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部分中國家庭來說,能夠圓一個汽車夢已屬不易,實在沒有能力為了環保而追加預算。即便那些經濟條件較好的消費群體,當他們發現準備花二三十萬元購買的混合動力汽車雖然油耗挺低,卻要忍受比同價位傳統汽車更狹小的車內空間、更慢的加速和親戚朋友的怪異表情,事到臨頭有多少人會將橄欖枝伸向這種性價比不高的時髦奢侈品呢?
混合動力汽車的現狀有點尷尬。它們在歐美國家已成為環保人士的寵兒,國人對它的節能環保特性已有所耳聞。但由于價格偏高,而且沒有得到相關產業政策支持,它們在國內始終未能形成氣候。不過跟續航里程較短、充電配套設施難以普及的電動汽車相比,混合動力汽車畢竟更加接近現實。
工信部上月11日也剛剛放話,針對混合動力汽車的補貼政策已在制定中。或許與我們漸行漸遠的混合動力汽車又將重現生機。但在此之前,它必須得挺過新政策出臺前的寒冬。
混合動力究竟是什么
當標著”hybrid”標識的汽車在你身邊悄然駛過時,是不是會激起你購買混合動力的沖動?但在購買混合動力時,消費者一定要擦亮眼睛,因為雖然都頂著”hybrid”的光環,混合動力卻有很多類型,不同類型的混合動力車型節油效果也是有很大差別。
混合動力汽車是指同時裝備熱動力源(由內燃機產生)與電動力源(電池與電動機)兩種動力的汽車。兩種動力可以按照整車的實際運行工況要求靈活調控,使發動機保持在綜合性能最佳區域內工作,從而降低油耗與排放。
根據工信部發布的混合動力行業標準,按照混合度劃分,混合動力可分為微混合、輕度混合以及重度混合(強混合)三種類型。具體來說,微混合型混動汽車是以發動機為主要動力源,電機作為輔助動力,具備制動能量回收功能的混合動力電動汽車,電機的峰值功率和總功率的比值小于10%,僅具有停車怠速停機功能的汽車也可稱為微混合型混合動力電動汽車;輕度混合型汽車是以發動機為主要動力源,電機作為輔助動力,在車輛加速和爬坡時,電機可向車輛行駛系統提供輔助驅動力矩的混合動力電動汽車,一般情況下,電機的峰值功率和總功率的比值大于10%;重度混合型汽車是以發動機和/或電機為動力源,一般情況下,電機的峰值功率和總功率的比值大于30%,且電機可以獨立驅動車輛正常行駛的混合動力電動汽車。
從分類來看,微混合和輕度混合的共同點是不可以電力為動力單獨驅動車輛行駛,重度混合電動機可單獨為車輛行駛提供動力。比起前兩種分類,重度混合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節油方面效果更明顯。據雷克薩斯的技術專家介紹,重度混合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高達30%,燃油消耗量比等效能的汽油發動機節省30%-40%,而輕度混合動力在上述數據的表現只能達到重度混合動力的一半甚至更低。值得一提的是,重度混合動力車型在啟動時或低速行駛時,車輛只以電力驅動,車輛聲噪可比傳統汽油發動機車輛大幅降低。
售價高導致用戶較少
與國外混合動力遍地開花的情況不同。混動在國內認知度并不高,售價往往也比普通車型高出一截,這也從根本上”阻止”了國人追求環保的腳步。豐田在混合動力的領頭地位是業內公認的,但即便已在國外創造了200多萬輛的累計銷量,豐田普銳斯在2005年國產后,還是由于銷量不佳被迫停產。
目前市場在售的混合動力汽車并不多。自主品牌方面,包括長安、奇瑞、上汽榮威在內的自主品牌都曾推出混合動力車型,遺憾的是,這些車型不是只在市場上”曇花一現”,就是止步于出租、公務用車領域,在私家車市場并不常見。10月中旬,上汽榮威宣布旗下榮威750混合動力的售價,并宣布逐步在各個地區的經銷商處鋪開。雖然第一批下線的車型已被大客戶訂購,但由于認可度、技術、售價、政策補貼等各個方面的影響,該車目前只按訂單生產,今年銷量目標也只有500輛。
比起自主品牌的混動車型,合資車型相對來說更為消費者所認可,但銷售情況也不容樂觀。據東風本田和廣汽豐田的經銷商介紹,購買思域混合動力和凱美瑞混合動力的個人用戶并不多,外地經銷商甚至曾推出過買凱美瑞混合動力送雅力士的促銷活動。
