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3日,以“技術升級、產業發展、協同創新”為主題的第四屆“汽車與環境”中國及零部件產業創新論壇在上海成功舉辦。論壇由“千人專家“聯誼會工程與材料專業委員會汽車組、中國汽車人才研究會、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研究會聯合主辦,奕森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蓋世汽車、上海國際汽車城開發服務有限公司承辦。
該論壇被譽為行業中專業性最高,影響力最強的論壇之一,旨在進一步加強汽車行業專家之間的交流互動、增進專家與地方企業間的交流、搭建合作平臺,促進汽車零部件產業創新轉型升級、建立長期聯系并形成戰略合作關系。本次論壇上,百余位行業專家、領軍人物,三十余家整車廠,四百余家零部件企業進行了積極參與,并對論壇的內容、質量、影響力表示高度認可。
論壇開幕式上,原機械工業部部長何光遠親臨現場并發表了激情洋溢的致辭。其表示:“只有自主零部件強,中國的汽車工業才能強。人才聚,產業興,中國汽車人,要有使命感和責任感,尤其是年輕人,要擴大視野、加強互動交流,大家一起努力,爭取早日實現我們的汽車強國夢!”而對于中國汽車未來發展方向,同濟大學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風洞中心主任、同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院長、國家"千人計劃"專家聯誼會工程與材料專業委員會主任楊志剛在其致辭中表示,“更品質更國際更未來將是中國汽車行業的發展方向。”
原機械工業部部長 何光遠
同濟大學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風洞中心主任、同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院長、國家"千人計劃"專家聯誼會工程與材料專業委員會主任 楊志剛
共謀自主創新
此次論壇共分兩天,設兩個主論壇和三個分論壇。
兩個主論壇分別以“中國汽車制造2025:汽車產業發展和戰略布局”、“中國自主車企技術創新與產業融合”為主題。期間,原工信部產業司副司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李萬里、中國汽車人才研究會執行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朱明榮、中國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世界電動汽車協會創始主席陳清泉、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處長劉明、上海國際汽車城(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海兵、廣汽集團副總經理、廣汽乘用車董事長吳松、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趙福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制造分會主任鄒恒琪等針對目前汽車與環境發展中的關鍵問題,行業發展最新動向、技術創新發展中的熱點話題等展開探討,共同為汽車及零部件企業協同創新和技術發展路徑謀篇布局。以下為部分專家觀點及言論:
李萬里:對于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我用三句話來表示,那就是非做不可,非我不可,非成不可。所謂非做不可,即產業升級、協調發展,這是戰略所在;非我不可,民營企業的后發優勢有別于歐美企業,職責擔當非我不可;非成不可,中國經歷了百年奮戰,兩萬五千里長征,艱難險阻的改革。事跡前無古人,萬眾一心,中國汽車強國一定能夠實現!
朱明榮:汽車行業發展,核心是技術關鍵是人才!
陳清泉:未來汽車產業發展關鍵是創新,而創新首先要解放思想、用辯證的、綜合性的思維考慮問題;其次是團隊協作,要做到交通網、信息網、能源網、人文網四網融合。
劉明:中國汽車市場發展趨勢:明年的市場將從超常規的增長轉向常規的增長;盡管資源環境壓力比較大然未來的發展潛力還是巨大的;我們的消費升級還會延續,然發展方向、升級趨勢和以前可能有一些不太一樣。
趙福全:產業重構時期、機會無處不在!現今,汽車產業、企業、產品、技術以及汽車社會、文化等都在被重新定義。大勢不可避免,方向毋庸置疑,挑戰必然存在,但是機遇前所未有。未來的企業就是在這種戰果動亂、局勢復雜,產業艱難的時候才能誕生,希望這當中能誕生出更多偉大的企業家。
吳松:我們的自主品牌起來,自主零部件才有真正的機會!市場是最大的動力,基于中國全球最大汽車市場所蘊含的動力以及未來發展的趨勢,我們堅信在未來十年,中國市場前十位至少有五到六家中國品牌,甚至前三也有一到兩位是中國品牌,而且核心技術必將取得歷史性突破。中國汽車市場已進入中國品牌時代,未來不僅中國汽車市場屬于中國品牌,世界汽車市場,也將會成為優秀中國品牌的舞臺!
