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第一電動網 ? ? 作者:肖瑩
先舉一例來算一算,在補貼退坡的背景下,電動物流車的利潤空間。2016年銷量不樂觀的陜西通家,宣稱2017年內計劃推廣6萬輛電動物流車,主打車型僅為一款——電牛2號。在2017年前五個月里,陜西通家已經完成了3111輛銷量,而整個行業專用車的累計推廣量為6542輛,陜西通家的電牛2號占比47.6%。
為什么在新能源商用車市場走低的背景下,陜西通家的銷量一路飆升,行業紛紛叫苦的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三萬公里”運營指標要求對陜西通家的推廣沒有影響嗎?筆者將以陜西通家今年主推的車型電牛2號算一筆賬,來看看電動物流車行業的風險和機遇在哪里。
根據產品資料可知,電牛2號的車身長寬高分別為4030*1620*1900毫米,貨廂空間為3.5立方米,載貨量可裝一噸左右,續航高達260km,搭載37度電。這款產品在市面上的零售價為4.98萬,據一家采購了電牛2號的物流車運營商介紹,賣給運營商的價格為3.8萬左右。而根據運營商的采購經驗,相同大小的燃油物流車價格則在3.2萬左右。
以這樣的價格出售,電牛2號還有多大利潤空間?一位行業專家向筆者介紹,純電動物流車和燃油物流車主要的成本差異在于電池加驅動系統。那么以電牛2號為例計算,37度電的電池成本大概多少呢?目前,裝載在電動物流車的三元電池PACK價格在1500元/度電左右,那么37度電的成本大約為55500元,而電機電控成本部分要比燃油物流車高2萬元左右。那么粗略估算,電牛2號的產品成本要比同類型燃油物流車高7-8萬元。
根據2017年新版國家補貼標準計算可知,37度電可獲得國家補貼53400元,地方補貼26700元,共計80100元。可見,國補+地補基本能覆蓋電動物流車比燃油物流車高出的成本。從產品銷售價格上看,電動物流車比燃油物流車定價還有高一些,那么可以看出,即使在補貼退坡的前提下,電動物流車利潤依然可觀。
利潤可觀并不意味著推廣情況樂觀,因為還有“三萬公里”運營指標影響市場的抉擇。“三萬公里”運營指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物流車企業賣越多的車,就要墊付越多的補貼資金,以電牛2號為例,陜西通家計劃推廣6萬輛車,那么要墊付的國補+地補高達48億。
根據物流車運營企業的介紹,電動物流車運營要1-2年才能達到3萬公里的運營指標。按照新版補貼政策要求,采取“事后清算”制度,電動物流車要完成銷售且達到運營指標后才能申請補貼,再算上補貼清算流程的時間。這意味著,企業可能需要在3年后才能拿到補貼,這將給企業帶來巨大的資金流轉壓力,且推廣的量越多,面臨的資金壓力也越大。
當前,電動物流車正處在市場的風口,一方面企業想要開足馬力搶占市場,一方面又受制于資金的壓力無計可施。新能源汽車補貼墊付周期長,企業又處于擴張階段,大多數企業都表示缺錢。一塊鮮美的蛋糕已然放在那里,“可以切卻吃不到”的尷尬正是電動物流車市場面臨的困境,盲目的去切蛋糕很有可能等不到吃到口的那天就已經餓死了。
對于企業“三萬公里”的糾結,有媒體報道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已經上書工信部調整運營指標,筆者也了解到工信部正在組織專家進行摸底調研。政策是否會調整、會如何調整尚不明確,政策制定者或許要思考如何平衡好“有效監管”和“市場積極性”這兩件事。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肖瑩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zhengce/5339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