統計的載客人次超過8000萬,新能源汽車節約燃油1439噸,減排二氧化碳4532噸,減少二氧化硫等有害排放146噸。安全便捷的新能源汽車,實現了園區內客運交通工具”零排放”和周邊低排放的目標。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是中國的一句古話,用來形容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研發情況卻一點也不夸張。
從2001年開始,中國政府正式邁出新能源汽車的進軍步伐,先后啟動實施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等重大科技項目,建立了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等3種主要車型的研發平臺,還重點開展了動力電池及燃料電池、驅動電機、動力總成控制等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工作。過去5年間,中國政府先后投入20.4億元,專門用于支持電動汽車技術的研發,并推動科研機構與企業間建立技術創新聯盟。許多汽車企業,包括國有、民營和外資企業對此投入巨額研發資金并試驗性地推出了一批新產品。
獨立自主的電動汽車動力系統技術研發平臺基本建立
10年間,科技部共安排新能源汽車相關研發課題500多項,組織了國內上百家產學研單位進行高強度的技術攻關,形成了以混合動力、純電動、燃料電池汽車動力系統和動力電池、驅動電機、電子控制系統為核心技術的”三縱三橫”的矩陣式產業化技術研發布局。
目前,我國已基本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動汽車動力系統技術研發平臺,初步構成了關鍵零部件的配套研發體系,實現了小批量的整車生產能力和商業化示范運行。在9月16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科技創新在節能減排中的作用新聞發布會上,科技部發展計劃司副司長劉民表示,我國已累計制定新能源汽車相關標準42項,申請發明專利1600多項,建成30多個新能源汽車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技術創新平臺,并建立了車用電池、電機、整車和基礎設施檢測能力。
”十城千輛”示范工程試點25個城市
為進一步推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化,財政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于2009年共同啟動實施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簡稱”十城千輛”示范工程),并在北京、上海、重慶等13個城市開展首批試點工作,旨在以科技創新和產業振興政策支持自主創新,以財政政策鼓勵在公交、出租、公務、環衛和郵政等公共服務領域率先推廣使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科技部還安排了近2億元資金支持13個示范城市開展新能源汽車示范運行考核及跟蹤評價研究。目前,”十城千輛”示范工程試點城市已從13個擴大到25個。
在公共服務領域率先實施財政補助的基礎上,2010年在6個試點城市對私人購置汽車實施財政補貼。已有160余款各類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進入中國汽車產品公告,其中100余款車型列入《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截止到目前,我國已累計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5000多輛,運行里程超過8000萬公里,實施國家財政補貼9.7億元。
動力電池兩年內的產業化投入已超過60億元
”十城千輛”示范工程的實施極大調動了新能源汽車整車和關鍵零部件企業的積極性,研發及產業化投入顯著加強。據統計,僅動力電池兩年內的產業化投入就超過60億元,今年年底車用鎳氫動力電池和鋰離子動力電池的年生產能力將分別達到3.6億瓦時和40億瓦時以上,屆時可滿足15萬輛以上電動汽車的裝車需求。此外,一汽、上汽、東風、長安、奇瑞、吉利、比亞迪等汽車骨干企業,也都制定了明確的新能源汽車產品開發和投資計劃。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正在加速形成。新能源汽車在濟南全運會、大連達沃斯會議等一系列重大的國內、國際活動中投入規模化示范運行,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特別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實現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千輛級的新能源汽車示范運行。
————————研發重點————————
未來10年,要突破動力電池核心技術
在被媒體披露的工信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中,我們看到,突破電池瓶頸是未來十年新能源汽車的一個研發重點。《規劃》指出,未來10年,要突破動力電池核心技術,提高電池性能和壽命,降低成本。開發新型正極材料和高容量合金負極材料,加強電池管理可靠性研究和輕量化設計,提高電池比能量;重點開展電池優化設計、工藝創新和裝備改進,提高電池及關鍵材料的生產一致性;開發電池自激活電壓控制和熱控制等新技術,提高電池安全性;以改進電極材料循環性為重點開發長壽命電池體系;提升電池材料低成本制備技術,推進電池零配件和系統組合件的標準化和規模化,降低成本。
————————專家觀點————————
電池技術的發展是目前新能源車最大的攔路虎
今年4月23日,以”暢想綠色未來”為口號的北京車展開幕,一共展出了95款新能源車,約占展車總量的10%。幾乎每一家的展臺上,都有一款以上混合動力車、純電動車或者燃料電池車。
雖然可以像造手機一樣造新能源汽車,但消費者并不買賬。據重慶長安汽車混合動力項目總監任勇介紹,2009年中國本土車商新能源車的銷售不到300輛,其中長安賣出了100輛左右,個人消費者購買的不到20輛。而作為全球銷量已過百萬的新能源轎車,豐田普銳斯2008年在中國的銷售量不足900輛,2009年的銷量也僅有600多輛。在2009年,中國汽車的總銷量是1360萬輛。
”如果把新能源車的發展比喻成一場馬拉松,目前國內汽車產業才跑出了2公里,距離老百姓開上新能源車,還有40多公里的距離要跑。”前一段時間,國家發改委的一位專家這樣表示。