節能·環保·智能化齊驅發展
而在兩天的分論壇中,來自上汽、北汽、吉利、眾泰、蔚來汽車、沃爾沃、長安汽車等諸多車企研發高官,數十位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以及汽車零部件各領域領先企業代表等針對“節能減排、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三大熱點話題進行了相關技術探討。
路徑與趨勢明朗 節能汽車發展刻不容緩
嚴苛的排放法規和階段油耗法規,以及CAFC和新能源汽車積分的產業政策,既加速節能汽車推廣,也要求多種技術的提升及組合應用。上汽集團乘用車公司技術中心總監,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徐政認為,“發動機將會以目前主流小排量增壓技術為基礎,持續新技術升級,不斷提升熱效率,從整車配置、裸機排放到排放后處理,系統性解決顆粒排放問題。為了達到2020年和2025年油耗的法規,小排量化增壓發動機是一個有效方案。”而在之后的演講中,奕森科技總裁辛軍博士主要針對“渦輪增壓技術研發與未來技術提升策略”進行了詳細講解。此外,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魏安力、長安汽車動力總成研究院先期技術及混合動力主管侯聰、北汽福田汽車公司乘用車設計院副院長李奉珠、眾泰汽車研究院院長劉慧軍、吉利動力總成研究院副院長李軍、國家“千人計劃”專家陳振雷、長安汽車工程研究總院副院長、總工程師龐劍等專家學者亦針對內燃機發展現狀及趨勢,節能減排目前主要技術路徑等進行了剖析分享。
中國制造2025 新能源汽車走在前列
燃料電池隨著新能源汽車發展熱度漸起,同濟大學新能源汽車工程中心主任、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章桐教授特別提到,“氫能產業作為能源架構的一環,希望中國企業在這方面利用政府補貼以及社會行業的規模化投入,推動示范工程進行。”此外,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王芳、混合動力資深專家段志輝、蔚來汽車副總裁黃晨東、奇瑞預研和基礎技術研究院院長宋廷倫、精進電動首席技術執行官蔡蔚、浙江大學智能汽車研究中心主任潘之杰、新型電機國家地方共建工程中心主任曲榮海等亦分別針對新能源發展的最新技術及解決方案等進行講解分析。
人機共駕、智能網聯驅動創新體驗
智能網聯作為一個交叉技術,作為一個變革技術正成為產業發展的方向,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教授李克強指出,智能網聯最終是要解決我們汽車交通系統的四大基本要求,安全、節能、高效、舒適。像人一樣有耳朵、大腦、眼睛、手腳,這是智能網聯汽車的關鍵之處,對技術的發展現狀要把握,協同推動。中國交通安全的理念是僥幸,智能車可接受度是一個問題。然而交通事故從一方面引發安全技術的需求。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汽運中心副主任周煒預測智慧交通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而真正的技術點是主動安全技術,不同等級的智能車或者無人車是由一系列的主動安全技術集成凝結到一起,最后形成智能網聯車。此后,沃爾沃汽車中國研發總監、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顧劍民、東風汽車公司技術中心總工程師馬釗、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教授白杰等針對智能網聯目前的企業運營情況、最新技術及未來走向等進行了闡述探討。
全球汽車產業進入全面變革重構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將帶給汽車產業技術的載體,科技的載體、創新的載體以及前所未有的歷史機會,通過此次論壇,有助于行業人士全方位了解市場、技術等最新進展,此外,也希望能為此促進汽車與環境和諧相處、促進中國汽車公司與中國零部件企業的協同創新,共同提升中國汽車工業的創造力和競爭力。
來源: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zhanhui/47428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