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期,我們盤點了各大主流合資品牌的車聯系統。在合資品牌中,我們發現,各家的車聯網系統也好、車機也好,其整體表現都比較中庸,能滿足各種用車需求,但是也都沒有帶來太多亮眼的功能和設計。
其實,當汽車行業進入到互聯網時代之后,中國車企憑借著本土的網聯體系優勢,實現了快速的發展。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在各大自主品牌中,綻放出了哪些獨具特色且能引領風騷的網聯系統。
需要首先說明的是,在本期盤點中,我們將不再一一列舉品牌,而是通過對網聯系統、車機系統不同的特色,來進行整合性的解讀。
第一部分:多屏設計,為我們帶來了什么?
在全球各大車系中,中國的車企,是最先用上多屏幕結構的。
而這樣的舉措,其實也與用戶的需求有關。一直以來,不少國內消費者就對車輛內部搭載的“屏幕”情有獨鐘,并且認為越多越好。
隨著消費者的認知體系逐漸形成,國內不少車企,尤其是“新勢力”車企,開始用上多屏交互體系。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理想的SS MAX+五屏三維空間交互系統(以下簡稱SS MAX+)。
理想的SS MAX+其實是從理想ONE上面最初搭載的三聯屏+一控制屏網聯交互系統上進化而來的。
在理想ONE上面,主駕駛前方有一塊液晶儀表盤,右邊依次連接著中控大屏和副駕駛娛樂屏,在中控屏下方還有一塊專門用來控制空調等部件的屏幕。
眼花繚亂的屏幕結構,可以為車輛的網聯功能,劃分良好的區域控制體系。
例如在駕駛者前方的屏幕上,可以顯示車速、續航、導航等關鍵的駕駛信息,而在中控屏位置上,可以進行集中的控制。對應的,副駕駛娛樂屏,則可以用來播放電影、查看咨詢等。
得益于多屏網聯的出現,各種網聯功能不再“打擠”,一組屏幕看導航、一組屏幕放視頻,大家各司其職,為用車帶來了更高的便利性也優化了乘員位置的娛樂體驗。
其實除了理想的SS MAX+智能網聯系統外,現在有不少車企,都用上了這一類似的多屏網聯設計。
例如在高合HiPhi X車型上,網聯系統的各大屏幕雖然是分開排列的,但也提供了相似的使用體驗,能夠兼顧駕駛需求和娛樂需求。
第二部分:可升降屏幕,適宜更豐富的駕駛場景
嵐圖FREE和智己L7,這兩款主打操控的智能電動車,也用上了一套完整的網聯系統,并且同樣帶來了三排以及三屏以上的車機交互硬件。只不過,它們的三組屏幕,在多屏互動的基礎上,實現了更進一步的創新,即可升降設計。
嵐圖FREE和智己L7兩款車型,雖然各自使用的網聯系統并不相同,但是它們的屏幕升降模式卻可以說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舒適模式的時候,駕駛者需要查看更多的信息,例如導航、多媒體等,而副駕駛可能也需要用更大的屏幕尺寸以便收看視頻。在這樣的場景下,其屏幕“尺寸全開”,帶來更寬大的顯示尺寸。
而在運動模式下,駕駛者激烈駕駛車輛的時候,需要的是更寬敞的視野。
在此時,嵐圖FREE和智己L7的三聯屏會降低位置,并且只保留必須的信息進行顯示,為駕駛者帶來良好的視野,同時也可以營造出更加沉浸式的駕駛體驗。
第三部分:可旋轉可位移的屏幕,讓交互更加輕松便利
目前,各大品牌的網聯系統,在功能性方面其實都很有競爭力。從基礎的在線導航、在線娛樂功能,再到車家互聯甚至是高精度地圖,都可以進行涵蓋。要想創新的話,無非兩點:優化設計與優化交互。
