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遠知行自動駕駛商業化再進一步!
4 月 28 日,自動駕駛公司文遠知行推出首款前裝量產的全無人駕駛環衛車,并宣布車隊正式下線。
自 5 月起,文遠知行無人駕駛環衛車將在廣州南沙區全區域開展公開道路測試,首批車隊規模將超過 50 臺。
至此,文遠知行形成以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自動駕駛小巴(Mini Robobus)、自動駕駛貨運車(Robovan)、自動駕駛環衛車(Robo Street Sweeper) 為主的四大產品矩陣,覆蓋的應用場景包括:智慧出行、智慧貨運和智慧環衛,可提供網約車、隨需公交、同城貨運、智能環衛等多場景服務。
四大產品矩陣,多個場景落地應用,這讓文遠知行在自動駕駛商業化進程中處于領先地位,率先進入自動駕駛商業化的下半場競爭。
01、布局城市級無人環衛,挖掘千億市場
文遠知行 CEO 韓旭一年前曾表示:「今天做低速、慢速物流園區的企業,很有可能在未來 3-5 年內被一個強大的、占據戰略市場的 L4 級自動駕駛公司降維打擊。」
現在來看,進軍城市無人環衛賽道,將 Robotaxi 技術進行場景降維應用——文遠知行就是韓旭所說的那個「強大的、占據戰略市場的 L4 自動駕駛公司」。
作為特定場景,環衛領域長期依賴大量人力工作,市場潛力亟待釋放。
此時文遠知行入局無人環衛市場,背后有三點考量:
一是,無人道路清掃服務和無人垃圾清運服務是一個數千億元級的廣闊市場。
二是,以領先的 L4 技術優勢落地場景較為固定的無人環衛市場,能夠快速實現無人化商業量產落地。
三是,隨著人口老齡化發展和疫情形勢不斷反復,城市治理也提出了無人化的需求。
因此,向來在商業化上走在前沿的文遠知行,也將無人環衛作為其商業化落地布局的又一重要版圖,著手自建無人環衛車隊。
本次推出的無人環衛車,由文遠知行與宇通客車聯合研發設計:
全冗余底盤開發
首創無駕駛艙設計
搭載文遠知行 L4 級全棧式自動駕駛軟硬件解決方案
這款車型是繼文遠知行無人駕駛小巴(Mini Robobus)后第二款無方向盤、油門、剎車踏板的前裝量產車型,也是行業內首個將 Robotaxi 技術降維應用到環衛場景的車型。
在無人駕駛模式下,無人環衛車可開展道路清掃、灑水降塵、噴灑消殺等多種城市環衛作業,可實現 7X24小時全無人、全天候運行。
目前,文遠知行的全無人駕駛環衛車隊已集結在廣州市南沙區,將在 5 月開啟大規模開放道路測試,覆蓋南沙區全區域,首批車隊規模將超過 50 臺。
從開放場景到特定場景,從載人到載貨,是文遠知行 L4 級自動駕駛技術實現商業化量產的重要一步,也是通用自動駕駛系統平臺的「降維釋放」。
02、四大產品矩陣,開啟多場景商業化運營模式
Robotaxi 具備萬億市場前景,是自動駕駛界的皇冠明珠,但受限于技術成熟、法律法規等因素,被行業普遍認為離真正的商業化量產落地時間最長。
而文遠知行作為 Robotaxi 賽道的自動駕駛頭部公司,找到了自己突圍的方法。
充分發揮巨大的無人駕駛技術優勢,決定以 L4 技術賦能各個垂直場景,而不是孤注一擲,埋頭在一個場景里,在拓展新場景方面立馬打開了新格局,讓星辰大海的科技企業也能夠建立自身的商業化壁壘。
事實證明,文遠知行這一套打法真的有用。
隨著無人環衛車的發布,文遠知行已經形成 Robotaxi、Mini Robobus、Robovan、Robo Street Sweeper 為主的四大產品矩陣,并進入自動駕駛商業化運營階段。
Robotaxi:是文遠知行向下拓展應用的根基,于 2019 年已完全對外開放、商業化運營,擁有中國最早可收費的自動駕駛出租車車隊,并于 2021 年成為行業首個擁有網約車牌照的自動駕駛公司。中東首個對公眾運營 Robotaxi 的車隊也由文遠知行提供。
Mini Robobus:在去年常態純無人測試一年后,今年 1 月,文遠知行正式在廣州對外開放運營全無人駕駛小巴,為市民提供無人駕駛微循環公交服務。
Robovan:2021 年 9 月,文遠知行發布首款 L4 級自動駕駛輕客,與福特江鈴和中通快遞展開戰略合作,共同推進 Robovan 的前裝量產和商業化落地。
Robo street sweeper:2022 年初,文遠知行推出世界首款前裝量產大噸位無人環衛車,從今年 5 月起,開始在廣州南沙區測試運營。
