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3日-15日,“2020中國汽車論壇”在上海隆重召開。該論壇是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CAAM)主辦,世界汽車組織(OICA)、世界經濟論壇(WEF)唯一支持的行業頂級論壇。本屆論壇以“新變局 新挑戰 新思路——引領中國汽車新征程”為主題,緊扣時代脈搏, 求索突破之道,緊密圍繞“十四五”規劃,把控宏觀產業形勢,解析全球汽車產業發展動態。其中,在8月14日舉辦的“新變局 新挑戰 新思路——引領中國汽車新征程”大會論壇上,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畢吉耀發表了主題演講。以下內容為現場演講實錄: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畢吉耀
畢吉耀: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
非常榮幸應邀參加今天的盛會,按照會議的要求,我給大家介紹一下今年以來宏觀經濟形勢。
今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之年,經濟發展任務十分重要,但這種情況下我們遭遇了突如其來了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世界經濟陷入戰后最嚴重的衰退,我國經濟運行也受到了嚴重沖擊,汽車產業也受到很大的影響。面對新冠疫情嚴重沖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及時果斷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在迅速遏制疫情蔓延擴散勢頭、疫情防控形勢得到持續向好的同時,也不失時機地推進復工復產,圍繞“六穩六保”出臺了一系列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無論是從財政、貨幣還是其他各方面政策出臺了非常多的政策支持企業穩崗、就業。
我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果,經濟在較短時間內由升轉降穩步恢復,呈現出穩定轉好的態勢,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在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上都走在世界前列。上半年以來我想今年宏觀經濟形勢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主要經濟指標穩步回升。
從今年3月份開始,隨著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果和復工復產逐步有序推進,工業生產、消費品零售、固定資產投資等主要經濟指標均呈現穩步回升態勢。
到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速從1-2月份下降13.5%逐月回升至增長4.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降幅從1-2月份的20.5%收窄至1.8%,固定資產投資同比降幅從1-2月份的24.5%收窄至1-6月份的3.1%。另外,外貿進出口表現也明顯好于預期。特別是近兩個月來持續呈現正增長態勢,7月份回升速度按人民幣計算超過10%,按美元計算超過7%,到7.2%。
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實際同比下降1.6%,其中一季度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在全球率先實現經濟增速由負轉正,經濟整體呈現快速回升態勢。
這張圖大家可以看到,從規模以上的工業增加值,發電量和PMI指數來看,這一輪沖擊超過2008、2009年金融危機的影響,下跌的幅度非常大,但同時回升的速度也非常快,基本是V型的,銳角型的V型的復蘇態勢。服務業的生產受到影響更大一些,恢復的程度相對工業來說緩慢一些,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受的影響很大,其中汽車對全社會銷售品零售的影響也是蠻大的,因為現在汽車消費在規模以上的消費品零售總額之間的比重占到三分之一,所以汽車銷售的下降也會帶動整個全社會消費數據的下降。
同時,投資來看,房地產投資現在已經恢復到正增長,但是制造業投資增長恢復速度疲弱,這是連續幾年來的低增長態勢。基建投資在今年加大了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加快發行專項債以及“兩興一縱”基礎設施投資帶動下呈現較好的復蘇態勢,這一次受到的影響比2008、2009年的金融危機影響。2008、2009年受影響比較大的是房地產投資,主要靠4萬億的基礎基建投資把這個拉起來了。
外貿進出口兩個月恢復了正增長,在全球來說也是表現的非常亮麗,同時超出很多人的預期。GDP的增長,季度、年度來看,這次受的影響超過08、09年一季度,出現了一季度是6.8%的負增長,一季度環比下降4.4%,折合年率的話大概降幅34%,比美國二季度32%還要高一些,這次影響還是蠻大的。這是經濟增長情況。
二是就業形勢逐步改善。
從就業形勢來看,黨中央高度重視疫情沖擊,對群眾就業和基本民生的影響,采取了一系列穩企業、保就業和保障改善民生的有力措施,在有力保障疫情期間基本民生需要的同時,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
上半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564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62.7%。城鎮調查失業率逐步回落,從2月份的峰值6.2%回落至6月份的5.7%。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逐步恢復,前期受疫情影響退出的勞動力陸續返崗或重新就業,多數行業就業人數達到疫情前水平,在職職工上班率已恢復到正常水平。
