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汽車集團近日消息不斷,先是更換CARIAD中國CEO,隨后又公布了與小鵬汽車合作的相關細節。
大眾ID.7。 2月29日,大眾中國宣布,大眾汽車已與小鵬汽車簽署技術合作協議,聯合開發兩款面向中國中型車市場的智能網聯車型,首批兩款車型已確定將于2026年上市。其中,雙方合作的首款車型為SUV。 同時,作為聯合開發協議的重要組成部分,小鵬汽車與大眾汽車還就雙方車型及平臺的共享零部件訂立了聯合采購計劃。 大眾中國CEO貝瑞德發文指出,通過與小鵬汽車的合作,大眾將縮短產品開發周期,提高效率,并優化成本結構。在對價格高度敏感的市場環境中,這將大幅提升產品的經濟競爭力。在研發周期方面,通過聯合開發,雙方可將產品上市周期大幅縮短超30%。 或依托小鵬扶搖架構平臺 從此前披露的信息來看,雙方首款合作車型與小鵬G9有著不少關聯。 2023年7月,小鵬汽車公告稱,與大眾汽車集團簽訂戰略技術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基于各自核心競爭力和小鵬汽車G9車型平臺、智能座艙以及高階輔助駕駛系統軟件,共同開發兩款B級電動汽車車型,計劃于2026年推向市場。 2月29日簽訂的聯合開發協議,進一步明確了合作的兩款車型的具體信息。其中,“規模優勢”“降低平臺成本”“智能”是關鍵詞,結合此前公布的信息來看,雙方或將依托小鵬自研的扶搖架構來開發車型。
小鵬G9。 小鵬方面表示,這是雙方繼框架協議后,首次簽訂平臺與軟件戰略技術合作聯合開發協議;得益于雙方規模優勢及大眾汽車集團世界級的供應鏈能力,小鵬“智駕”與“體系”能力雙輪驅動,將極大降低車型平臺成本,提升雙方共同開發的B級純電車型的產品競爭力。 而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不僅意味著大眾集團對小鵬汽車自研核心技術能力的高度認可,也意味著大眾集團在華加快電動化布局。 公開信息顯示,扶搖全域智能進化架構包含研發、制造、技術、智能等方面能力。2024款小鵬G9就獲得了扶搖架構的加持,全系標配智能駕駛和全域800V高壓SiC平臺的條件,還搭載域控智能底盤等技術。 值得注意的是,大眾中國新聞稿中提到,“雙方共同開發的兩款電動車型將配備先進的軟硬件,為中國客戶提供直觀、互聯的數字體驗和先進的自動駕駛功能。” 新車的自動駕駛能力來自小鵬XNGP,還是大眾研發的技術?時代財經就此采訪了大眾中國方面,對方表示:“在共同開發中,雙方都將貢獻自己的核心能力。大眾汽車在質量、規模化、電池技術等方面,小鵬汽車則將在軟件以及ADAS等方面提供專業能力。”
貝瑞德發布的SUV車型輪廓。 此外,貝瑞德還劇透了首款合作開發SUV的輪廓。從車身比例來看,是一款中型或中大型SUV,而且輪廓與小鵬G9高度吻合。外界猜測,雙方合作首款SUV車型可能是“大眾版G9”。對此,大眾中國方面回復時代財經時未做更多解釋,僅表示“車型是合作共同開發的。” 據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公布的消息,雙方合作開發的大眾汽車品牌新車型未來將在合肥投產。 大眾軟件部門再發力 而在雙方宣布合作的前一天,大眾剛剛對旗下軟件部門子公司CARIAD中國進行了人事調整。 自2024年3月1日起,前長安科技首席技術官、長安汽車首席軟件架構師韓三楚將接任常青負責CARIAD中國的管理工作,擔任CARIAD中國首席執行官,并加入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管理董事會,擔任集團(中國)執行副總裁。 韓三楚此前曾就職于長安汽車并擔任首席軟件架構師等職務,負責“軟件定義汽車”平臺的全面開發,在汽車軟件和“軟件定義汽車(SDV)”開發領域擁有豐富經驗。
CARIAD中國新任CEO韓三楚。 此次韓三楚的加盟或將進一步充實CARIAD中國的團隊實力。韓三楚2021年加入長安汽車后,便開始牽頭建設長安下一代軟件平臺SDA-S項目。韓三楚曾表示,長安汽車的SDA平臺會真正意義上把軟件、架構可以重復利用在產品上,SDA平臺的目標就是構建類似蘋果的IOS來搭載智能車。 中國一直是大眾最重要的市場之一,但此前軟件部門開發進度不及預期,讓大眾在電動化領域遭遇“滑鐵盧”。 金融時報2023年5月11日報道稱,大眾汽車CFO Arno Antlitz表示,由于開發受到延誤,原定于2026年推出的2.0平臺將在2027或2028年推出。2023年6月,大眾汽車集團CEO奧博穆指出,奧迪品牌目前落后于競爭對手,尤其是在電動汽車方面,而落后的最主要原因是軟件問題。 諸多原因之下,2023年,大眾汽車集團在華純電動汽車交付量約19.18萬輛,不及特斯拉的60.37萬輛。 新平臺尚需時日,而要穩住在中國市場的銷量,與小鵬汽車合作成為最優解。過去數年中,小鵬汽車致力于打造技術標簽,是國內較早應用城市智能駕駛輔助企業的車企之一。2023年,小鵬汽車發布扶搖架構,該架構下車型標配800V高壓碳化硅平臺,采用了CI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并具備高速和城市智能輔助駕駛能力。
小鵬扶搖架構。 近期,小鵬汽車表示將進一步加大研發力度。今年將招聘約4000人,并投入同比超過 40%的研發預算;預計年度“以智駕為核心的AI技術”方面的研發投入共計35億元。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小鵬多年來堅持智能駕駛全棧自研,一直探索技術變現的模式,和大眾的合作有助于公司在技術上變現突破,預計技術服務收入確認的開啟在改善短期盈利能力的同時,也打開了長期天花板。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系本網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時代周報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carnews/xinche/220874
返回第一電動網首頁 >
以上內容轉載自時代周報,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