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筆寫這篇文章之前,筆者剛剛試駕完一款業內頗富盛名的經典燃油車。試駕時,同車的媒體同行苦惱地說:“現在做純燃油車的內容太難了,點擊量上不去,說優點還會被質疑充值。”
流量和大數據讓媒體們越來越傾向于產出新能源內容,鋪天蓋地的新能源車資訊又營造出“新能源車方興未艾、燃油車江河日下”的輿論環境。
但如果僅僅用行業關注度來評判汽車市場的格局就太片面了。數據顯示,4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52.7萬輛,同比增長85.5%,環比下降3.5%。今年前4個月,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為222.2萬輛,同比增長42.8%,市占率為28.7%。這也意味著,高達72.3%的市場份額仍然屬于燃油車。
盡管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長還在持續,但相較于2019-2021年時動輒接近一兩倍的漲幅,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增速已經逐漸趨于平穩。可以肯定的是,未來幾年時間里,“油電共存”將會是汽車行業的主旋律。
上海車展期間,“華山論劍V”采 訪近30位車企高管,盡管大家對于未來新能源汽車的具體占比數據有所差異,但“油電共存”和“內卷加劇”已是普遍的共識。
正如一汽-大眾銷售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趙英如所說:“從市場占比來看,未來還是油電并進的格局,燃油車依然是用戶需求的主流,電動車的占比會穩定在30%-35%的比例。”
但“油電共存”也給在燃油市場積累了龐大用戶基盤的傳統合資車企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既要保障燃油車市場的基盤,又要挖掘新能源市場的增長潛力。簡而言之,燃油和純電,不僅兩手都要抓,而且兩手都要硬。
“車市到了優勝劣汰的發展階段,無論是燃油車還是新能源車的競爭都是非常慘烈的。所以從經營理念來說,一定是要通過營銷創新、產品創新、技術創新,更加貼近用戶的方式,為用戶提供更多的價值,只有創新才是唯一的突破之道。”趙英如如是說。
于是我們看到,一汽-大眾今年推出“油電雙驅”策略,帶來了全面革新的產品和服務,包括燃油車領域的全新探歌;電動車領域的ID.7 VIZZION。兩款重量級產品,佐以渠道、營銷的創新,刷新人們對一汽-大眾品牌認知的同時,也再次篤定了一汽-大眾堅持燃油和新能源共存發展的戰略路線。
兩款重磅產品
以“創新升級”破局市場
怎樣的產品升級能讓人興奮?在燃油車的邏輯里,如果僅僅是改改設計,增加些配置,是很難激起人們興趣的,必須在三大件里有所更換才能稱得上有誠意。然而我們知道,在油電更替的變革時代里,已經有很多車企放棄了內燃機的研發。
一汽-大眾對“油電雙驅”的誠意,就是持續挖掘內燃機的潛力。
比如全面煥新的探歌,就搭載上了被稱為大眾“第二代黃金動力”的EA211 1.5T Evo2發動機,這是EA211系列的最新換代產品,如可變截面渦輪增壓器技術(VTG)、主動可變氣缸(ACT)、米勒循環等先進技術均被使用。
用最直接的數據來體現它的價值,相較于四年前發布的1.5T Evo1發動機,新版本最大功率提升23%,與1.4T相比,最大扭矩覆蓋范圍提升80%,中小油門動力提升60%,發動機最大功率可達118kW,綜合油耗降低0.35L/100km,百公里排放降低5.4%,且能夠滿足國六b排放標準。
當然,動力只是全新探歌眾多升級亮點的其中之一。為了滿足當前消費者對智能化的追求,全新探歌還搭載了豐富的IQ. 科技配置,包括IQ. Light靈眸矩陣大燈、最新的IQ. 智慧車聯系統、實現了L2級高級輔助駕駛IQ. Drive智駕管家等等。
此外,全新探歌采用大眾最新的設計理念,R-Line整體運動風格,匹配上更具科技感的9.2英寸懸浮中控屏+10.3英寸全液晶數字儀表組合,極大滿足了當前消費者對個性化、科技美的需求。
而不同于燃油車市場,純電市場不僅要求產品力夠強,對渠道服務、補能體系也有著不同于以往的需求。作為率先發力電動化的合資品牌,一汽-大眾純電家族ID. CROZZ系列車型僅用20個月就完成累計10萬的銷售量,轉型的成果可以說是有目共睹。
從ID.4 CROZZ、ID.6 CROZZ到上海車展正式亮相的ID.7 VIZZION ,一汽-大眾的每一款純電車都也都有著不俗的口碑。
其中,作為ID. 家族的最新成員,大眾全球首款旗艦純電轎車ID.7 VIZZION 的地位非比尋常。它定位B級轎車,被視作“為大眾汽車品牌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的一款車型,地位等同于燃油車時代的邁騰。
