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國車市 28 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今年似乎依然沒有翻盤的跡象。在這樣嚴峻的大環境之下,奔馳、奧迪等豪華品牌勉強保住現有成績,銷量同比增長 2%到 3%。與此同時,寶馬卻迎來了超過兩位數的增長。這樣強勢的表現,要么是吞噬了什么,要么是拓展了什么。下面來聊聊寶馬在上半年的具體銷售數據:
2019 年上半年,寶馬在中國市場累計交付 350,070 輛 BMW 和 MINI 新車,同比增長 16.8%。具體車型來看,新寶馬 5 系和 3 系上半年交付均超 7.5 萬輛;寶馬 X1 和 X3 分別交付 4.8 萬輛和 5.8 萬輛;全新寶馬 X5 上半年銷量超過 1.1 萬輛。
不出意外,寶馬下半年的增長勢頭仍然強勁。是什么支撐起了寶馬銷量的逆勢增長?
產品當然是最重要的因素。
2019 年,寶馬在產品上不僅是「運動之年」,「X 之年」,也是「大型豪華車之年」。去年年底和今年上半年,寶馬先后推出了幾款重磅產品,如全新一代 3 系,全新一代 X5、創新寶馬 X7,新寶馬 7 系,全新寶馬 8 系也將于今年三季度推出。
這些新車和同級別產品相比,無一例外有著突出的產品力,尤其是在設計、科技層面,同時,從這些車里,也能看出寶馬在洞察中國用戶需求及本土化上所做的努力,比如新一代 3 系長軸距車型專屬的全景天窗、更舒適的座椅(甚至還標配后排座椅軟枕)、向更高級別靠攏的迎賓光毯功能和發光迎賓踏板。
更本土化,是豪華品牌在中國競爭所需的必備技能,而這項技能早已不是「加長軸距」那么簡單,而是變得更具體、更細節。當然,這里面也包括在科技層面的本土化,例如和中國的互聯網生態的合作。
透過產品,其實也能看到一些更深入的東西。眾所周知,產品研發要經歷一個不短的周期,現在寶馬在產品層面所展現出的優勢,跟他們早先制定的創新戰略有著必然聯系。換句話說,如果不能提前嗅到行業變革、預見市場趨勢,那就只能讓自己處于相對被動的局面。早在 2016 年,寶馬集團就制定了關于 A.C.E.S 的發展戰略,這為現在我們看到的這些產品打下了基礎。所以我們能看到一條非常清晰的邏輯線:增長來源于高質量的產品,而高質量的產品,又來源于早已確立的創新策略。
另一方面,在這個紛繁變化的時代,豪華品牌需要思考的是,如何重新理解中國市場,以及中國市場對他們到底意味著什么?在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樂看來,中國市場非常重要。因為中國有全球巨大的汽車消費市場,有對新興科技功能最包容的用戶,有全世界最典型的復雜交通場景,以及眾多世界級的高科技公司。所以寶馬在發展新四化的道路上,中國是一塊重要的試驗田。由此試點出發,也許在未來能更好地面向全世界。于是,在執掌大中華的第一年,高樂就提出「立足中國,輻射全球」的想法,以及更中國化的 2+4 戰略。所謂 2+4 戰略,2 是指在華的兩個合資公司,華晨寶馬和長城 MINI;4 是指 A.C.E.S 戰略,也就是自動化、互聯化、電動化、共享化四個發展方向。下面來聊聊寶馬在 A.C.E.S 領域是如何融合中國這塊試驗田的。
以前,中國市場對寶馬來說,是一個制造/銷售的市場。如今,我們都能看出,寶馬非常重視中國用戶的需求,所以中國的研發部門相應也要提供更多的價值。
目前,寶馬在中國共有 3 處研發中心,分別位于北京、上海和沈陽。這構成了德國之外最大的研發網絡,覆蓋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智能互聯、數字化服務及設計等領域。
在? 電動化 ?方面,寶馬在沈陽建立了「高壓電池研發中心」,并和寧德時代合作,對方提供電芯,寶馬組裝電池組,用于 BMW 5 系的 PHEV 車型。40 億歐元的訂單,25 億在中國,15 億在德國和國際市場,寧德時代將在德國建廠,為寶馬下一代科技旗艦產品 iNEXT 供應電池。
除此之外,寶馬的中國團隊還自研能量管理系統、電機、電控設備等技術,未來將匯入全球研發體系,向全球進行輸出。
在? 自動駕駛 ?方面,寶馬已經和騰訊/四維圖新/中國聯通等產生合作,共同探索如何在自動駕駛時代下,仍然保持駕駛樂趣。
簡單來說,寶馬和騰訊的合作,要在 2019 年內建成「高性能數據驅動開發平臺」(具體來說,是基于騰訊的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能力,搭建用于自動駕駛模擬、測試的私有云平臺);和四維圖新合作,體現在用于自動駕駛的高精地圖;和中國聯通合作,體現在 5G 通訊技術和服務。另外,寶馬還和眾多合作伙伴發布《自動駕駛奉行安全第一》的跨行業白皮書,推動駕駛輔助系統和自動駕駛技術的跨行業標準化。