同失業率仍高達10%以上的美、歐等其他國家相比,我國就業形勢總體平穩且逐步改善。
上個月美國失業率雖然有所回落,也是達到10.2%,歐元區基本在7%,8%之間,這張圖是這些年來城鎮新增就業情況(見圖),實際上十八大以來,2013年以來,每年城鎮新增就業大概1300萬人,今年目標是900萬,上半年564萬,今年估計全年仍然達到1000萬以上,跟前兩年(1300萬)相比,就業形勢比較嚴峻。
包括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雖然高頂開始回落了,跟前些年5%的水平相比仍然較高,今年的目標5.5%左右,基本可以實現。但是中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和勞動力大國,失業率0.1個百分點的上升,背后隱含的失業人員數量還是龐大的,所以穩就業仍然是今年下半年的重要任務。
三是物價形勢總體穩定。
疫情發生后,黨中央及時采取保供穩價系列政策措施,確保防疫用品物質和基本民生用品供應,市場運行平穩,價格水平雖有波動但總體穩定。
上半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3.8%,并呈現回落趨勢,月度同比漲幅從1、2月份的5.4%、5.2%回落至5、6月份的2.4%、2.5%,7月份是2.7%,主要受洪澇災害影響和豬肉價格上漲比較快的影響,上半年包括前7個月目前在3.8%,下半年還是回落的態勢,處于溫和上漲區間。剔除能源和食品之后的核心價格指數是走弱的,現在反映的是市場的需求還不是很旺盛。
隨著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回暖、國內制造業穩步恢復和市場需求持續改善,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降幅收窄、環比由降轉漲,6月份同比下降3.0%,環比上漲0.4%,上半年同比下降1.9%,呈現穩定回升態勢。這是CPI和PPI的走勢情況,總體來看,今年CPI是溫和上漲,全年3.5%左右的目標,我們能夠有效控制在3.5%以內,但是PPI今年下降的趨勢比較明顯,年末可能轉正,目前盡管復工復產推進很快,市場需求也在恢復,但是需求總體來講還是相對偏弱一點。
四是國際收支平衡狀況良好。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沖擊,國際金融市場劇烈波動,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
我國在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上走在世界前列,特別是在穩外貿、穩外資方面成效顯著,有力支持了國際收支平衡和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
上半年,外貿進出口保持順差,實際利用外資由降轉升,外匯市場供求基本平衡,跨境資金流動總體穩定,外匯儲備規模穩中有升,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并保持基本穩定,應對外部沖擊能力明顯增強。
截至6月末,外匯儲備余額3.1萬億多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4億美元;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穩定在略低于7的水平。
這是我們國家進出口年度增速情況,看看今年上半年1-7月份,目前還有進口出口按美元計算還是負增長,個位數只有1%點幾,相比08、09年的影響,我們受的影響比較小。這也是出乎我們意料,反映出強大制造業的韌性,疫情發生后,全球對防疫用品和醫用物品的需求量非常大,今年這方面的漲幅接近400%,成為帶動我們出口的重要方面。另外由于這些年來,中國產品廣泛的在各國市場占有很大的比重,在其他國家受疫情影響不得不停工停產的時候,反而加大了中國的產品需求,而我們疫情最先爆發,但3月份基本上得到了控制,所以復工復產穩步推進展現出中國是一個強大制造業在全球的影響力和能力。
WTO預計,預計今年全球貨物商品進出口貿易量下降13-32%,我們今年上半年只有不到2%的下降,而且6、7月份出現了比較快的增長,預計全年恢復正增長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是非常難得的。
外商直接投資的情況,上半年一季度利用外資是負增長,二季度實現正增長。總體來講,從2017年以后,自從開始嚴格控制非理性投資以后,利用外資還是超過了對外投資,所以從這兩方面來看,經常項目上半年仍然保持順差,800多億美元,占GDP比重大概1.3%。
實際上中國經濟以往靠出口投資拉動,金融危機以后,經濟結構發展方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以往金融危機之前,經常項目順差曾經GDP接近10%,內外不平衡的問題非常嚴重,當時也受到了人民幣生存壓力和美國對我們的打壓。但是現在經常項目順差GDP基本控制在2%左右,中國經濟已經從過去外需依賴型轉向主要靠內需,我們是內需主導型經濟。上半年的情況,基本上還是穩定的狀況。
五是新動能逆勢成長。
疫情期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諸如遠程辦公、視頻會議、在線教育、無人配送等新模式迅速普及,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快速發展,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新產業發展壯大。
從數據上可以看到,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2.9%,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5%,而同期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3%。
