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這幾年哪種車型最火,非新能源汽車莫屬。借著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補貼政策的“東風”,和能源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以純電動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乘勢而上,也由之前的小眾化車型向大眾化車型普及。不過,續航里程短、充電時間長等也使純電動車的真正大規模普及受到掣肘。面對純電動車的里程焦慮和傳統燃油車的排放問題,消費者不禁要問:難道就沒有可以將兩者優勢結合起來的車型嗎?魚和熊掌真的不可兼得?
就在7月24日,隨著一款車型在2020成都車展上的正式上市,終于讓我們看到了“魚和熊掌兼得”的希望,它就是賽力斯SF5,一款結合了純電動車環保提速快和燃油車無續航里程焦慮的全時電動SUV。
那么,賽力斯SF5(下文簡稱“SF5”)是如何將純電動車和燃油車優勢結合在一起的呢?今天我們就來解碼這位全新選手。
全時電動動力 無懼里程焦慮
以特斯拉Model 3、蔚來ES6、小鵬P7等為代表的純電動車,雖然完全擺脫了對燃油的依賴,但受限于目前的電池技術,其能量轉換效率甚至不如傳統燃油車。特別是一到冬季或夏季,開空調導致電量消耗加快,同時電池活性降低,都會使純電動車的實際續航里程大幅縮水。
面對急劇下降的續航里程,純電動車車主不得不關掉空調而忍受刺骨的寒風或襲人的熱浪,中長途旅行更是想都不敢想。對不少純電動車車主來說,“不是在充電,就是在去充電站的路上”已然成為生活常態。
雖然傳統燃油車并不存在里程焦慮,但面對突出的環境問題和日益嚴苛的排放法規,政府和企業又不得不想辦法尋找環??沙掷m的替代能源和汽車驅動形式。
我們今天的主角SF5就是這樣一款兼具純電動車和傳統燃油車各自優勢的全能型選手,其號稱“全時電動SUV”,就是因為采用了增程式這一動力形式,通過增程器將燃油和電力兩種驅動形式有機結合起來,實現了兩種動力的效率最大化。
或許你會說,一個新品牌造的車能有這么厲害?這就需要我們來好好了解一下它的背景了。雖然推出新車的時間不算早,但是SERES(賽力斯)在技術方面的積累已經足夠深厚,特別是立足硅谷這一全球技術高地設立公司總部和研發中心,匯聚全球技術資源,從而構建起一套完整的跨國研發體系。
SERES(賽力斯)憑借自主研發的創新實力,取得了中國領先、世界先進的高性能純電驅動技術和智能增程電驅技術兩大“獨門秘籍”,并經過嚴苛測試驗證了其技術的可靠性。SERES(賽力斯)還與眾多國際品牌供應商及一流技術公司如博世、英偉達、華為、阿里巴巴等達成戰略合作,以確保在零部件供應和技術應用上達到產品的高品質標準。
正是源于SERES(賽力斯)在三電領域積累的核心技術優勢,基于純電平臺打造的高效能增程電動產品SF5才能做到全程電機驅動,隨時隨地保持充沛動力,并實現了性能體驗更佳,續航里程更長,經濟性更優的產品特點。
SF5的增程電動平臺架構是基于純電動平臺開發的增程技術,增程即增加電動車的續航里程。在保證電動駕駛體驗的前提下,有效解決電動車的里程焦慮問題。主要由增程器(發動機+發電機)、電池包、驅動電機構成,其中增程器可以簡單地理解為電動車的“充電寶”。
SF5的動力核心——一體化高效能增程器是由一臺1.5T高功率發動機+90kW高效發電機組成的黃金動力組合,發電最大功率90kW,額定功率50kW,同時增程器效率>92%,保證了充足的電力和領先行業的能源轉換效率,并足以滿足目前最嚴苛的國六b排放標準。
其搭載的35kWh液冷恒溫三元鋰電池,可以讓SF5實現150km的NEDC純電續航里程,設計壽命超過1500次充放電循環,并滿足-30°C~40°C的極端工況安全驗證。并且用戶可以根據自身駕駛習慣和實際使用需求來自定義增程啟動SOC閥值,通過調整不同的駕駛模式實現不同比例的能量預留。無論是急加速還是爬坡,SF5都能隨時提供充沛動力,確保性能不打折。
光說不練假把式,我們拿SF5剛在成都車展上上市的四驅高性能運動版與現在市場上的標桿車型特斯拉Model 3與其價位接近的標準續航升級版來一番性能指標PK,看看誰能更勝一籌。
相信大家對于結果已經一目了然了,SF5在各項性能指標上幾乎已經完勝Model 3。可見,論運動,SF5的段位是要在Model 3之上的。與此同時,SF5搭載的這套智能增程電驅技術,通過精準的控制邏輯和全面的匹配調教,讓增程器始終保持在高效的運轉區間,能夠讓整車動力、綜合能耗、NVH達到最佳平衡。
動力方面,SF5增程系統可根據車輛不同的行駛工況規劃最佳的動力傳動路徑,讓發動機始終處于最合理的轉速區間,無論何種場景澎湃動力均可瞬時響應,讓用戶始終享受媲美純電動車“隨踩隨有”的高性能。其中,SF5四驅高性能版百公里加速不到4.8秒,輕松跨入過去是百萬級超跑和高性能燃油車專屬的“4秒俱樂部”。
