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并標星電動星球News
每天打卡閱讀
更深刻理解汽車產業變革
————————
出品:電動星球 News
作者:毓肥
7 月 21 號,世界動力電池大會在四川宜賓召開。
主會開完之后,我們覺得 21 號應該是動力電池史上吵得最兇的一天,加一個「全球」作定語,也不是不行。
全場大會最尖銳的一次發言,肯定是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說的:「我感覺就像是在給寧德時代打工」。
聽起來是在調侃電池貴,但本質上卻比粵港澳車展上何小鵬「想給余承東扔鞋」更刺激:曾慶洪幾乎是將停留在「傳言」層面的「天下苦寧王久矣」搬到了臺面上。
又或者說,車企和電池廠之間的摩擦,在這一句話之后徹底引爆,由此,也掀起了全網論戰。
但比起單純討論「為什么吵架」和「誰賺的錢多」,我們認為大勢、壟斷、競爭和活力,其實是驅動這次全網全行業大討論的核心命題。和話題對象無關,和誰對誰錯無關,但和商業邏輯有關。
為什么曾慶洪會說自己在打工?電池廠是不是都攥著利潤大頭?爭論的背后是什么?壟斷的源頭又是什么?
想要把這些問題聊清楚,我們先復盤下他們到底吵了啥。
一、誰給誰打工?
今年兩會,曾慶洪就提出了加大動力電池市場活力的提案,比如「引入國際動力電池廠商,鼓勵競爭」。
到了昨天的演講,曾慶洪圍繞「動力電池成本」這一主題展開,里面包括原材料價格暴漲、供應鏈不穩定等等,最終壓力被電池廠轉移到主機廠。
曾慶洪
「動力電池成本占總成本的 40%、50%、60%,并不斷增加,那我現在不是給寧德時代打工嗎?」將現狀講透徹之后,曾慶洪笑著「圖窮匕見」。
這句話瞬間點燃了社交網絡,說「訴苦」的有,說「掀桌子」的也有。
有意思的是,曾慶洪上一位發言的,就是曾毓群——而曾毓群的演講正好被形容成「意氣風發」。
上半年全球市占率高達 34%、海外市場市占率 18%、覆蓋全球55個國家和地區、動力電池累計出貨量超過 400GWh…
除了數字,曾毓群的「意氣風發」,還包括「全球每三輛電動車中就有一輛配套寧德時代的電池」,和另一句「寧德時代如今已擁有世界最全面的電池技術路線布局,以及從技術到產品再到商品的最快轉化鏈條」。
曾毓群
而根據曾慶洪的「訴苦」,廣汽甚至有一半的裝機量與寧德時代配套——一邊是看起來意氣風發的寧王,另一邊則是號稱壓力山大的主機廠。
各路社交平臺上昨天最熱的汽車話題,也就此加上了一條「曾慶洪給曾毓群打工」。
一夜之后,寧德時代的回應來了。
7 月 22 號,寧德時代首席科學家吳凱在動力電池大會上表示,「我們公司今年雖然還沒虧本,但是基本上在稍有盈利的邊緣掙扎,非常痛苦。利潤往哪兒走,大家也可以想象。」
好的,馬上來看寧德時代 2022 一季度財報:營收 486.78 億元,歸于股東的凈利潤為 14.93 億元,凈利潤率 3.1%——的確不高。
吳凱透露,「我們平常也會面對客戶的抱怨,說整車廠不是很賺錢,你們電池廠是不是把利潤都拿走了?」
另外,一季度投資者電話會議上,寧德時代董事會秘書蔣理也解釋稱,一季度凈利潤下降,主要原因是碳酸鋰等原材料價格上漲幅度超過預期,但客戶端價格傳導相對謹慎。
不在廣汽,不在寧德,那利潤去哪了?
球迅速被傳到上游廠商腳下,比如鋰礦。
曾毓群表示,已探明的鋰儲量「完全足夠生產全球需要的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礦產資源并不是產業發展的瓶頸,但上游原材料的炒作帶來了「短期的困擾」。
有趣的是,曾慶洪也同意曾毓群所說,只是他認為最終受傷的只有主機廠,而壓力是一個傳導的過程,像是「你們誰也跑不掉」:
「我問曾毓群,他說不關我的事,是原材料搞貴了,原材料供應商說,是國外的礦搞貴了。」
他表示「(原材料價格)太高了,不是一般高,(而且)市場供應緊張與產業鏈過剩并存」。
二、錢都去哪了?