當然,最大的底氣還是來自于平臺化架構的加持,作為基于模塊化電驅動平臺(MEB)打造的大眾首款純電三廂轎車,ID.7 VIZZION不僅采用了全新設計語言,還擁有B級車的身材、C級車的空間。
當然,最值得一提的是,ID.7 VIZZION是首臺啟用全新ID. OS 2.0車機系統、匹配15英寸智能2K懸浮屏、Travel Assist 3.0等智能座艙配置的ID. 車型,將會徹底革新用戶對大眾品牌智能化的印象。
同時,基于ID.4 CROZZ發布起就同步搭建的ID. HUB新能源體驗中心和CAMS+充電布局也已經初見規模,隨著ID.7 VIZZION的到來,渠道服務體系也將進一步完善并壯大。
體驗升級
以“數智化”統領全局
有人用燃油和純電產品的占比來證明品牌轉型的魄力,這其實是片面的,汽車市場不應該以量取勝,而應該以質量取勝。一汽-大眾“油電雙驅”的戰略就沒有盲目遵循行業趨勢,而是抓住了用戶深層次的需求變化,通過體系重塑完成了品牌的革新。
從全新探歌到ID.7 VIZZION,都能看出一汽-大眾迎接智能化、新能源化挑戰的決心。而要想不追逐趨勢,而是去引領趨勢,企業除了要有堅定的勇氣和戰略定力外,還需要掌握真正的數智化。畢竟,無論是燃油車還是新能源,未來的競爭都是智能化和體驗之爭。
而為了引領趨勢,一汽大眾早在2021年就在全公司范圍內啟動了全體系數智化轉型,并成立了專門的數智化轉型中心,在關鍵流程實現全面數字化變革。
組織架構方面,市場營銷體系被細化為內容營銷部、私域運營部、戰略支援部三大業務單元和產品中心、Martech兩大業務中心,緊跟中國市場需求變遷,完善研發和服務體系。包括生產制造、營銷傳播、用戶運營等等層面,一汽-大眾也都建立了詳細的數智化轉型措施。
這是真正的戰略定力和執行魄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其對5大生產基地進行的全面的數智化升級。
作為一汽-大眾生產體系的“頂梁柱”和“壓艙石”的長春生產基地明確以客戶為中心,以員工為根本,以創新為驅動,以數智化為關鍵,通過目標導向,系統謀劃,人才引領,創新驅動,以及統籌推進五位一體將其打造成一汽-大眾的標桿工廠。
長春基地黨委副書記高啟政表示:“不是為了數字化而數字化,而是讓數字化真正為我們的生產運營提供支持,提供決策依據,提供管理建議。”
一汽-大眾天津分公司黨委副書記高解放則用數據來論證了“數智化”的作用,截止到目前,一汽-大眾華北基地已累計完成了96項自主數字化項目的開發,在效益上節約成本3200萬元。
這并不是單純的“節流”,而是最大化生產效率,為“開源”儲能,也為用戶提供更具價值的產品和服務。
比如,主要生產ID. 系列車型,具有世界級先進水平、于去年榮登工信部“2022年度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名單的佛山MEB智慧工廠就宣布將擴建。今年4月初,一汽-大眾董事、黨委書記、總經理潘占福,與廣東省佛山市委書記鄭軻以及眾多地方領導,共同見證并簽署了“新能源汽車躍階發展項目”協議,約定未來五年,一汽-大眾方面將進一步增加佛山工廠的固定投資,力爭實現投入超百億元、產值千億規模,持續擴張華南生產基地的規模和產能。
制造是最后一環,也是對用戶而言最關鍵的一環。從5大生產基地的升級,可以看出一汽-大眾“油電雙驅”戰略的全局性,這不是口頭承諾,而是已經落實到制造層的戰略決策。
結語
如果問一汽-大眾在國內市場的2500萬+保有用戶,當初為什么選擇一汽-大眾,我想眾多答案里一定會有“品質”這個選項。品質好壞取決于企業的綜合實力,也取決于企業對用戶的態度。一汽-大眾用30余年的時間,在中國市場驗證了其實力和對用戶的真心。
5月10日,一汽-大眾官方賬號發布一篇名為《一汽-大眾:以數智化思維,懷著敬畏去造車》的文章,文中寫道:“行業在變,市場在變,但一汽-大眾打造高品質產品的初心從未改變。32年的品質追求,持之以恒的精益制造,面對嚴峻復雜的市場環境,處變不驚,帶著熱愛、敬畏去造車,以強大韌性篤志前行。”
當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為行業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但在一汽-大眾身上,我們依舊能看到對未來的篤定,以及面對不確定性堅守底線、直面挑戰的勇氣和決心。這也讓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樣一家有格局和韌性的車企,在浩蕩的轉型和變局中能夠持續成為行業的引領者。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華山論劍V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20298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