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的倒數第二天,長城汽車在北京舉辦智能駕駛戰略升級發布會。
這個發布會上,長城要「定義未來的自動駕駛路線」。
選在這個時間發布,你也可以理解為,長城為卡位 2021 年的競爭打響了第一槍。
發布會上,長城提出了圍繞智能駕駛的 3 年目標:
用 3 年時間,實現智能駕駛用戶規模行業第一、用戶體驗評價最好、智能駕駛功能可覆蓋場景最多,3 年 3 個 No.1,簡稱「331 戰略」。
隨著「331 戰略」提出,長城對外披露了在智能駕駛上,從系統功能到硬件配置、研發團隊、研發策略以及合作伙伴等方面大量密集的信息。
「331 戰略」背后,是長城作為中國頭部的自主品牌,其神車哈弗 H6 已經實現了連續 90 個月 SUV 月銷量冠軍的神話。
長城能不能繼續維系這樣的神話?長城還能不能創造新的神話?
智能駕駛是定義未來汽車的關鍵技術。在新勢力入侵、探索品牌向上、內部組織變革的多重壓力下,這部分業務的表現,也將是長城呈現給內外部的答卷之一。
1、咖啡智駕:國內首個實現全車冗余 L3 級自動駕駛方案
在 331 戰略下,咖啡智駕是長城智能駕駛的技術品牌。
咖啡智駕,意思就是「讓用戶在車上能安心享受一杯咖啡」。
在發布會上,咖啡智駕對外公布的第一個產品,是一套 L3 級,帶有激光雷達,采用高通 Snapdragon Ride 平臺,具備全車冗余,能夠實現 NOH 功能的自動駕駛系統。
具體而言,這套方案:
(1)感知系統:采用 3 個激光雷達、3 個毫米波雷達、2 個攝像頭;
ibeo NEXT 全固態激光雷達
其中激光雷達為 ibeo NEXT 全固態 Flash 激光雷達,探測距離為 130 米,角分辨率為 0.05°* 0.07 °;
(2)計算平臺:采用高通 Snapdragon Ride 平臺 8540 + 9000 處理器;
(3)功能上,將實現類似特斯拉 NoA 或者蔚來 NOP 的場景覆蓋,長城稱為 NOH (Navigation On Highwaypilot);
除了我們在 NoA 中常見的打燈變道、自主變道外,NOH 還包括大車同行自動避讓、匝道限速智能識別、錐桶避讓等更進一步的體驗優化。
(4)全車冗余,在感知、控制、架構、電源、制動、轉向 6 大環節,長城做了冗余配置,高度強調系統的安全性。
根據高通披露的信息,采用Snapdragon Ride 平臺的智能駕駛系統,將在2022 年在長城的中高端車型上量產。
而根據長城披露的信息,咖啡智駕將在 2021 年量產上車。
也就是說,在上面這套 L3 解決方案量產之前,L2/L2+ 的智能駕駛方案將在明年開始上車。
長城將會從 WEY 品牌率先開始投放咖啡智駕的技術,后續推廣到其他品牌。
2、長城打造自動駕駛的合作伙伴
咖啡智駕 2021 年開始量產。
具體怎么做到呢,這要講講長城在智能駕駛上的幾個關鍵合作伙伴:
毫末智行
高通
華為
Mobileye
長城智能駕駛負責人張凱
在這次發布會上,長城智能駕駛負責人張凱、長城智能駕駛總監甄龍豹兩人重點介紹了咖啡智駕的路線圖和具體解決方案。
長城智能駕駛總監甄龍豹
但發布會上沒有提及的是,張凱同時還擔任毫末智行的董事長。后者是長城在去年底成立的智能駕駛子公司,甄龍豹曾經也是這家公司的歷史股東。
汽車之心得知,在咖啡智駕落地上,毫末智行充當了 Tier 1 或者 Tier 0.5 的角色。
公開信息顯示,毫末智行目前正在進行一輪融資。
在計算平臺上,咖啡智駕至少選擇了 3 家平臺,高通、華為以及 Mobileye。
前面提到,咖啡智駕的 L3 解決方案選擇了高通 Snapdragon Ride 平臺。
實際上,長城在同一天也與華為達成戰略合作。
至于 Mobileye,兩者在 2019 年的 CES 上已經牽手。
與高通的合作,長城將在 2022 年推出的高端車型上率先采用高通 Snapdragon Ride 平臺。