相比之下,豪華品牌雷克薩斯的混合動力車型似乎賣得還算紅火。按照雷克薩斯的規劃,剛上市不久的入門級混合動力車型CT200h的月銷量目標為1000輛。在2013年將達10萬輛的年銷量中,預計混合動力將達20%。據豐田(中國)高級副總經理中島健仁介紹,除了CT200h,雷克薩斯還有LS600hL、GS450h以及RX450h等三款在售的混動車型,其中LS600hL占LS系列銷量的43%,RX450h占RX350和RX450h總銷量的35%,GS450h占GS系列銷量的大概15%左右。據了解,LS600hL、GS450h等車型的年銷量只有幾百輛,但所占比例比較高。由此可見,高端客戶對混合動力的認可程度更高。
[page]使用成本
買一款混合動力的汽車,它除了少用油少排放達到節能的效果之外,能夠降低使用成本也是消費者關注的一大問題,可是混合動力汽車的技術含量更高,使用和保養起來是不是真的像傳說中的一樣省錢呢?我們來給您算筆賬。
一般來說汽車的使用成本主要包含:燃油費、車船使用稅、保險費、保養費、停車費等。我們以混合動力凱美瑞和混合動力思域為例,計算并分析混合動力汽車的使用成本到底是高還是低。
燃油費 混合動力真省油
工信部網站上顯示,作為重度混合動力車型的代表,凱美瑞240GH豪華版的綜合路況油耗為6.0L/100km,而輕度混合動力的思域1.3混合動力版,它的綜合油耗為4.7L/100km。
以在北京每年行駛2萬公里計算,使用5年,混合動力凱美瑞的燃油費需要耗費4.57萬元,混合動力思域所需的費用更低,僅為3.58萬元。在實際行駛中,由于路況復雜、堵車等因素,油耗會稍高于公布的油耗,但是相較于普通的汽油車來說能夠節省不少用車成本,混合動力車型在燃油費這一項中,完勝汽油車。
車船稅 政策可能偏向混動
目前政府對普通家用轎車征收的車船使用稅統一為480元,混合動力車型沒有任何優惠。但是今年6月15日,政府拿出車船稅法實施條例征求意見稿,并面向社會征求意見。意見稿中規定,對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實行免征車船稅,對混合動力汽車按照同類車輛適用稅額減半征稅。
需要消費者注意的是,就算該政策尚未敲定,將于2012年1月1日起實行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已規定,不同排量的汽車不再征收統一標準的車船使用稅,而是按排量分為7個級別。舉例來說,混合動力版思域排量是1.3L,屬于1.0L-1.6L級別,稅費為300至540元,而普通思域屬于1.6L-2.0L級別,車船使用稅為360至660元。
保險費 車價越高保費越貴
汽車保險與車價直接相關,汽車本身的車價越高,投保所需的保險費就越貴,在這一點上混合動力汽車與普通汽油車并沒有區別。以新車八項全險計,包括交強險、第三者責任險(10萬)、車輛損失險、全車盜搶險、玻璃單獨破碎險、自燃損失險、車上人員責任險、不計免賠損失險。
因為汽車需要上的險種基本一樣,所以混合動力汽車與普通汽油車的保險費差距不大,不過因為混合動力版車型的售價普遍偏貴,因此保險費也水漲船高。
保養費 更換電池代價高
”買車容易,養車難?!边@句話我們常聽人說,因為使用汽車的過程中需要不斷投入成本,而其中維修保養費用是投入的一大部分,哪怕是車況非常良好,沒有意外需要維修的部分,但是正常的保養費用也常常讓人驚嘆:”太貴了?!被旌蟿恿嚨谋pB費用更是貴得讓人咋舌。
以凱美瑞來說,混合動力版車型的保養情況與普通汽油版車型基本相同,因此在日常的維修保養方面,也就基本與汽油版車型相同,只是額外增加了對于電池組和電動機的維修保養。作者從廣汽豐田4S店了解到,普通汽油版凱美瑞行駛10萬公里所需保養費用為10147元,而混合動力版凱美瑞行駛10萬公里所需保養費用為14162元。
需要消費者注意的是,廠家雖然為混合動力車型的電池提供5年20萬公里的保質期,但是一旦過了質保期,消費者更換電池的代價非常高,大約是3.8萬元。
混合動力思域所遇到的問題與混合動力凱美瑞一樣,雖然在日常的保養花費與普通思域車型基本一致,可更換電池的費用非常高。
[page]身份特殊的微混
