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崩之時,沒有一片雪花可以獨善其身。
近期,多家上市車企披露2020年半年報,在證券時報·車資本記 者統計的29家整車上市公司中,僅有9家企業實現了凈利潤同比增長,其中乘用車企總計4家,商用車企業為5家。
實際上,行業內對于上市車企業績的集體下滑是早有預期的。按照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下稱“中汽協”)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6月,汽車銷量為1232.3萬輛,盡管降幅已有所收窄,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仍然下滑12.4%。
多數上市車企在半年報中提及:疫情是導致銷量縮減、業績下滑的直接原因。實際上,疫情所影響的并不僅僅是整車企業,而是沖擊了整個產業鏈上下游。凈利潤下滑、毛利率縮水、研發投入收縮成為2020年上市車企半年報的關鍵詞。
與此同時,企業之間的排位賽也悄然打響,那些曾經依靠合資品牌作為利潤奶牛的公司逐漸退去光環,而那些原本就掙扎在生死邊緣的自主品牌,其生存空間更是被進一步被擠壓,行業內的淘汰速率明顯加快。
營業收入、凈利潤雙下滑
證券時報·車資本記 者統計了16家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乘用車企半年報中的數據,其中多數車企營業收入普遍下滑,僅有長安汽車(000625)、東風集團股份(00489)實現了同比正增長;凈利潤方面,長安汽車、比亞迪(002594)、*ST夏利(000927)、華晨中國(01114)實現了同比增長,其余12家企業均呈現不同幅度的下滑。
這其中,上汽集團(600104)、廣汽集團(601238)、江淮汽車(600418)、吉利汽車(00175)、長城汽車(601633)2020年上半年的凈利潤同比分別下滑39.01%、52.87%、217.84%、43%和26.46%。
這五家整車企業均在半年報中提及了疫情對于業績帶來的負面影響。上汽集團2020年半年報中顯示,受疫情沖擊,公司經濟運行節奏受到影響,經營挑戰加大。銷量方面,上半年,上汽集團整車銷售204.9萬輛,同比下降30.2%;其中,乘用車銷售163萬輛,同比下降35.8%,商用車銷售41.9萬輛,同比增長5.0%。
值得關注的是,上半年,上汽集團旗下合資品牌銷量銳減,1-6月上汽大眾累計銷量同比下滑37.18%;上汽通用累計銷量同比下滑33.31%。旗下兩大合資品牌的銷量下滑,給上汽集團整體的營收帶來明顯沖擊。
上汽集團2019年年報中公布的數據顯示,上汽大眾與上汽通用占上汽集團總營收一半以上,是十足的利潤奶牛。而在疫情的沖擊,再疊加企業本身進入產品調整周期的情況下,曾經的利潤奶牛不再底氣十足,而這也直接影響到上汽集團的整體業績表現。
行業龍頭企業尚不能在疫情沖擊下全身而退,原本就處于生死邊緣的企業交出的半年成績單更是“慘不忍睹”。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付炳鋒告訴證券時報·車資本記 者,那些原本經營壓力很大,長期在市場邊緣的企業,在疫情的沖擊下日子會更難過。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在不斷促使企業加速新技術研發和新四化轉型,那些掙扎在生死線上的企業,是沒有精力和資金做這些事情的,淘汰已是必然結果。
毛利率縮水
研發投入降低
在行業內企業營業收入、凈利潤普遍下滑的背景下,證券時報·車資本記 者注意到,多數上市車企的毛利率也嚴重縮水。
根據企業的半年報披露情況,證券時報·車資本記 者梳理14家乘用車上市企業的毛利率數據,僅有5家企業實現毛利率水平的提升,其中比亞迪的毛利率上漲幅度最大,較去年同期提升2.46個百分點,長安汽車、長城汽車的毛利率均同比提升1.07個百分點。
實際上,大多數乘用車上市企業2020年上半年的毛利率與同期相比均有所收縮,呈現同比下滑狀況。而這背后也體現出車企為搶占市場份額被迫讓利銷售的實情。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汽車經銷商新車的平均毛利率已經出現負值,為-3.5%,“銷售即虧損”情況加劇,上半年未出現價格倒掛的汽車經銷商占比僅為16.3%。
雖然經銷環節的價格倒掛或許與庫存壓力有關,但這也側面反映出,在市場競爭極具激烈的背景下,整車企業的毛利率水平也有所收縮。
除了毛利水平普遍下滑外,上半年部分乘用車上市企業在研發投入上也有所降低。
證券時報·車資本記 者統計了12家乘用車上市企業上半年的研發投入情況,發現上汽集團、廣汽集團、江淮汽車的研發投入均有所收縮,其中廣汽集團的研發投入變動較為突出,上半年累計投入3.92億元研發費用,同比下滑47.24%。持續在研發投入上遙遙領先的上汽集團,上半年也在研發投入上進行了調整,總計投入58.43億元,同比下滑2.60%。
業內人士判斷,當前汽車“新四化”轉型是行業的大勢所趨,盡管疫情使整個行業受到沖擊,但企業仍然不能放緩在前瞻性研發上的進程。
疫情沖擊漸退
亮點何處尋?