按照兩位曾總的看法,錢都在上游——除了說法,按照兩家公司的做法,似乎往上游走,真的能賺錢。
這一段我們從兩個例子出發,一個是廣汽向電芯下手,另一個則是寧德時代反攻原材料回收。
6 月 28 日,廣汽在 2022 科技日上發布了「微晶超能鐵鋰電池」,號稱質量能量密度提升 13.5%,體積能量密度提升 20%,電池壽命達到了 150 萬公里以上。
這已經是廣汽連續第三屆科技日祭出電芯級別的成果了。
2021 科技日上,廣汽公布了海綿硅負極片電池,以及超級快充電池兩款產品;2020 科技日,則是主推安全性能的「彈匣電池」。
堅持發力自研電池的廣汽,其實是一批往上游進發的車企中的一員。
我們在星期二的文章《動力電池全球大戰,中國一定贏!?》里面也提到過,特斯拉、蔚來、比亞迪,它們都是擁有電芯工程能力的車企,比亞迪甚至在這一次動力電池大會上,被列為「動力電池企業」參會,而不是單純的「車企」。
廉玉波
另一邊,向原材料進擊的寧德時代,在這次大會上卻因此引發了第二場論戰。
曾毓群的演講中,有一段在強調電池回收的重要性。
他指出,「電池里面絕大部分材料都是可以重復進行利用的,目前寧德時代鎳鈷錳的回收率已經達到了 99.3%,鋰的回收率達到了 90% 以上。2035 年后,寧德時代循環利用退役電池中的材料,就可以滿足很大一部分市場需求。」
99.3%、90% 兩個數字,引來了行業內的質疑。
今天新浪財經等媒體報道稱,天齊鋰業投資管理部門相關人士表示,鋰的回收率達到了 90% 以上的說法,「實驗室應該能做到,但是商業上我個人還沒見過」。
很客氣,也很直接。
更有趣的是,寧德時代還回復了!
相關人士回應稱「歡迎來廣東邦普看先進量產技術」——如果說曾慶洪還是單方面「訴苦」,這次原材料回收就真的是吵起來了。
兩個超過 90% 的數字,真的很嚇人嗎?
我們可以來看看歐盟的 2025 鋰電池回收規劃:2025 年動力電池平均鋰回收率達到35%,2030 年達到70%;前不久特斯拉公布的 2021 全球影響力報告里,寫到目前他們鎳回收率僅為30%,鈷回收率高一點,50%。
相比之下,寧德時代的鋰回收效率的確驚人。
回收率的論戰尚未結束,不過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寧德時代也踏上了擴張供應鏈覆蓋面的道路。
廣東邦普創立于 2005 年 12 月,目前在湖南長沙設有全國最大的廢舊電池循環基地。其產業鏈橫跨「電池回收、再生電池、冶金、材料、科研、金融、環保、公益」等行業——2015 年,寧德時代收購邦普,正式進入動力電池回收領域。
除此以外,國軒高科 2021 年 3 月也已經發布公告,稱其計劃在合肥建立包括原材料和電池回收在內的一體化生產基地,總投資高達 120 億元。
往電池供應鏈的盡頭出發,似乎已經成了電動汽車行業各大玩家的共識。無論是處于終端的主機廠,還是承上啟下的電池企業,都試圖讓電池包內的工序、材料、技術更多地屬于自己。
然而,「占有欲」真的就能解釋這場動力電池史上最熱鬧論戰嗎?
三、為什么要吵架?
有朋友認為這是追求「壟斷」,我們認為有道理,但不全。
比起壟斷,擴張本身的目的是形成「閉環」,而閉環和壟斷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比如馬斯克昨天甚至宣稱要進軍鋰的精煉行業——但即使到了現在,特斯拉也并沒有壟斷電池、電芯,甚至是鋰。
馬斯克想做的,是在一個閉環內形成 know how 能力,從礦石運出礦坑的那一刻起,特斯拉想了解一切秘密。
來源:Not an Tesla App
了解不會帶來壟斷,但了解會破除壟斷——特斯拉關上閉環之后,沒有人能對特斯拉的任何一節供應鏈漫天要價,因為特斯拉自己能做,只是有時候做不過來。
回到這場論戰,同樣地,「訴苦」和「意氣風發」,甚至「爭吵」,都不是為了得到壟斷,而是為了擁有破除壟斷的能力。
換句話說,曾慶洪不希望寧德時代是動力電池的壟斷者,這樣廣汽將失去利潤;曾毓群也不希望廣汽是汽車市場的壟斷者,那樣寧德時代會更像松下——幾乎沒有人會希望跟一個壟斷者合作,這才是論戰的核心命題。
因為不能讓別人不進攻,所以自己必須學會防守。不僅是特斯拉造電池,蔚來小鵬自研芯片、電池,甚至是手機,也是出于同樣的商業邏輯。
而這樣的一場論戰,我們已經期待了很久,因為爭吵代表競爭,競爭會帶來市場活力,而有了活力的市場,才意味著未來。
什么是未來?純電汽車是未來,動力電池是未來。
(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星球News蟹老板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80727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
相關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