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觀致頭條發布文章《矢島和男任CEO,觀致進一步國際化》。這不僅坐實了寶能汽車常務副總裁李峰不再兼職的事兒,還公布了新來的另三位高管的身份。他們“前日產”的頭銜引發了業內的關注與熱議,被稱為“野蠻人”的姚振華也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看來,這是姚振華對李峰這個“北汽系”兼職CEO不滿意了,沒達到預期目標,轉而對“日系”青睞有加,寄予厚望。觀致看起來的確是往“國際化”靠攏了,但這次寶能在“日系”身上的押寶到底能不能成功?觀致前路將何去何從?內部人士又是如何看待姚振華的?
管理團隊大換血,押寶日系等于押寶新能源?
自觀致品牌成立以來,發展就并不順利。背靠奇瑞這棵大樹的品牌本應好乘涼,但觀致始終是叫好不叫座,銷量、新品、品牌力都跟不上,導致產生了巨額虧損。
在這種情況下,2017年便入主觀致的寶能當然坐不住了。姚振華雖然不是汽車人,但也明白觀致現狀尷尬,所以干脆押寶在新能源領域。于是,2018年3月的觀致汽車經銷商大會上,姚振華提出今后將每年投資100億元作為觀致汽車的研發經費,預計連續投五年。此次的管理層大換血,尤其是讓矢島和男上位,與寶能這個“五年計劃”是分不開的。
公開資料顯示,矢島和男1990年畢業后就加入日本三大汽車廠商之一的日產汽車,有著近30年的汽車產業從業經歷。他曾擔任日產電機驅動車輛技術開發負責人,負責日產-雷諾聯盟電動技術。矢島和男還是日產聆風純電動汽車、風雅混合動力車型的開發者,其主導開發的混合動力E-POWER技術,為日產新能源汽車和小型車的市場擴大立下汗馬功勞。其中日產聆風還有著兩個相當響亮的頭銜:“全球最暢銷電動車”和“世界第一款經濟性零排放車”。
從矢島和男的履歷來看,可以說,他對新能源汽車技術確實有著深刻的見解與經驗,寶能選他其實就是沖著新能源在發力。有觀致內部人士稱,請日系車企的高管過來,主要是為了借鑒他們的精細化管理。而且,觀致最核心的問題就在于產品,包括研發周期、新品投放時間等。“觀致從2015年到現在幾乎處于停滯狀態,主要其實就一款產品,對客戶也沒什么太大的吸引力。日本高管過來后,還是要看他們的工作投入度和成效。”
矢島和男成為觀致的新任CEO,應該會對觀致汽車新戰略的實施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同時,也有人質疑做技術出身的CEO是否能夠掌控觀致當下這個復雜的棋局。
觀致汽車2019年產品規劃顯示,觀致汽車接下來將進入產品密集發布期。2019年將率先推出兩款燃油緊湊型SUV、觀致3EV和2019款觀致5;到2022年,觀致將推出多達21款新產品,其中新能源車型將以每年兩款的速度推出。
觀致3EV
遭外資拋售,觀致或將摘掉“合資”標簽?
回溯歷史,觀致汽車于2007年成立,最初是奇瑞汽車與以色列量子公司Quantum(Kenon Holdings的子公司)共同持股,雙方各占50%。2017年底,寶能集團以65億元的價格獲得觀致汽車51%的股份并獲得控股權,奇瑞和Kenon Holdings在觀致的股權比例也變更為25%和24%。
今年1月8日,Kenon Holdings將其在觀致的12%股權出售給寶能集團,作價15.6億元人民幣。至此,觀致的股權架構正式變為寶能集團、奇瑞汽車和Kenon Holdings三方持股63%:25%:12%。在當日的一份聲明中,Kenon Holdings表示未來不排除會將其在觀致的剩余股份進一步或者全部出售的可能性。“Kenon可能會在未來將其在觀致的剩余股份進一步或全部出售給大股東(寶能集團)或其他股東。”
據Kenon Holdings財報顯示,從2011年至2017年,觀致的利潤虧損共計約110億元,觀致常年依賴各方股東的資助。因此,外方股東Kenon Holdings在持續拋售其股份,并似乎已決意要拋棄這個連年虧損的“爛攤子”,同時,寶能又在不斷擴大其在觀致的持股比例。這樣下去,或許觀致很快就會摘掉其“合資”標簽,變為真正的中國品牌車企了。
也有人說,不應該以是否合資來定義觀致,而是要看其研發人員的團隊是不是國際化的團隊。“如果準確一點說,觀致應該是個國際化的品牌。”
寶能入主后銷量攀升虧損卻擴大,遭“自產自銷”質疑
那么,寶能的入主和實際掌權是否給觀致帶來了積極的影響?