早在 2016 年,寶馬就和英特爾/Mobileye 達成合作,建立了驅動自動駕駛研發的核心力量(包括整車制造/大型供應商/汽車芯片/高精度地圖等領域)。去年 4 月,寶馬在德國慕尼黑建立了自動駕駛研發中心。而寶馬在北京和上海的自動駕駛研發團隊,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份子,團隊人員近 100 人,他們專注于根據中國典型交通場景進行自動駕駛功能的開發與驗證,研發符合本土市場的自動駕駛技術和產品。
2017 年,寶馬開始進行規模化 L4 級自動駕駛車輛測試,目前正在全球投入 80 輛 BMW 7 系進行 L4 級實路測試,計劃會進行 500 萬公里實際道路測試以及 2.4 億公里的電腦模擬測試。2021 年寶馬旗下的 iNEXT 智能網聯汽車量產后,會在包括中國在內的主要市場開展 L4 級自動駕駛車隊測試。
當然,在進行前瞻技術研發的同時,寶馬還在將現有成熟的科技推向市場。比如,新 3 系、新 7 系、新 X5 和 X7 等新車上都已經提供 L2 級駕駛輔助功能。
在 ?智能網聯? 方面,寶馬攜手阿里巴巴,將天貓精靈植入車內,為 BMW 云端互聯引入車家遠程服務。同時,目前有超過 140 萬輛聯網寶馬車輛行駛在中國道路上,寶馬可以通過用戶行為大數據去思考下一代 iDrive 系統。
在? 共享/服務 ?方面,ChrgeNow(即時充電)到年底將提供 10 萬個公共充電樁,并將引入無線充電技術;前年,寶馬發布 BMW RechNow 即時出行品牌,啟動即時出行分時租賃業務,100 輛 BMW i3 投入使用;去年,寶馬在成都成立寶馬出行服務有限公司,專注于品牌化高檔出行服務(5 系長軸距成為唯一應用車型),成為首家在中國獲得「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的外資企業。
除了重視中國的市場和研發,「生產」也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
按照規劃,在 2020 年,寶馬將在中國沈陽生產純電動 iX3,它不僅將在中國銷售,還會出口到全球;而且,寶馬和長城成立了股份 50:50 的合資公司,用以生產電動 MINI。
同時,華晨寶馬正在國內探索在生產過程中應用 5G 技術,這里不是說寶馬的汽車產品帶有 5G 技術,而是通過 5G 技術去更好的完成生產。
現在已經實現三大工廠(鐵西工廠/大東工廠/動力總成工廠)100%的 5G 信號覆蓋,總覆蓋面積超過 300 萬平方米,傳輸速度已達到 1Gbps,一部高清電影僅需要幾秒就可以完成下載。
「測試車輛數據 5G 傳輸項目」是寶馬集團全球的第一個 5G 應用。未來,寶馬計劃探索包括增強現實、亞米級定位、云端高效控制 AGV、可穿戴設備的人機交互、機器人與機器人之間通信以及機器臂上「夾具」與控制器通信等 5G 技術應用場景。
同時,5G 網絡建設將在全球生產基地推進,當前,位于德國的工廠正在構建獨立的 5G 網絡。
總之,在過去兩三年中,中國和慕尼黑總部的產品團隊進行了非常緊密的合作,此后中國團隊還將繼續產生更強的影響力。未來,不論是在市場銷售、產品研發、新型工廠建設還是新技術的探索方面,寶馬的國際戰略已經和中國市場深深綁在一起。寶馬「在中國,為中國,為全球」的口號,并不是一句空談。
今年上半年,寶馬的新車銷量迎來了 16.8%?的同比增長。
這表明寶馬的創新戰略非常及時,踩對了歷史的重要節點,而且快速反映到了新品定義上,迎合了用戶的真實需求。這些努力提升的不僅是產品力,更是整個寶馬的品牌力。
J.D. Power《2019 中國新車購買意向研究》調查顯示,BMW 位列品牌影響力首位。有數據顯示,寶馬在中國的新客戶中有 80%?都是初次購買寶馬車型。這說明寶馬正在中國不斷拓展新客戶,且其中不乏新生代的年輕人。狹義來講,我作為一個 95 后,如果不考慮經濟因素,我非常希望擁有一輛寶馬作為我人生中第一輛車。
可見,寶馬作為一家百年車企,依然煥發著不朽的生命力。
在我看來,新興技術革命和汽車生產制造并不矛盾。兩者是風與帆的關系。你認為它們是互相對立,那就會固步自封;你認為它們是相輔相成,結局就是揚帆遠航。
而寶馬在迎接新技術的道路上,選擇坦然接受,積極應對,一步一步穩扎穩打。總的來說,今年上半年這場戰役,寶馬贏的步伐很快,姿態也夠優雅。
來源:geekcar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96062
以上內容轉載自geekcar,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