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來,資本寒冬的到來也許對其它行業來說是壞事,但對新能源汽車產業來說未必如此。”水木創投合伙人宋峰這樣告訴第一電動。
圖為:水木創投合伙人宋峰
宋峰,1993年起就讀于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獲得國際金融與財務專業學士、數量經濟學專業碩士學位。2001年加入清華科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任高級投資經理。2005年加入青云創投,任投資總監。2007年加入易凱資本有限公司,任副總裁。2009年進入國開行中非發展基金,先后任投資一部副總經理、中葡基金管理部負責人。
從業以來,宋峰先后負責投資維信諾科技、東江環保、信安易/奇虎360、億華通、上海神力等高科技公司,以及南非150MW光伏電站、巴西190MW光伏電站等產業項目,取得了優異投資回報。
印象中,宋峰很溫和。他說,我們希望長伴企業,一起成長。一個企業或者項目,在短期兩三年內沒有盈利甚至沒有收入,資本都不會在乎。他們真正在乎的是,企業是否能真正實現技術突破,解決行業的“卡脖子”問題。
對新能源汽車行業來說,資本寒冬未必是壞事
第一電動:當下都在說資本寒冬,你認為資本寒冬對新能源汽車產業有什么影響?
宋峰:“資本寒冬”是受宏觀經濟和資本市場兩方面的影響。所以“資本寒冬”影響的是各行各業,而不僅是新能源汽車行業。在我看來,資本寒冬的到來對其它行業來說也許是壞事,但對新能源汽車產業來說未必如此。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首先,隨著近幾年汽車行業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和共享化這“新四化”的發展,新能源汽車行業涌現了許多創業和投資機會,甚至出現了行業過熱的現象。這時資本寒冬到來,它首先影響的是一些相對并不專業的資本、缺乏優勢的創業公司,以及前景不樂觀的項目。對于這些角色而言,之前由于風口過熱帶來的過量資金和虛高估值,可能難以繼續了。
其次,對于那些真正有優勢,有前景的企業或者項目來說,其實還是會得到資本支持的。我們投資的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企業億華通,最近剛剛完成了一輪融資,獲資三億,資本還是比較踴躍的。也就是說,對于真正有實力的企業而言,資本寒冬并不會打垮他們,只會讓他們更清晰地看到時局,獲得更有利的市場地位,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第一電動:在新能源汽車這個領域,有一些機構存在有錢投不出去的情況,你認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宋峰:首先,在資本寒冬的影響下,資本都會相對謹慎。但是我認為,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投資機構自身。
第一,缺乏項目來源。其實,有一些投資機構先前并未涉及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投資,當這個行業熱起來了,他們也開始跟著進來了。但是在這個領域內,無論是人脈資源還是產業關系,他們都是沒有積累的,所以項目來源相對較少。
第二,缺乏專業判斷。通常對于投資而言,更傾向于新興領域。但就新能源汽車領域而言,電動化中鋰電產業已經相對成熟,所以合適的投資機會不多了。而更新興的氫燃料電池汽車、自動駕駛、共享出行等領域,對于有些機構是一團迷霧,看不清就不敢出手。
2019年資本將集中頭部企業和技術型初創企業
第一電動:據目前形勢,您判斷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領域的投資環境和趨勢會是怎樣的?
宋峰:從行業來看,我個人認為,短期的環境波動會給新能源汽車行業造成一定影響,但是大的行業發展趨勢不會改變。從2018年的數據來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狀況還是可觀的。雖然中國汽車的總銷量不盡樂觀,但是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增長速度還是很快的。我覺得,也許2019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幅度沒有2018年那么大,但是總體銷量上還是會有較快增長的。雖然行業也面臨一些類似補貼退坡之類的問題,但是汽車“新四化”的趨勢還是會延續的。
投資趨勢而言,資本的投向會更集中。因為資本寒冬會令募資更難,所以投資機構在投資時會更為保守,更傾向于業內一致看好的,風險較低的項目或者企業。
具體投資方向而言,主要有兩個。到了明年,會有一波造車新勢力或者實力較弱的傳統企業倒下,所以資本會更加集中地投向一些發展領先的頭部企業,或者是募資已經很多的整車企業。另外,還會有一些資本會更青睞于能給這個行業帶來技術突破的科技型初創企業。
新勢力募資三大關鍵:優勢、剛需、技術
第一電動:在這樣的趨勢下,從投資人的角度,你會給造車新勢力以及其它初創型企業什么建議?
