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9日,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聯合開展的《后補貼時代新能源汽車支持政策體系研究》課題啟動會,在“2017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期間舉辦,擬提出2021年補貼退出后,維持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政策路線圖和工具包,為政府決策和行業發展提供參考,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在補貼退出后平穩過渡、持續發展。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產業研究院運營總監馮錦山發表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現狀和趨勢分析》主題演講。圍繞后補貼時代政策設計,他建議重點關注四大問題:一是產業趨勢與技術成熟度;二是規模經濟與成本;三是市場預測與新型商業模式;四是政策協同效應。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產業研究院運營總監馮錦山
馮錦山指出,在“市場牽引、政策引導”下,新能源汽車逐步進入快速發展期,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50.7萬輛,占全年汽車市場份額1.81%,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累計達100.4萬輛。2017年上半年,受新能源汽車補貼補貼政策、準入規則調整等原因,2017年年初新能源汽車增長相對平緩。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19.5萬輛,占全國汽車銷售總量1.5%,同比增長14.4%。
新能源汽車市場結構進一步優化,新能源乘用車銷售占比繼續擴大,由2013年的57%擴大到2017年上半年的84%。并且以純電為主,2016年純電動乘用車占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50%,2017上半年達到69%。
在產品方面,呈現出不斷迭代、技術升級等特點。包括全新技術平臺開發;可靠性和安全性穩步提升;網聯智能化技術開始導入;輕量化材料得到應用;動力系統集成化、模塊化;電池包、BMS安全防護強化等。
隨著規模經濟效益凸顯,成本不斷降低。尤其以動力電池為代表,單體電池從示范推廣前期的3-5元/瓦時,下降至目前的約1.5元/瓦時,能量密度從約100瓦時/千克,增加到目前200-260瓦時/千克(三元系)、160瓦時/千克(磷酸鐵鋰)。
就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前景,整體呈現出四大趨勢:
趨勢一:產品技術平臺化、一體化、高效化、智能化、輕量化。汽車底盤及動力系統平臺設計,電機及電驅動系統一體化、高度集成化、高功率密度,整車及零部件輕量化,智能網聯化方向發展。
趨勢二:全生命周期內實現低能耗和CO2減排。在實現單車電耗不斷下降的同時,新能源汽車與可再生等清潔能源的發展將加快。
趨勢三:燃料電池汽車成為重要發展方向,并將與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協同共生發展。
趨勢四:基于互聯網和大數據的共享出行日漸流行。在全球新一輪數字化浪潮下,汽車制造商紛紛重新將自己定義為出行服務商。
馮錦山總結道,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不可逆轉,產業從分散逐步走向集中,產業競爭力日漸增強,但是補貼政策驅動效益明顯減弱,產業發展存在斷檔風險,亟需開展后補貼政策系統研究和制定。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杜俊儀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zhengce/56166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