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蓋世汽車,原文鏈接:http://uto.gsgoo.com/News/2019/08/050811371137I70119512C701.shtml
核心提示:
近期,蓋世汽車研究院通過案頭研究,調研走訪、專家訪談等方式,從不同維度對 BAT 車聯網發展與各項能力進行了深入研究,并撰寫了《BAT 車聯網競爭力分析專題報告》
在汽車智能化、網聯化趨勢引領下,中國車聯網產業發展已步入「快車道」,逐漸從手機互聯階段過渡至車端聯網階段,并形成了以車載操作系統為核心的產業鏈結構。各方參與主體中,BAT 以核心技術和用戶基礎兩大優勢脫穎而出,將成為產業鏈核心玩家。
近期,蓋世汽車研究院通過案頭研究,調研走訪、專家訪談等方式,從不同維度對 BAT 車聯網發展與各項能力進行了深入研究,并撰寫了《BAT 車聯網競爭力分析專題報告》,以下為本報告的核心觀點:
車載操作系統產品層面:
阿里起步最早,但近兩年功能迭代減緩;百度產品實現快速迭代升級;騰訊未深入底層系統開發,以接入車聯網生態服務為主。
BAT 與車企合作層面:
① 單項或多項能力合作
車企較為開放,阿里以車家互聯領域合作為主;百度圍繞 AI 語音與車家互聯合作實現大量車型搭載落地;騰訊雖合作車企較多,但實際落地車型較少;
② 基于車載操作系統的深度合作
車企較為謹慎,斑馬智行主要在上汽體系內開展合作;百度生態開放,廣泛與車企建立合作,加速產品落地;騰訊資本綁定長安和廣汽,合作發展受限;
2020 年,阿里可實現 50 萬以上搭載量,騰訊搭載量為 25 萬以上,而百度將實現 100 萬以上搭載量,有后來者居上之勢。
BAT 車聯網發展能力評估:
1、車載操作系統基礎,阿里和百度各方面表現較為接近,騰訊與較前兩者尚存在一定差距;
2、地圖導航,阿里路網數據覆蓋最多,百度在地圖導航引擎和地圖語音領域更為領先;
3、車載 AI,百度憑借先發優勢和技術積累領先于阿里和騰訊;
4、云端,BAT 綜合能力均衡,基于不同數據源的大數據價值挖掘,各有千秋;
5、車聯網生態,騰訊以社交和娛樂為主的車聯網生態內容最為豐富;阿里依托電商生態,更加側重消費層面;百度基于搜索應用,以接入第三方內容為主;其中,車家互聯領域,百度和阿里并駕齊驅,騰訊相對布局較弱。
車聯網與自動駕駛高度融合的發展趨勢:
車聯網是自動駕駛發展的基礎;目前,BAT 均率先實現車聯網商業化落地,然而未來車載操作系統與自動駕駛系統的連接度將成為 BAT 能否形成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從當前布局來看,百度和阿里發展前景較為明朗。
以下為報告內容,供行業人士參考!
(如需獲取本報告的 PDF 文檔,可參考文末的獲取要求!)
報告共 41 頁,如需獲取本報告的 PDF 文檔,請將本文分享到朋友圈,并截圖發送到【蓋世汽車社區】公眾號的對話框并附上郵箱地址,一個工作日內將報告發送到您的郵箱!
來源:geekcar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96392
以上內容轉載自geekcar,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