盡管汽車行業內的上市企業半年業績一片慘淡,卻仍然不乏一些逆勢增長者。
長安汽車2020年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327.82億元,同比增長9.73%;凈利潤達26.02億元,同比暴漲216.17%。長安自主品牌的銷量的逆勢增長、合資品牌的逐漸復蘇,助力公司業績的整體攀升。相關數據顯示,1-6月,長安乘用車品牌銷量為30.8萬輛,同比增長1.2%。
值得關注的是,因長安新能源出表、長安PSA股權轉讓、持有的寧德時代股價上漲等原因,促進了長安汽車非經常性損益的提升,也進一步促進公司扭虧為盈。
同樣在逆勢中獲得正增長的還有比亞迪。比亞迪2020年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收605.03億元,同比下降2.70%,歸母凈利潤16.62億元,同比增加14.29%。
值得關注的是,比亞迪的營業收入大體由汽車業務、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構成。上半年汽車及相關業務的營業收入為320.72億元,同比下滑5.62%;而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則實現了同比增長,達0.24%,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的收入實現同比7.59%的正增長。
顯然,在汽車業務受到沖擊的情況下,比亞迪旗下的其他業務為穩定公司的業績提供了較好的基礎。9月1日,比亞迪盤中漲停,當日報收93.50元/股。消息面上,比亞迪的“刀片電池”首條生產線預計在年底試產。
的確,盡管汽車行業整體仍處于寒流之中,但因刀片電池和比亞迪漢等新品等帶來的利好因素,仍然讓市場對于比亞迪的抱有較高的期待值,而這些也成為了促成比亞迪業績逆勢增長的“隱性因素”。
證券時報·車資本記 者注意到,盡管上市車企在疫情中實現逆勢增長十分不易,但部分企業的財報中已然透露了一絲暖意。
根據長城汽車披露2020半年財報顯示,2季度公司營業收入與凈利潤均實現同比增長,漲幅分別為25.41%和141.47%。
國海證券分析稱,在疫情緩解,行業回暖的幫助下,長城汽車2020年2季度的銷量實現16.72%的同比增長,再加上公司“檸檬”“坦克”“咖啡”三大技術平臺的推出和全新一代哈弗H6的上市,有望助力公司實現新一輪的增長。
顯然,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加持下,行業的整體回暖已為上市車企的業績復蘇提供了基礎。9月1日,汽車板塊異動,個股集體飄紅,長城汽車、比亞迪等均漲停,長安汽車、北汽藍谷(600733)、一汽解放(000800)、廣汽集團等也漲幅居前。
萬聯證券指出,根據部分汽車上市公司中期業績可知,二季度大部分汽車上市公司業績均有所改善,市場的回暖有望助力行業估值和企業業績的雙提升。
不過,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也特別發出提醒,上半年各地實施的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已陸續進入尾聲,下半年直接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力度會有所減弱,企業也需要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及時調整生產經營節奏。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車資本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2511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