從銷售量來看,在寶能集團控股后,觀致汽車的確有所改觀。在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整體低迷的情況下,觀致汽車共銷售汽車63179輛,同比增長320%,首次突破6萬輛大關,并創下其銷量最高紀錄。但是從虧損面積上來看,效果卻是相反的。據Kenon Holdings發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觀致虧損達13.62億元,虧損幅度同比增加123%。財報稱虧損面積擴大是因銷售成本的增加,觀致2018年前三季度的銷售成本增加了305%,達到50.51億元。
為何銷量攀升卻還在賠錢?業內普遍認為這是“自產自銷”的問題。據相關報道稱,觀致的銷量主要來自寶能關聯公司的批量訂單。寶能在入主觀致后,曾與觀致汽車簽署了采購協議,寶能的關聯公司自2017年起從觀致汽車采購車輛用于共享出行服務,2017年計劃采購1.5萬輛,2018年計劃采購9.5萬輛,2019年和2020年計劃每年采購10萬輛。由于采購車輛的價格低,當然會影響觀致的盈利。
此外,還不得不提2018年底時,觀致汽車收到的一封經銷商聯名函,其中主要提及了觀致汽車的6個相關行為,導致了全國經銷商虧損嚴重。但是據觀致區域銷售人員介紹,聯名發函的是最早一批經銷商了,他們的投入確實很高,但沒賺到什么錢,加上觀致高層人員變動過于頻繁,政策延續性不強,經銷商也很累。不過,他透露發生此事之后,觀致高層有與經銷商一對一交談,希望找到解決辦法。“經銷商們每一個訴求都不一樣,也沒提出什么具體的東西,最后也沒什么結果,還是不了了之了。反正聽說談得很愉快。”
他還透露,目前高層變動后,公司對于經銷商方面的政策還沒有公布,不過各經銷商還是對觀致汽車有很深的感情,也是抱有希望的。“現在我們和經銷商一起跑、辦車展,擰成一股繩。”
內部人士吐槽姚振華不尊重造車規律,借車拿地才是目的?
一直以來,外界一直質疑觀致的接盤者寶能或者說姚振華是否在認真造車。觀致不僅高層頻繁變動,而且還“干打雷不下雨”,要推出新款電動車的承諾也未兌現。
然而,與此同時,寶能卻在杭州、昆明、廣州、西安各地撒了上千億元投資新能源項目,四個基地竣工之后可達到230萬輛/年的新能源汽車產能。看上去確實費錢,但收獲的卻是將近20000畝的工業用地。這個面積的地能干的事兒可不少,看似確實是在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做努力,不過外界也有對其借車圈地的揣測。
一位曾在觀致工作過的管理層人員還向第一電動犀利吐槽姚老板不尊重造車規律、捏權不放。“姚振華給人的感覺就是個格局不夠的暴發戶,對汽車產業、產品、市場都認識不清,不尊重客觀規律。而且權利必須都在自己手里捏著,200萬的審批權就要到董事長了,職業經理人的建議和計劃也都被他隨意修改。”
不過,也有內部人士表示,雖然沒有與姚振華接觸過,不太好評論,但是從重金聘請日系高管、多處科研用地已經動工,還是能感覺得出來其對觀致的重視。“這都是真金白銀往里砸的。我還聽說,寶能投資的有十幾個板塊,只有觀致這個板塊是賠錢的。我想,從這些方面都能看出他有做好觀致的決心。”
寶能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布局一直在逐步深入。除旗下的觀致汽車,還有韶能股份、中鉅高新、南玻集團等。2018年8月,寶能汽車與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重點在電動車系統技術、自動駕駛、車聯網等領域開展合作。2018年11月,寶能投資建立深圳鴻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鴻鵬新能源),涉足動力電池領域。
可以說,姚振華對于產業的選擇已經明了,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寶能的重點。而從此次觀致高層換為日系的人來看,也幾乎可以肯定就是在向新能源發力。不過對于姚振華造車的目的,外界始終有各種各樣的猜測。目前觀致的情況還有些撲朔迷離,但有內部人士透露,未來一個月新高層可能會有動作,那時情況應該會更明晰一些。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馬金橋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ziben/87627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