在這四大產品矩陣以及多場景商業化應用背后,關鍵支撐點是文遠知行掌握的無人駕駛技術,自主研發形成的全棧式自動駕駛軟硬件解決方案。
這個方案,具備 4 大特點:
一套 WeRide ONE自動駕駛算法,全方位處理各類同城場景下的自動駕駛;
對硬件進行模塊化設計,不受車型限制,同城場景可快速復用;
全自動大數據平臺,可實現數據的自動化采集、處理、部署,能夠支撐多城市、規模化的測試和運營;
全安全冗余設計,包括計算單元、網絡、導航系統、線控系統等均實現兩重乃至多重冗余。
基于這一方案,文遠知行在今年 1 月份宣布在公開道路上的自動駕駛里程突破 1000 萬公里,其中全無人駕駛里程超過250 萬公里。
據悉,文遠知行的 1000 萬公里測試里程,是由規模超400輛的自動駕駛車隊在中國、美國、中東的 15 個城市的持續測試和運營積累而來,其測試車隊包括 Robotaxi、Robobus、Robovan 等不同車型。
具體測試區域范圍主要布局在中國、美國、中東等地區,測試和運營混合進行,覆蓋白天到黑夜,CBD 到城中村,隧道到高速路,高溫酷熱到雨雪天,載人到載貨等多種交通場景。
一套自動駕駛系統,覆蓋多個場景應用,這是自動駕駛公司走向商業化最高效的打法。
但每個場景都有自己的場景壁壘,主要在于 ODD 區域的不同,比如干線物流和同城配送,一個聚焦簡單的高速場景,一個聚焦城區內復雜場景,這將會使自動駕駛系統在算法優化迭代上存在差異。
文遠知行所拓展的新場景,ODD 區域與 Robotaxi 具有一致性,都屬于城區內場景。
這就使得其在 Robotaxi 領域所積累的數據和經驗,能夠很好的復用到新的場景中,從而使新產品開發周期短,具備快速自我迭代的能力。
03、「鐵三角」模式,決戰自動駕駛商業化下半場競爭
隨著自動駕駛商業化競爭加劇,原本車企、自動駕駛企業以及出行平臺各自為戰的格局被打破。
作為最早提出「鐵三角」模式的自動駕駛企業,文遠知行把這個模式拆解為兩個部分:
一是像文遠知行這樣的自動駕駛公司與車企合作,聯合研發生產具備 L4 級自動駕駛能力的車型,成為自動駕駛運力供應商。
二是自動駕駛公司與出行或貨運平臺合作,雙方共同組建運營車隊,從而形成一個 Robotaxi 或無人貨運場景內的運力需求方。
車企+出行平臺+自動駕駛企業,「鐵三角」就形成了一個能夠生態化自洽的運力供給需求循環,也能夠更快的推動自動駕駛技術商業化落地。
目前,業內逐漸仿效,形成多家「鐵三角」組合,包括:
4 月 26 日,廣汽集團旗下出行平臺如祺出行宣布完成超10 億元的 A 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廣汽集團領投,文遠知行、小馬智行等企業參投。
事實上,早在 2018 年,文遠知行就與廣汽聯合推出了第一輛無人駕駛出租車。
去年 12 月,廣汽集團宣布戰略投資文遠知行 D 輪。D 輪有 4 億美元入賬的文遠知行,投后估值達44 億美元。
文遠知行在一年的時間里完成了 B、C、D 輪融資,融資額達 10 億美元。
在廣汽和文遠知行合作的基礎上,如祺出行則以出行服務平臺的角色加入合作。根據三方協議,未來幾年,三方將合力建立起一支 Robotaxi 車隊并實現商業化運營。
由此來看,文遠知行一直堅持走與車企深化合作路線,并以「鐵三角」的模式,突破自動駕駛技術商業化量產瓶頸。
商用車領域,文遠知行的無人駕駛輕客是基于福特江鈴輕客車型打造,在商業落地上,則是與中通快遞達成戰略合作,布局城市貨運賽道。
而無人駕駛小巴和無人環衛車,都是由文遠知行和宇通集團聯合設計生產,后者則參與了文遠知行的 B1 輪戰略融資,2 億美元創當時國內車廠投資自動駕駛公司的最高記錄。
新型關系轉變的背后,我們可以看到 L4 級自動駕駛公司在商業化量產上的迫切性。同時,這也反映出,僅僅依靠自動駕駛企業自身小規模的車隊運營,沒有辦法實現真正的落地。
文遠知行作為業內更快實現多場景商業化運營的 L4 級自動駕駛企業,無疑是為整個自動駕駛行業樹立了一個標桿。
只有具備產品化和運營能力的自動駕駛公司,才能夠真正的推動 L4 級自動駕駛技術的商業化量產落地。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之心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7424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