同時,與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相關的服務業營業收入保持增長,1-5月,規模以上高技術服務業、科技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同比增長4.7%、4.0%和3.8%,而同期全部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下降6.4%。此外,網上商品零售加速增長,上半年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比上年同期增長14.3%,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11.4%。
經濟持續復蘇面臨的風險和壓力,我國經濟正在逐步克服疫情沖擊帶來的不利影響,呈現邊際改善、穩定轉好的發展態勢。但也要看到,二季度經濟回升仍屬于恢復性增長,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工業、服務業、消費、投資、進出口等主要指標仍處于下降區間,經濟運行尚未回歸正常水平。
當前,國際疫情仍在持續蔓延,世界經濟深度衰退,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盛行,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國內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經濟運行呈現穩定轉好發展態勢,但經濟持續復蘇仍面臨不少困難和阻力。
外部風險因素依然較多,一是國際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達到2000萬,美國、巴西、印度等新增病例還在大量增加,英國、法國、俄羅斯等國家疫情仍未得到有效防控,一些國家“帶疫解封”加大了疫情擴散風險。
為防范境外疫情輸入,我國將不得不加大邊境和口岸人員、貨物等出入境的管控和檢驗檢疫力度,這勢必會影響到企業跨境貿易、投資、商務活動的正常開展,特別是同國際市場聯系緊密的外貿企業和跨國經營企業受到的影響更大。
二是世界經濟嚴重衰退帶來的外部風險增多。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最新預測,今年世界經濟將將下降4.9%,世界貿易量將下降11.2%,為戰后最嚴重的衰退。如果出現“二次疫情沖擊”,世界經濟衰退程度還會更深,持續的時間也會更長。
與此同時,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劇,看到黃金價格創了新高,也出現回落,股市先跌后漲,全球都在貨幣寬松,未來金融市場的動蕩還是很大的,一些國家債臺高筑,今年加大了逆周期調節力度,宏觀政策、財政赤字率提高3.6%,相當于增加了3.76萬億人民幣的缺口,專項債發行3.75萬億,加上1萬億的抗疫特別國債,將近8萬億,去年GDP總量是接近100萬億,我們相當于GDP8%的力度增加,美國、歐洲更多了,所以說這些國家債臺高筑,主權債務違約情況,還有新興市場貨幣貶值的風險加大。這些外部風險勢必通過貿易、投資、跨境資金流動等渠道對我國經濟持續恢復產生不利影響。
目前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不排除美國大幅寬松,下一波經濟復蘇令人失望的情況下面會進一步貶值,帶來一系列的調整,外部的風險還是比較大的。
這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對今年全球經濟和主要經濟體的預測基本上全是負增長,上半年的情況看到,美國比我們晚一個周期,二季度環比下降32%,歐元區同比下降15%,這是非常嚴峻的,所以全年來的預測,情況都不很美妙。在主要經濟體中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唯一正增長的是中國,預測我們今年增長了1%,已經很了不起了。
三是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盛行加大了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面對疫情沖擊和經濟困境,一些國家在向外“甩鍋”的同時不斷強化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措施,不僅拖累了全球疫情防控,而且嚴重干擾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正常運轉,加大了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
特別是美國頑固奉行霸權主義和霸凌主義,以種種莫須有“罪名”對我全方位施壓,中美沖突摩擦已從經貿、科技、金融領域向政治、安全、軍事、外交領域升級,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更加復雜嚴峻。
本來疫情使得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正常運轉受到影響,這樣的保護主義措施會進一步加劇全球供應鏈、產業鏈的正常運轉。所以世界經濟復蘇存在更大的不確定性,外部的環境也更加的復雜嚴峻,這是今后面臨的一些挑戰。
從國內來說,經濟面臨下行壓力。
一是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恢復緩慢。
從上半年的情況看,生產端經濟指標在復產復工的帶動下回升較快,二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和服務業增加值都已恢復正增長;但需求端經濟指標恢復相對較慢,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固定資產投資、外貿進出口仍處在負增長區間。