長城汽車咖啡智駕系統可支持多個高清攝像頭,借助多源異構傳感器為用戶提供 L2+ 級別和 L3 級別的智能駕駛功能。
此外,通過搭配兩個標準大算力平臺的升級方案,該智能駕駛平臺算力可達700+TOPS,也為實現更復雜的 L4 及以上自動駕駛場景打下基礎。
華為將為長城提供以 MDC 為基礎的高算力智能駕駛計算平臺,并積極配合長城汽車完成智能駕駛所需的感知組件(如激光雷達、攝像頭等)的各項評估和測試。
具體來說,華為提供的是 MDC 610。
大車同行功能
錐桶避讓功能
匝道限速功能
汽車之心獲悉:長城的 L3 級自動駕駛方案或將分為 2 個版本。
除了前述基于 Snapdragon Ride 平臺的方案,另一個方案將基于 MDC 平臺實現,傳感器配置也會相應調整,搭載車型也會有所不同。
不過無論是 Snapdragon Ride 平臺,還是 MDC 610,瞄準的都是至少 2022 年開始量產。
那明年量產什么呢?
早在 2019 年 CES 上,Mobileye 宣布正在尋求與長城汽車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未來三至五年內將把 L0 到 L2+ ADAS 系統集成到長城的系列車型上。
結合中金汽車研究在今年在長城股東大會上獲取的信息:
長城采用 AI 視覺算法+激光雷達的感知方案,基于 Mobileye EyeQ4 芯片進行開發,在其他必要的硬件方面與國際龍頭合作。
從 Mobileye 到高通,再到華為,體現了長城實現自動駕駛漸進式的路線,同時也體現了長城在不同品牌上的自動駕駛投放策略。
根據張凱披露,咖啡智駕的域控制器將在第三方芯片的基礎上自研,2021 年將推出 ICU 1.0。
3、智能化、年輕化長城面向未來的組織變革
在發布會的一開始,現任長城數字化執行官的李鵬就提到,長城在這年中經歷了大規模大縱深的數字化轉型。
一位接近長城內部高層的人士向汽車之心透露,長城這這兩年在管理體系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包括輪值總裁制度、組織體系改革,一定程度上對標華為。員工的股權激勵和獨立項目激勵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從外界來看,長城在這兩年中先后成立了仙豆智能、毫末智行、沙龍智行等多家智能化領域的關聯公司。
包括李鵬本人在這場發布會之后,也將卸任長城數字化執行官,去往「沙龍智行」擔任 CEO。
沙龍智行將擔綱長城「高端智能新能源品牌」的大旗。
而仙豆智能成立于 2019 年 3 月,這家公司主攻智能座艙領域。
據汽車之心了解,短短一年多時間,仙豆智能已增長至約800 人規模。
根據中金汽車研究披露的信息,長城的自動駕駛團隊到今年 12 月規模約 300 人,并在持續擴張中。
我們還從公開信息中得知,毫末智行當前正在進行一輪數十億人民幣級別的融資。
這些新的關聯公司,意味著在新體系下,長城可以招募大量跨界人才,同時可以吸納外界的資金,給予新的人才在過去的體系中無法提供的股權和薪資激勵。
長城已經在進行一輪品牌的梳理。
品牌梳理背后,是中臺的梳理。
而中臺梳理的背后,則是組織的變革。
無獨有偶,新造車中理想汽車的李想,也認為打造智能時代汽車產品的核心,是建立智能化的,不斷迭代的組織體系。
在這點上,無論成功的新造車還是傳統造車新勢力,將殊途同歸,走到一起。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之心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3515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