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轎車銷量一出,異言堂主就發現了一個問題,在銷量較好的車型中,似乎沒有找到操控非常棒的車型,它們大多都是家用車,有些主打運動,有些主打舒適,有些兩者兼具。
年輕、運動是如今許多車型的發展趨勢,比如上面這10款車,有些外觀運動,看它一眼就想開著它去劈彎;有些內飾年輕,坐上去就感覺去掉了中年人的油膩;有些動力強勁,一腳油門下去它便可以在8秒左右帶你跑到100公里/小時;有些經濟省油,跑100公里只要30塊錢的油費。但說到操控,這些車型仿佛都不差,滿足日常駕駛完全夠了,但都不至于以操控成名。細察這份轎車銷量排行榜可以發現,很大一部分消費者,雖然平時在網上吹噓操控性,但并不會為其買單。
道路條件不允許呀!
要操控干嘛?當然是去山路劈彎,而不是在城市中堵車,10分鐘前進1公里。然而現實確實是這樣,堵車,永遠的堵車。
相信車友都有這個經歷,每日上下班開車已經把自己的脾氣磨沒了,動輒堵車,無論自己的脾氣有多大,嗓門兒有多大,車子堵在原地已是日常生活。很不巧,大多數人買車就是用來通勤的,要經歷堵車這個磨練脾氣的過程。
當然,城市堵車沒辦法,可以在周末去郊區呀!郊區車少,不會堵車,但郊區的道路可能有些坑坑洼洼。恰好,操控好的車懸架一般很硬,比較懸架軟趴趴的可能根本給不了你劈彎的信心。懸架硬加上道路坑洼,別說你敢在路上飛起來“造”車,可能沒幾次車就顛掉了幾個零件。最關鍵的是,郊區小路較多,突然竄出來一個人或者一輛摩托車,那真是時刻讓你擔心自己的保險買沒買“三責100萬”。
車對你的意義
回到問題,為什么沒將操控性放在買車的第一因素?這就要看我們買車是干嘛的!可以說,大多數人買車只是將車當做一個工具,一個能夠帶你從A到B的交通工具。能夠帶著你上下班,能夠帶著你和家人出游,能夠接送貴賓,又或者能夠拉貨發家致富,至于要操控,那可能是家里第二輛車干的事。
追求操控的車型有什么特點?懸架偏硬、動力響應快、重心低、空間小,綜合來說,這些對汽車的舒適性、經濟性、實用性有影響。影響有多大呢?一句話總結就是:唯獨坐在駕駛位的司機爽了。
所以綜合來說,只要家庭情況好,不需要像思聰那樣買一車庫的豪車,只需要可以負擔起2輛車即可。買一輛家用車,第二輛車便可以買自己的大玩具了。很不巧,這部分人也很少。
品不出操控的味道
說到操控,一堆摸不到、品不出的東西就來了,比如轉向精準、車身姿態好、開起來比較靈活,很多人是分不出來的。說到底,就是車開少了,而且也沒開出過車的極限。
操控性如何體現?不就是一輛車的極限更高嘛!但話又說回來,有多少人將自己的車逼到了極限:緊急變線、高速急彎、油門到底、緊急制動等,貌似這種情況不多吧!要品出不同車之間的操控性,那就需要將不同的車都逼近極限。這樣一來,能夠品味到這種操控性的人又變少了。
品味汽車的操控,就像是“餓了覺得什么都好吃,飽了覺得什么都不好吃”一樣,自己也說不出好與不好。也像是穿50塊和5000塊的鞋子,如果你穿不出誰更加舒適,那為什么不買50塊的呢?當然,買5000塊的多是奔著牌子去的,就像買豪車的車友一樣,買了牌子,操控性只是附加在上面的價值而已。
異言一語:
不同地區的汽車市場也有不同的特點,比如美國地廣人稀,道路多平直,因此他們喜好那種大排量、直線加速快的車型;又比如歐洲市場,多山路崎嶇,他們更加偏向兩廂小車(盡管他們體型比我們高大不少),這與其用車環境有很大關系。所以我們用不著操控性好的車,真的是一件很平常自然的事情。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異言堂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0167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