長安深藍SL03,在擁有完備車聯網功能的同時,針對中控大屏進行了優化。通過為大屏提供一組電機,實現了“向日癸”的顯示效果,可以左右偏轉15°。在駕駛者需要操作屏幕的時候,向日葵大屏向左旋轉,便于駕駛員進行交互,而當副駕駛需要使用屏幕調節各種功能的時候,屏幕可以向右旋轉……
其實除了長安深藍SL03的車機系統,擁有這樣的操作外,高合HiPhi Z也在這一思路上,進行了更細致的優化。
其搭載的智能網聯交互系統,有一個叫做HiPhi Bot的車載數字機器人。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基于Epic游戲公司的虛幻引擎,帶來了沉浸式的交互體驗。
例如,在用戶與車輛交互的時候,HiPhi Bot可以“聽聲辨位”,通過多軸位移機械臂,將中控屏幕轉到合適的角度和位置。同時,這套系統還具備更加人性化的表達,可以主動進行氛圍燈、音響和香氛系統的調節,營造出更加豐富的場景化體驗。
作為傳統車企,比亞迪相對要保守一些。
在配備新一代DiLink網聯系統的比亞迪車型中,基本上都配備了可旋轉的屏幕。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把車機屏幕調整為橫向排列或者縱向排列。
在看電影的時候,橫向屏幕能帶來沉浸式的體驗,而在刷短視頻的時候,屏幕調整為縱向,更符合用戶使用手機時的操作邏輯。
第四部分:華為智能網聯,開啟車聯網新業態
在海外汽車品牌的智能網聯系統構造中,普遍的思路,是每個車企使用不同的系統,但是在采購芯片的時候,會進行相應的匹配,相當于“拼接”的方式。
而在目前,中國的科技公司華為,面向車企推出了整體的車聯網系統解決方案。那就是采用麒麟芯片、使用鴻蒙系統和鴻蒙車聯網生態。在目前,問界AITO、極狐華為Hi版都用上了華為的車聯網整體解決方案。
簡單來說,華為的智能網聯生態,可以讓車機使用更流暢、車聯網生態維度更寬廣。
車機系統的流暢性,我們可以這樣去理解:華為的車聯網整體解決方案,采用了華為自己的芯片和系統架構,整體的匹配程度更高。
當軟硬件做到一體化的模式之后,整套系統的兼容性、適配程度自然也就更高了,可以為整個智能座艙帶來更順滑的屏幕操作體驗與更高的語音識別效率。
而在車聯網生態這一方面,鴻蒙系統可以實現車機與手機的無縫流轉、跨設備連接體驗。因此基于華為的智能座艙,問界和極狐旗下的車型擊基本上都可以實現手機或者手表解鎖,而且車輛也可以直接和手機、手表連接,在遠程操控、遠程監測等功能中,有著良好體驗。
此外,基于鴻蒙系統,搭載華為車聯網的車型,也可以在應用商店內,下載到更加豐富的網聯應用,對此,也滿足了更加豐富的用戶需求。
當然,整體來看的話,華為智能網聯系統的整體解決方案,其實最核心的思維,在于創新地為市場提供了一個可整合的車聯網配套案例。
在未來,我們相信也會有越來越多的品牌用上這套系統。
結束語
相信在大家看到上一期“合資車智能網聯系統盤點”的內容后,不少朋友心中都會有這樣的看法:“現在這些智能網聯系統,都在趨同發展嘛,功能性有了,但是其他的特色卻并沒有留下多少”。
然而,當我們看過這些自主品牌秀出來的操作之后,依然可以發現,車聯網系統也好、智能座艙系統也罷,它們的差異性發展空間都還是挺大的。從多屏幕融合,再到人機交互形式和車聯網業態的創新,都讓我們看到了自主車企和自主科技廠商們,在智能科技領域中的強大之處。在未來,我們也相信中國的汽車品牌會有越來越多的創新!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二師兄玩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98262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