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產商造車的名單上,又增加了一個富力集團,而富力瞄準的目標是在汽車行業內口碑不佳的華泰汽車。簡單來說,富力其實只是買了一個造車的資質,拿到了一張入門券。在雙方的合作聲明中,富力明顯對華泰的現狀并不滿意,它說要開發全新的制造平臺和產品,當然技術也得更新到“富力級”。這幾乎和恒大買下國能汽車后的情形一樣。
盡管收入囊中,但恒大對國能之前“研發”的新能源汽車并不滿意。而客觀的說,國能依托于已經倒閉很久的薩博的產品,其技術實力等諸多方面已經嚴重落后,不知道恒大是否知曉此情況。恒大在收購后,將之前已經下線過一次的產品重演了一次下線,以此來彰顯恒大的速度。但在這番表演背后的,恒大仍不忘強調,國能這次下線的產品并非真正的“恒大造”。由此來看,其心里也有點發虛。
如果說寶能之前收購觀致,讓汽車行業見識了一個地產商的“兇猛”——那時候人們特意還沿用“寶萬之爭”的“野蠻人”來稱呼寶能,那么隨之而來的恒大,才算地產造車的登峰造極。當初姚老板一出手百億的闊綽讓汽車行業驚詫不已,錢還能這么花?而恒大決意要造車才僅僅半年多時間,許老板的預算已經花去3000億元左右。相比之下,號稱“野蠻人”寶能又算個啥?
但不論是寶能,還是恒大,又或者是新加入的富力,還有已經抽身退出造車的華夏幸福,他們對造車似乎都有一點誤解。寶能雖能撬動“地產一哥”萬科,讓萬科創始人王石頭疼不已,但卻擺不平小小的觀致汽車。旗下的聯動云(汽車租賃)使觀致在短時間內銷量大增,但很快又歸于困頓,甚至更加艱難。今年寶能渠道危機、工廠危機、供應商危機接連爆發,觀致像是捏在手里的燙手山芋。
華夏幸福此前也一定感受過這種棘手,所以造車不到兩年就選擇“止損”退出。汽車與房地產行業有著鮮明的區別,嚴格來說,房是一個賣方市場,而汽車是一個買方市場,這是本質區別。賣方市場的定位決定了房地產行業的利潤遠高于汽車產業,比如恒大2018年凈利潤665億元,毛利率達36.24%。而中國最賺錢的上汽2018年凈利潤360億,毛利率僅11.45%。
恒大的成功是典型的房地產商模式,迅速拿地迅速擴大銷量,只要資金鏈不斷,這就是一種滾雪球式的增長。而汽車行業不是這樣,汽車企業的生產需要匹配相應的市場,其規模擴張更是謹慎。制造業的成長,是一個緩慢積累的過程。因此在汽車行業,沒有三五十年的積累,就難言品牌和技術競爭力,就會缺少精密制造的基因。這和快速的蓋房子顯然有所不同。而現在,恒大似乎把蓋房子的模式用到了造車身上。
實際上,恒大在此前的礦泉水、糧油等領域也曾經復制過這種模式,結果并沒有成功。不過對于恒大來說,其在房地產上的利潤足夠多,這點虧損就像是“毛毛雨”。至于這種模式在汽車產業上能否見效,從目前來看,結果并不樂觀。其實在寶能身上,已經明顯的出現了這種思維的痕跡。寶能在2017年的大擴張,氣勢洶洶,但無法打開的終端市場成為其噩夢的開始。寶能要每年自己消化十幾萬車,恐怕得再建幾個租車公司。
但造車失敗對地產商們會有很大的影響嗎?不會。在房地產的暴利支撐下,造房的依然會活的好好的,但對整個汽車產業來說,又是一地雞毛。汽車產業是智能制造的典型代表,產業的進步依靠的是堅守,包括持久的投入和對行業的敬畏。習慣掙快錢的企業,只會給行業帶來浮躁和浮夸。
來源: 經濟觀察報
作者:王國信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94765
以上內容轉載自 經濟觀察報,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