從三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看,上半年最終消費、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分別拉動經濟增長-2.9、1.5、-0.2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只有投資帶動今年經濟增長正的貢獻,其他基本上都是負的貢獻,這張圖可以看到生產和消費指標對比來看,需求端的恢復還是慢一點;需求端里面消費又比投資慢一些。(見圖)
事實上,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同比實際下降9.3%,降幅非常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1.4%,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3.1%。這些數據反映出經濟的下行壓力經濟沒有恢復。因此,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仍是短期制約經濟持續復蘇的主要因素。
折算成拉動點數來看,今年上半年-1.8%的增長中間主要是消費拉低的,投資還是正的貢獻,有1.5%。短期的穩增長還是靠有效投資。
這是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費支出的圖,這是扣除物價變化以后的,這次疫情對收入和消費影響很大的。
二是穩就業仍面臨較大壓力。
盡管上半年就業形勢總體平穩,但受疫情影響,一些制造業企業雖然已經復工復產,但受市場需求不旺、訂單減少等因素影響,不愿招聘新員工,甚至解聘裁員。餐飲、住宿、健身、旅游、網吧、劇場等眾多服務業遠未恢復到正常經營狀態,吸納就業能力明顯下降。
重點人群特別是應屆高校畢業生和農民工面臨的就業壓力更大。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達到創紀錄到874萬人,但受疫情期間招聘需求減少或招聘工作延遲等因素影響,簽約率不足四成,顯著低于往年。
我孩子是研究生畢業,比較幸運的是年前就找到工作了,在中石化,基本上沒有幾個人,除了考公務員的幾個以外,幾乎沒有。我們的調研來看,簽約率不到4%,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今年還是比較大的,農民工的就業壓力也是比較大的,返鄉農民工在疫情嚴重的也是超過千萬,重新務工面臨新的困難,總體來講就業壓力很大,中國的就業問題還是長期的問題,回顧歷史,經過幾輪比較大的,一個是改革開放初期,下鄉知青返城也是幾千萬人的待業,97、98年的國企改革,三四千萬人的下崗也是非常嚴峻的,08、09年的金融危機兩千萬的農民工返鄉。這次雖然情況也不是非常樂觀,但總體來說,因為現在經濟結構發生很大變化,服務業占的比重很大,隨著疫情進一步好轉,就業形勢下半年還是能夠保持穩定的。
三是企業經營面臨諸多困難。
當前經濟仍處于恢復性增長階段,市場需求恢復相對緩慢導致部分制造業企業生產快于銷售,庫存積壓嚴重,陷入“增產不增收”境地。
雖然國家出臺了減稅降費等一系列援企惠企政策措施,但多數企業特別是民企仍面臨較大的經營成本壓力,工資、房租、貸款利息等剛性支出并未削減,而加強疫情防控又增加了一部分成本,企業盈利狀況堪憂,研發、技改、設備更新投入意愿低下。
外貿企業普遍受到國際市場訂單減少、進口原材料和零部件中斷、資金融通受阻、部分國家實施貿易限制措施等影響,企業經營面臨較多困難。
需要面對面服務和引起人員聚集的服務業,如餐飲、住宿、旅游、影劇院、健身、會展等行業,營業收入遠未恢復到正常水平。
四是財政金融風險不容忽視。
今年國家加大了財政貨幣政策的實施力度,赤字率和債務率都有所提升,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明顯加快,宏觀杠桿率攀升蘊藏的風險值得高度關注。2017年開始去杠桿,也為這次加杠桿打造了空間,如果沒有前兩年的去杠桿,今年遇到疫情,這么大規模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可能會帶來很大的宏觀風險,今年宏觀杠桿率上升21%個點,2107年以來我們花了很大力氣去杠桿、加杠桿,也有幾個點的下降,今年一下子干上去21個點,這方面蘊藏的風險值得高度關注,如果中國經濟能夠持續保持穩定增長,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跟企業一樣,如果銷售維持住,你的債務問題就不是問題,但問題是在你債務高起的情況下,銷售還斷崖式下降,就很難生存了。
受疫情和經濟下行影響,地方財政收入大幅下滑,但疫情防控和保基本民生、保運轉等方面的支出大幅增加,收支矛盾突出,基層財政風險加大。
在新增貸款大量增加和貨幣流動性寬松的情況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趨升,部分中小銀行可能因資產質量和盈利水平下降而面臨較大經營風險。部分企業通過低息貸款和發債獲取資金購買高收益金融產品,既影響資金直達實體經濟,又造成資金空轉加大金融體系風險。
國家一方面采取很多措施,把錢希望流到實體企業中間,個別企業因為實體不賺錢,結果拿著錢又到金融市場上套利,這個風險也是不容忽視的。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對今年的經濟形勢做了判斷,同時對下半年的工作做了部署,中央政治局會議認為當前經濟形勢仍然復雜嚴峻,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大,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是中長期的,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長期協調機制,堅持結構調整的戰略方向,更多依靠科技創新,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