能耗方面,SF5通過高效能增程發電直驅,減少了鏈條過長帶來的能量損耗,提高了能量轉化率,其永磁發電機最高效率可達到98%,遠遠領先業內同級水平。SF5不僅有150km的NEDC純電續航里程,更能通過56L油箱帶來超長增程續航,真正實現了“有電用電,無電加油,全時電動,里程無憂”,完美解決用戶的里程焦慮。
NVH方面,SF5同時采用大排量發動機、高功率驅動電機和大容量電池包的路徑,將增程器與電池、電機的控制經過大量的實用場景模擬和運算優化,配合邏輯更加合理,確保NVH表現優異,讓用戶擁有安靜舒適的駕乘感受。
不僅如此,得益于領先的智能增程電驅技術,SF5面對不同的工況可提供兩大工作模式、六種智能工作狀態:純電直驅、增程發電直驅、增程發電驅動+充電、聯合供電狀態(增程發電+電池)、對外供電、能量回收狀態。
特別是對外供電,包括營地供電模式(V2L)和救援補電模式(V2V)。其中,營地供電模式(V2L)可以通過慢充口反向為電烤爐、照明燈、音響、放映機、電熱水壺等常用家用小電器提供3.3kW 220V的交流電,方便車主到郊外野炊宿營等。
而救援補電模式(V2V)則更厲害了,可以通過快充口反向提供20kW的直流電,可作為其他純電動車型的臨時救援車。試想,假如你開著SF5和朋友一起組隊自駕游,這時朋友的純電動車因為虧電而進退兩難,SF5的救援補電模式就好似雪中送炭一樣派上用場,相信同行的朋友們也會對你和SF5刮目相看。
增程更增配 真正內外兼修
賽力斯SF5的看點還不止于動力,對于客戶關懷也是面面俱到。比如為了營造整車的運動感,在造型和配置層面都不含糊。
雖然對于顏值的評判是見仁見智的事情,但SF5的設計確實有許多出彩之處。SF5整體造型采用了轎跑化設計,不論是標志性的“Σ”SIGMA家族化LED日間行車燈還是類似“海豚躍動”的肩線&腰線設計,以及頗具線條和輪廓美感的“柳葉風”側窗造型和“天隙流光”一體式貫穿組合后尾燈,SERES(賽力斯)的設計團隊從大自然中汲取靈感,令SF5的造型可謂“處處皆風景”,在車流中也絕對會獲得極高的辨識度和回頭率。
當然,SF5對于運動感的詮釋可不止流于表面,底子也是實打實的。前雙叉臂四球節式獨立懸架+后多連桿梯形臂式獨立懸架的配置媲美40萬+級豪車,同時加持了DP-EPS(博世)電動助力轉向系統、iBooster(博世)高效電子制動系統和輕量化鋁合金副車架,為SF5打造出豪車專屬的全鋁合金底盤。
有了夠硬核的底盤,再經過SERES(賽力斯)工程師們的賽道級底盤調校,實現了轉向精準舒適、底盤厚重沉穩的歐式調校風格,令SF5不論是翻越陡坡峭壁眾多的昆侖山脈,還是挑戰連續急彎考驗的“怒江72拐”,致敬坑洼碎石密布的神山岡仁波齊,都能做到四平八穩,從容不迫。
還有一點值得一說,SF5非常厚道地為全系車型標配了20寸的“戰斗渦輪”運動型鋁合金輪轂,并搭配了尺寸為255/45 R20的倍耐力P-Zero高性能輪胎,這可是很多百萬級跑車和高性能車的標配輪胎。
進入車內,你會感受到滿滿的科技和未來氣息。12.3英寸液晶儀表+17英寸中央多點觸控屏的雙液晶屏組合不僅看著過癮,用起來也是十分給力。聰明的SERES智能操作系統不僅可以識別前排獨立音源,還能讓你動動嘴就可以控制導航/天窗/尾門/音樂/空調等功能。當然,在線影音娛樂、遠程智能車輛助手、在線OTA升級等等也是一應俱全,讓人仿佛提前感受到未來AI科技的智能與人性化。SF5對于內飾材質也足夠下血本,不論是方向盤還是四個座椅,都采用了Nappa真皮材質,坐在車內,身體所能觸碰之處也均為軟性皮質包裹,將駕駛室的檔次感和品質感烘托出來。
同樣,我們還是拿出價位相近的SF5和Model 3做一番配置對比,看看花幾乎同樣的錢,兩款車分別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體驗。
結果同樣是一目了然,SF5以碾壓級的配置表現完勝同價位Model 3。面對如此豐富實用上檔次的配置,你是不是以為只有在高配甚至頂配車型上才能享受到?如果你翻看SF5的配置表,會驚喜地發現,除了動力、天窗以及頂棚材質的不同,SF5目前推出的三款車型的其他配置均一致,可謂起步即頂配,徹底治好你的選擇困難癥。
而當我們翻看中控屏內置的強大功能時,豐富的駕駛模式選擇,更是SF5帶給我們的一個驚喜“彩蛋”。從駕駛模式到道路模式,再到能量回收模式和轉向模式,SF5讓你像自己配菜一樣搭配出最適合自己的駕駛風格,真正實現“我的車我做主”。
寫在最后
30萬元級別的汽車市場,我們可以買到如寶馬3系等傳統豪華燃油車,也能買到如特斯拉Model 3等新興勢力的新能源汽車。但是能將兩者的優勢合二為一的卻寥寥無幾,從這一點來看,賽力斯SF5就顯得更加獨一無二了。
從前我沒得選,現在我想買輛賽力斯SF5。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大咖·新能源汽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22015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