采用微混結構的混合動力車型,電動機峰值功率通常只占總功率的10%左右,正常行駛中仍以發動機為主要動力來源,電動機只作為輔助動力介入。此外在工信部去年底發布的混動車型行業標準中,僅具有停車怠速停機功能的汽車也被劃分為微混,這便是我們近來常能聽到的Start/Stop發動機自動啟停系統。目前新發布車型中有很多都搭載了該系統,嚴格來說這不屬于混合動力,但由于構造簡單且成本相對低廉,普及起來要容易得多。
何為自動啟停系統
微混的未來
發動機自動啟停系統的設計初衷是為了解決車輛在怠速狀態下的油耗問題,那么解決這一問題最直接的辦法就是讓發動機熄火,工程師正是基于這樣的理念開發了這套系統。相比采用輕混和重混的混合動力車型,啟停系統無需對原有車輛進行大面積的改動,現階段啟停裝置的發展已日趨成熟,這樣就能以較低的成本,獲得較好的燃油經濟性,并有效降低排放。
當搭載了自動啟停系統的車輛在等紅燈時,駕駛員踩下制動踏板停車并摘擋的同時,自動啟停系統便開始進行自動檢測,當發動機處于空擋空轉狀態、車速為零,并且電池電量重組時,發動機將停止轉動,以減少怠速狀態下的油耗和排放。一旦腳離開剎車踏板,發動機會瞬間自動啟動。
盡管自動啟停系統在歐美等汽車工業發達國家實踐多年,但是其獨特的工作方式還是讓消費者在選購和使用上有些不易接受。比如發動機的頻繁啟??赡軙黾影l動機磨損,有些車型為了減少頻繁冷啟動對發動機的傷害,對啟停裝置運作時的發動機溫度做了限定,比如Smart,只有發動機溫度達到60℃時,自動啟停裝置才會正常工作。
微混非常適合交通擁堵的大城市。面對越來越高的燃油價格和嚴格的排放法規,這種系統的應用增長很快,包括寶馬、奔馳、大眾在內的一線廠商都已經或正計劃推出裝備這一技術的車型。奧迪已表示2012年起在旗下全系國產車型上搭載這一系統。
盡管這一技術在中國市場剛剛起步,但是國內汽車企業已經在技術開發上尋求合作,包括博世、法雷奧、德爾福等零部件供應巨頭也把目光投向了這一市場,提供了多樣的技術解決方案,從而進一步降低了技術門檻。奇瑞、長安、華晨等自主品牌已經著手將搭載自動啟停裝置的車型投放市場,價格有望只比普通車型高出幾千元。相信未來的微混技術能夠發展并實現規模效應,最終推動整個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混合動力為何深陷尷尬
混合動力汽車進入國內的時間應該說不算晚。全球第一輛混合動力汽車豐田普銳斯1997年投放日本市場,兩年后在美國上市,而2005年便已進入國內銷售。然而在銷售數字方面,去年僅一個美國市場就售出30余萬輛混合動力汽車,國內市場卻只有千余輛,跟6年前基本處于同一水平。
混合動力汽車在成熟汽車市場的流行有其特定原因。首先,許多國家對購買混合動力汽車的消費者進行補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消費者的負擔。其次,汽油價格在過去十幾年間上漲了數倍,混合動力汽車的燃油開支優勢得以放大。第三,混合動力汽車享有減免路橋費等政策優惠,有時還被許可在高峰時段進入公交車道等特殊道路。最后,使用新能源汽車在歐美國家已成為一種”政治上的時髦”,為政客、明星帶來積極的公眾形象。
然而對大部分中國家庭來說,能夠圓一個汽車夢已屬不易,實在沒有能力為了環保而追加預算。即便那些經濟條件較好的消費群體,當他們發現準備花二三十萬元購買的混合動力汽車雖然油耗挺低,卻要忍受比同價位傳統汽車更狹小的車內空間、更慢的加速和親戚朋友的怪異表情,事到臨頭有多少人會將橄欖枝伸向這種性價比不高的時髦奢侈品呢?
事實證明,混合動力汽車想擺脫尷尬局面也不是什么難事,通過政策讓使用者嘗到一點甜頭就行。畢竟節能減排利在千秋,總不能都讓消費者買單吧。
( 編輯/董海榮 )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綜合報道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9138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