目前疫情是短期沖擊,但是疫情可能持續時間比較長,同時和長期存在的一些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疊加在一起,所以變成了一個長久的問題,我們要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同時強調了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不能就眼前看眼前,同時更加注重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長期均衡。看到一方面疫情中間為了應對疫情進行政策對沖,加大財政貨幣政策調控力度,另一方面深刻認識到做這些措施必然會帶來債務率、杠桿率的上升,為未來帶來一些風險。
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我們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深化改革開放,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現在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是當前應對外部環境不確定性的重要的方面,同時也要大力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大局,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對下半年的政策,定調非常清楚,上半年如果說俗一點是“放水”,下半年要要確保宏觀政策落地見效。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注重實效。要保障重大項目建設資金,今年財政政策力度剛才我給大家舉了一些數字,力度已經很大了,下半年關鍵要把政策落實好。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31…下半年要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可能不會進一步寬松了,同時推動綜合融資成本明顯下降。以前講的比較少,這次特別強調了精準導向,發揮貨幣政策結構性的作用,重點新增貸款還是流向制造業和小微企業,這是我們的基礎。宏觀經濟政策要加強協調配合,促進財政、貨幣政策同就業、產業、區域等政策形成集成效應。
發改委的主任特別強調下半年推動一些地方放松汽車限制的措施,特別是擴大新能源汽車的消費,對于行業來說是一個利好。
要更大力度推進改革開放,用深化改革的辦法優化營商環境,實施好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方案,繼續擴大開放。
要推進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促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要做好民生保障,做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緩解疫情對青年人就業影響,強化外出農民工就業服務,引導返鄉農民工就近就業。
要加大脫貧攻堅力度,確保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
要繼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實施一批長江、黃河生態保護重大工程。
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和近期洪澇災害的不利影響,我國經濟運行面臨著來自國際國內諸多風險和挑戰,但我們仍有條件和能力保持經濟短期穩定轉好態勢和長期向好發展趨勢。
從短期看,上半年經濟穩定轉好為下半年持續復蘇奠定了堅實基礎。3月份以來主要宏觀經濟指標都出現明顯回升或降幅收窄,二季度經濟實現了3.2%的恢復性增長,說明中國經濟有很強的韌性和自我調整能力。隨著圍繞“六穩”和“六保”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進一步落實和政策效應的進一步顯現,下半年中國經濟大概率將保持穩步復蘇態勢。
中國經濟從短期和長期來講,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不會變,從上半年的情況來看,上半年的經濟穩定轉好為下半年的持續復蘇奠定了基礎。從目前的指標來看,下半年大概率中國經濟保持穩步復蘇態勢。從現在指標測算來看,三季度至少達到4.5%以上,四季度有可能達到6%以上,全年的經濟增長可能有3%(保守估計)。這是個人看法。
從長期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積累形成了支持經濟發展的強大物質技術和人力資源基礎,擁有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體系、不斷改善的基礎設施、超大的市場規模、不斷增強的創新能力,潛力足、韌性強、回旋空間大,經濟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沒有改變。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只要我們堅定發展信心、保持戰略定力,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和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水平,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就一定能夠在風險挑戰叢生的國際環境下謀求實現更大的發展。
謝謝大家!
(注:本文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嘉賓審閱)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王鳴幽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zhanhui/123045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