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未來汽車日報
圖片來源:Pixabay
很不幸,最近又發生了一起熱車致死(Hot-Car Deaths)事件,前幾天,紐約布朗克斯區酷熱難當,而一位爸爸在白天上班時把不到一歲的雙胞胎落在汽車后座上,整整八小時后才想起來。雙胞胎不幸去世,令人垂淚。
不只有人類因車內溫度過高而死亡,還有一些寵物也是,它們因為被單獨留在汽車里而死亡或受傷。
有些人會圖方便,有意識地把一條生命留在車里,比如寵物(這樣就不用擔心它們會咬人),但顯然他們完全沒有意識到其中存在的危險,還有一些人則完全是粗心大意。
那位剛剛失去雙胞胎的男子表示,他完全忘記了孩子們還在車里,以為自己已經把兩個孩子送到其他地方了,所以錯誤地把他們留在了車里。
門窗全都關閉的汽車實際上成為了一個溫室,產生溫室效應。
數據顯示,在室外溫度是70華氏度(21攝氏度)的情況下,一輛門窗緊閉的汽車內部溫度在10分鐘內就可以升高20華氏度(11攝氏度)左右,達到90華氏度(32攝氏度)。
再過10分鐘,汽車內部溫度將上升30華氏度(17攝氏度),高達120華氏度(49攝氏度)。你可能會反駁說,溫度會升到多高、升得多快都要根據情況具體分析,不能只通過室外溫度來判斷。我只想說,車內溫度升高的速度比我們想象中要快得多,我們不能通過室外的溫度如何來判斷。外界溫度可能是舒適的70華氏度(21攝氏度),車內的溫度卻可能高達120華氏度(49攝氏度)。
統計數據十分可怕:與汽車相關的15歲以下兒童死亡事故中,除車禍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中暑。
父母或看護人可能把車停在戶外,把孩子留在車里,鎖上車。溫室效應最終導致了孩子的死亡,想想都令人心痛。
有些人可能認為,把車窗開一個小縫兒可以預防中暑。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那么窄的縫隙無法實現有效散熱。
有些人提出了預防熱車死亡的一個技巧:把一些“重要的”東西放在汽車后座,比如你的錢包或包包。把錢包落在車上的可能性相對較小。這樣,你在下車的時候就不得不轉向后座拿東西,同時,這一動作也讓你意識到孩子還在車上。
圖片來源:Seb [ P34K ] Hamel / Unsplash
至于把寵物落在車里這種情況,確實,有人會忘記自家寵物還在車里,但這種情況很少見。更多的時候,把寵物放在車里純粹是無知、愚蠢的行為。
在某些情況下,父母或看護人選擇把孩子留在車里,自己沖進雜貨店盡快解決購物問題,這些也屬于無知而愚蠢的、令人震驚的行為。
此類行為會受到刑法的懲罰。
把一個生物留在封閉、沒有足夠空氣循環和溫度控制的環境中通常是違法的。社會已經意識到這種行為的存在,“看到現狀,解決問題”有助于降低這些情況發生的頻率。
一些人提議,我們應該在車里安裝特殊設備,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
例如,我們可以在車里安裝一個攝像頭,它對著汽車內部拍攝,能識別車內是否有生物,如果有,它可以觸發警報,提醒周圍人注意情況;甚至它還可以利用自動打開車門、搖下窗戶等等手段輔助散熱;抑或是啟動汽車,為車上的生物打開空調。我們也可以不安裝攝像頭,而是安裝一個具有運動探測器功能的熱溫儀,它能夠識別汽車內部運動的物體,同時可以感知車內的溫度,如果汽車內有物體運動,同時溫度太高,它就會采取某種安全措施。
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很多,但不幸的是,幾乎沒有人愿意為這些功能付費。畢竟,這將提高汽車制造的成本。
改裝車輛,給自家的小轎車加入這些功能也比較昂貴。
但事實上,就算這些方法都能達到預期效果,又有多少人愿意承認,在未來的某一天,他們有可能把自己的孩子落在鎖上的車里?
我敢說,沒有人認為這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
這一切與無人駕駛汽車有什么關系?