宋峰: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的企業而言,資金需求量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整車制造,他們的業務鏈條很長,要涉及到設計、制造(當然也可以委托代工)、品牌、銷售、售后服務等,業務周期也較長,資金需求量是以百億計的。
更重要的,對新勢力而言,將來還會面臨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不僅特斯拉、BBA等國際巨頭會進入中國市場,過去的傳統的車企也都開始開足馬力。現在業內做得比較大的新能源汽車廠商,除了比亞迪和特斯拉,其他的都是傳統的汽車廠商。
在這種情況之下,融資是新勢力生存的前提條件。但鑒于資金數額較大,造車新勢力應該主要找相對較大型的金融、產業和政府投資機構。
另外,如果可以上市,一定要及早上市,獲得生存資金以后,支撐到能量產、能盈利的階段。當然,資本能支撐企業到哪個階段,最終企業能發展成什么樣子,還是要看企業自身的技術、戰略管理、運作效率等方面在業內的競爭力。
對于初創型企業而言,想要得到資本的青睞,一定要有自己獨特的優勢;能滿足一部分市場剛需;有好的技術積累,讓資本看到企業能夠實現技術突破,能夠真正解決產業存在的“卡脖子”問題。
如果一家企業可以做到這樣,即使它幾年內沒有盈利、甚至沒有收入都沒關系。我們依然會長期陪伴,一直到企業能徹底解決掉技術上的問題,到量產,到實現盈利。
就拿水木投的億華通舉例子。現在電動化領域里,鋰電產業鏈里其實可投項目已不多,各產業鏈都有類似寧德時代的成熟企業占據了絕大部分市場份額。但在氫燃料電池汽車領域,目前還處于市場導入期。億華通的技術路線就是氫燃料電池汽車,做核心的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在這方面它是國內領先的,別的整車企業目前還做不出來這種氫燃料電池的電堆以及集成的動力系統。
比如現在北方的冬季氣溫很低,鋰電汽車的續航會大大降低,但是億華通的燃料電池系統就解決了低溫啟動和運行的問題,滿足了市場上的一部分剛需。
另外,億華通的發動機管理系統EMS,積累了清華過去十幾年的技術經驗,非常完善,能夠使它的電堆壽命達到1、2萬小時,有很長的壽命。未來隨著產業鏈的完善和成本的下降,就有可能在客車、物流車等大中型車輛、甚至在出租車和家用轎車等更多領域獲得市場優勢和份額。
第一電動:當前趨勢下,從投資人的角度,你會給新能源產業鏈的創業者一些什么建議?
宋峰:首先是要調整心態,按照客觀實際的估值去募集企業未來一到兩年業務發展所需的資金,不要在意眼前虛高的估值。
其次,要開源節流,把資源集中到企業發展最核心的需要上。這方面,找準方向很重要。比如說,如果要造整車,那就要加大主力車型開發力度,把一些不是在主要發展目標上的分支項目砍掉,縮小團隊的規模;比如說,如果做自動駕駛,目標是L4級別,那在發展過程中就不要輕易降低標準還去做L3、L2級別的項目,否則反倒可能會增加資金消耗速度。
最后,就是加快產品的上市速度,盡快實現營收和獲利,能夠自身造血。
老項目長期陪伴,新項目看中技術
第一電動:近幾年,水木創投的整體投資計劃和完成情況是怎樣的?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呢?
宋峰:近幾年,我們水木的整體投資情況是這樣的,2017年我們完成了第四期的主線基金的募集。2018年投資節奏相對較快,2017年募集完成的基金投出了70%,算是超額完成了投資任務。
投資風格方面,我們更傾向于投早期項目,然后對優秀的企業長期跟投或加投。比如億華通,2014年水木用第一期基金投了億華通。后續三期基金,每一期我們都會繼續再投億華通。對于其它優秀的企業,我們也同樣如此長期支持和陪伴。
投資領域方面,水木有這樣一個策略:黏著一個有前景的細分領域,做一個產業鏈的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也不例外。比如,億華通是做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動機,那么在投完它以后,我們就會圍繞這個企業做上下游的布局。比如說我們2018年也投了上游的做燃料電池電堆的企業叫上海神力。下游我們也投了制氫和加氫的企業。
第一電動:關于新能源汽車領域,水木創投2019年的投資計劃會是怎樣的?
宋峰:我們應該還會維持原來的策略和方向。
首先我們仍然會堅持挖掘一些偏早期的項目。我們最希望投的項目是,投十年,然后能換一百倍,甚至一千倍的收益。現在我們投的三十多個項目中,已經有三個項目能夠實現這樣的回報,而且并沒有用到十年。相應的,我們盡可能與長線資金合作,目前市場上的資金多數更傾向于短期投資,要求基金期限最多三到五年,但我們認為更長線的資金會有更好的回報。當然,我們也會有一些辦法來縮短實際的回報期限。比如,投資適當比例到已投或未投的中后期項目,并且有項目退出我們就返還資金給投資人,這樣來縮短投資人實際的回報期限。
其次,我們還是會在業內沿著“新四化”方向,繼續尋找能在核心技術上實現突破并產業化的團隊。
其實,目前在新的產業趨勢下,我國的新能源汽車領域還有很多“卡脖子”技術尚待解決。比如自動駕駛方面,雖然也有一些頂尖的團隊在做,但仍然有短板限制其達到商用化程度。看谷歌、Uber,已經有一些車在商用測試了,但目前國內還沒有真正開展在開放路面上進行試用。另外在新興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車載AI/通信芯片、功率芯片等諸多細分領域,我們期待著海內外真正創新性、突破性的技術進展,以及相關的創業和投資機會。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安小曼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ziben/85718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