就目前來看,在電池的使用壽命、成本等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電池技術的發展是目前新能源車最大的攔路虎,是最重要的掣肘因素,技術上有待突破、材料成本很高、不能形成批量等等,這些系統問題推高了電池的成本,不是單方面的。”江蘇大學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教授葛如海說。
葛如海表示,電動汽車的關鍵技術包括電池、電機和電控三部分,其中電池是最為核心的部件。只有突破電池技術上的瓶頸,使其壽命大幅度延長、體積重量大幅度下降,成本大幅度降低,才會有光明的前景,但是目前還很難判斷突破瓶頸需要多長時間。
長期研究低碳金融與投資的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特約專家郭宇峰分析認為,電動汽車主要問題是能量力度比較低。”按照現有技術,車載鋰電池充一次電需要7小時左右,最高時速80公里,續航里程最多100公里。未來十年,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發展順利與否,將取決于我國自主電池、電機、電控技術的突破,并與配套基礎設施的建設息息相關。”
在開展關鍵技術研發的模式上,《中國汽車要聞》主編鐘師認為,產學研聯盟的研發模式既有利于資源整合,又有利于監管企業補貼資金的流向。
發展純電動車可以讓中國汽車工業”彎道超車”
”中國有電動車發展所需的鋰電池制造原料,技術基礎與國外基本一致,發展純電動車可以讓中國汽車工業‘彎道超車’。更重要的是,電動汽車的發展將推動新一輪能源革命,因為這個產業不僅僅是電動汽車,還要有巨大的儲能裝置。人類發明電以來,有一個基本規律就是即發、即送、即用,未來將改變這種狀態,這是一個新型戰略產業的發展。”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國務院參事徐錠明說。
據了解,目前全球鋰資源儲量達3000萬噸,折合1.6億噸碳酸鋰,中國鋰資源儲量占全球17%,是世界主要的碳酸鋰生產國。過去的6年中,由于鋰在電池領域的需求擴大,導致碳酸鋰價格上漲了4倍。中國可觀的鋰資源儲量和碳酸鋰生產能力,為電動汽車發展帶來資源和產業基礎優勢。
在不久的將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各項配套政策和措施將逐步完善。工信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提出要求,2012年前,基本建立與產業發展和能源規劃相適應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及充電設施標準體系;開展充電設施建設,建立以個人和公共停車位分散慢充為主的充電系統,為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做好準備。
——————相關鏈接————————
財稅政策雙管齊下
為了保證在2020年之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總量達到500萬臺的水平,《汽車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草案還對保障措施從財政、稅收、獎罰措施、管理制度等9個方面進行了細化。
《規劃》指出,2011——2020年,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重點支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研發和技術改造。2011——2015年,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和以混合動力汽車為重點的節能汽車推廣,其中對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財政補貼比例,不得低于中央財政資金的50%。
在稅收方面,2011——2020年,購買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將免征車輛購置稅。2011——2015年,中重度混合動力汽車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消費稅和車船稅。2011-2020年,企業銷售新能源汽車及其關鍵零部件的增值稅稅率調整為13%。新能源及其關鍵零部件企業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可以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100%加計扣除。
同時,在融資方面,國家將優先支持符合條件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企業在境內外上市、發行企業(公司)債券等,充分發揮現有上市公司的再融資功能。
此外,國家還準備將符合條件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品列入有關節能環保和自主創新產品政府采購清單(目錄),享受國家關于自主創新產品、節能產品等政府優先采購的扶持政策。各級政府及公共機構,實行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強制性采購,逐步擴大采購規模,至2015年新能源汽車采購比例不得低于10%,節能汽車不得低于50%。
杭州:購買電動汽車最高可獲補貼12.3萬元
市民在杭州購買電動汽車最高可享受政府補貼12.3萬元。
根據即將出臺的辦法,杭州市民享受的12.3萬元購車補貼包括國家補貼6萬元,杭州市最高補貼6萬元,個人燃油車換購新能源車額外補貼3000元。此外,售后6萬公里或3年內,還可享受0.09元每公里的充電補貼,充電補貼最高為5400元。
杭州市電力局電動汽車充電服務公司總經理聶亮表示,到2012年底,杭州市將實現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2萬輛的目標。為此,全市計劃建成集中充電站4座,充(換)電站38座,配送中心145個,充電樁3500套。做到服務半徑1至2公里內就有充換電站,以供車主就近便捷充電。
據了解,10月2日至4日,杭州將舉辦2010新能源汽車展銷會。屆時,市民可近距離感受或者訂購我國目前頂尖的16家新能源汽車廠家的最新產品。
(編輯:李艷嬌)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綜合報道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91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