在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汽車研究所(Cybernetic AI Self-Driving Car Institute),我們在為自動駕駛汽車開發軟件,其中就包括了避免熱車死亡的人工智能。
大多數人工智能開發者會說:這是一個“邊緣”問題。
邊緣問題即非核心問題,這些邊緣問題在之后某個時刻可能會成為隱患。擔心一個生物被遺忘在車里并不是無人駕駛汽車發展當前最優先考慮的事情。但讓我們也考慮一下未來,看看隨著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汽車漸漸普及,會發生些什么變化。
未來可能是這樣的:父母把孩子放進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汽車,告訴智能助手把孩子送到日托中心。這樣來看,開車送孩子去日托中心的不是父母,而是人工智能系統。聽上去難以置信,我作為一位父親,也覺得難以想象,但我相信這是社會發展的方向。
對父母來說,這很方便:父母不用再繞路送孩子上學,不用在上班到一半就得去接孩子,只需要讓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汽車接送孩子上下學。這種情況只有在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汽車達到5級時才可行。5級自動駕駛系統可以像人類一樣駕駛汽車,而且期間完全不需要人工干預。
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汽車要達到5級水平,同時要具備足夠的熟練程度,我相信還需要多年的證明,只有到那時,人們才會把孩子放在后座讓汽車自己駕駛。
如果你家孩子已經十幾歲了,你可能愿意讓他們乘坐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汽車,你想的是:萬一自動駕駛汽車出了什么問題,孩子至少還可以自己保護自己。但是嬰兒或兒童可能沒法自己采取行動。我并不是說這些未成年乘客可以自己開車,只是如果他們年齡夠大,有足夠的認知能力,那他們在遇到突發情況時可以自行下車。
不過,我必須要指出,這種下車的能力是一把雙刃劍。
你把你十歲的孩子送進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汽車里,告訴孩子不要下車。
但別忘了,無論人工智能有多好,自動駕駛汽車仍然是個機器,這意味著它會出現機械故障。
假設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汽車拋錨在高速公路中央,來來往往車流不息,此時車里只有你十歲的孩子。你想讓你的孩子一直坐在車里嗎?也許想,也許不想。假設這個孩子決定自行下車,想走到應急車道上,他可能認為這樣更安全,他就得在高速公路上穿行。這也不好。
這是一個難題。
我們處在文明社會,需要考慮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汽車的社會和倫理影響。
自動駕駛汽車技術可以在某些方面得到應用,這在某種程度上對人類有所裨益。
圖片來源:asawin / pxhere
首先,我們很可能必須得在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汽車上安裝內部攝像頭。
這幾乎是標準配置了。如果你想用自動駕駛汽車賺錢,讓它在空閑時間做滴滴司機,我相信你會很高興車里有一個攝像頭的,因為它可以用來捕捉乘客在你車里的搗亂行為。這也帶來了明顯的隱私問題。
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汽車當然會配備自動啟動、自動駕駛、自動控制功能,這是標配。
因此,假設攝像頭檢測到有個孩子坐在后座上,無人看管,如果需要,人工智能可以自動啟動汽車并開啟空調。這種情況能夠發生,要么是因為人工智能“想”出了這樣的辦法,要么是因為自動駕駛汽車的車主收到了警報,然后車主指示自動駕駛汽車采取這樣的行動。
我們還會有與自動駕駛汽車的人工智能進行溝通的方法。目前來看,更有可能的是,它將是一個類似于Alexa和Siri的界面。
這個概念是,假設一位乘客想知道人工智能正在執行的命令,或者想改變當前駕駛汽車的路線,他就會和人工智能進行對話。比如,我可能在我的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汽車里,我讓它開車送我去上班,然后在路上,我看到一家星巴克,于是我命令人工智能暫時停車,讓我喝點咖啡。
如果一個孩子坐在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汽車里,他很有可能會與人工智能交談。
孩子可能會說他們需要幫助,讓人工智能給爸媽打電話;可能會說他們流血了,要去附近的醫院。很明顯,我們需要更聰明的人工智能,因為孩子可能會說他今天不想上學,想讓人工智能帶他去海灘玩。不能是乘客說他想怎樣,人工智能就完全盲目服從他的命令。
自動駕駛汽車的人工智能系統還可以在必要時吸引他人對這輛車的關注,幫助乘客走出困境。
不知怎么的,有人在自動駕駛汽車里暈倒了,所以人工智能可能開始瘋狂“按”喇叭,或者打開、關閉前燈來吸引他人的注意力,尋求援助。
此外,如果自動駕駛汽車擁有V2V功能(車輛對車輛通信),它可以自主前往停車場(假設你希望發生這種情況),提醒附近其他自動駕駛汽車前來救援。
人工智能還可以打電話給警察局或消防隊,甚至可以開車到指定地點去見警察。
自動駕駛汽車內部的麥克風不僅可以用來識別單詞,還可以識別其他聲音,比如有人因受傷而痛苦呻吟的聲音。
有的自動駕駛汽車還會配備內部溫度表。
通過安裝攝像頭、溫度計、運動探測器、音頻麥克風和其他類似設備,人工智能可能成為乘客的救星。
我認為這是可能的,因為如果人工智能都無法做到這一點的話,那我想不到還有什么其他科技能實現它了。
因此,如前所述,它現在被認為是一個邊緣問題,只有我們這些認為它很重要的人在努力解決它。
看到現狀,解決問題。
這是人類不斷創新的座右銘,也是人工智能系統的座右銘。
一旦我們開始讓無人駕駛汽車載著我們的孩子、父輩和其他乘客到處跑,我敢打賭,我們希望更人工智能系統是一個樂于助人的看護者,能夠幫助照看、保護這些乘客。
不過,人工智能執行命令的方式、途徑不能超過我們希望的限度。囚禁乘客的人工智能系統不好,但如果它是為了以適當的方式保護乘客,那么它也是“好”的。
不管怎樣,我們想要的是,不會再有人因為被遺忘在汽車里而不幸死亡。
讓我們看看人工智能能否幫助我們實現這個目標。
來源:未來汽車日報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96986
以上內容轉載自未來汽車日報,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