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汽車市場從去2018年下半年開始,就正式的進入了寒冬時期,銷量出現了28年來首次負增長,隨后多月未有起色。車企們紛紛出現降價清倉銷售,還有多家傳統車企更是進入了破產清算的地步。反觀新能源市場,不降反正,一直保持較早態勢的增長,呈現出“新能源熱”的局面。
之所以能夠有此表現,這其中少不了國家政策的支持與鼓勵。而在目前新能源補貼逐漸退坡的狀況之下,新能源汽車卻出現了三連跌的現象,今年7月份,我國的新能源汽車首次呈現負增長,市場同比下跌4.2%;8月跌幅進一步擴大,達到15.5%;“金九銀十”的九月卻絲毫對新能源下跌的態勢,起到任何作用,在7月、8月連續兩個月下跌的基礎上,9月新能源乘用車跌幅進一步擴大,其中同比下降33.4%,環比則下滑8%,且下滑的幅度還正在不斷擴大。這是不是意味著新能源大勢已去?
從乘聯會公布的數據來看,顯然讓其失望了。根據乘聯會數據顯示,9月份新能源汽車批發輛量為6.5萬臺,同比下降33.4%,環比8月下降8%。細分來說,純電動車表現更為慘淡,批發量同比下降31%,環比降12%;至于插電混動車型雖然實現了環比6%的增長,但是相比去年同期卻下滑44%。為此,中汽協調整了新能源汽車全年銷量目標的預期,由年初預測的160萬輛調整為150萬輛。
對新能源汽車產銷出現三年來較大幅度首次下滑,有截然不同的觀點。
一部分人認為,新能源汽車隨著各種問題的爆發可能就此走下坡路,再加上新能源汽車在目前階段,本身就是一個不能成為良性產業的產業,離開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根本堅持不下去。當政策補貼取消時,一些造車新勢力會面臨崩盤的危險。
還有人認為,新能源汽車出現下滑,是暫時現象,原因是大批消費者搶在國補取消前突擊購買,過分透支了新能源市場的購買能力,導致了這幾個月的下滑,這種下滑是暫時的,長遠看仍然前景看好。不過,小編認為,不能因為出現銷量下滑,就對整個行業做出悲觀的結論,畢竟中國消費者正在逐漸接受的新能源汽車。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新能源觀察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0106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