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能達到這樣的成績,除了我國自主品牌自身夠“硬”之外,更離不開國家政策對新能源汽車的支持,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針對新能源汽車購置稅的減免政策,從最早的2014年購置稅減免開始,我國新能源車輛正式進入了“大利好時代”,這波“利好”風潮幾經延期,一直延續至今。
本來該政策將于2023年12月31日,也就是今年年底結束,但是最新消息表示,購置稅減免政策還會繼續延期,這對于等等黨來說,又是一個“大勝利”。要知道,購置稅的減免政策能夠為消費者節省約1萬至3萬元不等的購車費用,有這么些錢又能給愛車升級配置,這不香嗎?
而且除了對于整體新能源買方市場的支持外,政策還有著對于新能源現階段未覆蓋到市場的支持,比如“新能源下鄉”,相信不少朋友對于“下鄉”并不陌生,早在2008年,就有一波大規模的家電下鄉,為不少鄉鎮地區帶去了優惠的家電。
而此次新能源汽車下鄉同樣如此,6月8日,商務部下發通知,將選取百余城市開展優惠政策,包括國家的汽車信貸金融支持,企業推出的代金券或者降價促銷以及優惠性購置稅減免等多方面的政策。當然,車型方面肯定也是“因地制宜”,主要都是微型純電、微卡、微面等等,基本在10萬元價位以下。
當然了,想要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后續支持的部分同樣不能少,比如最重要的充電樁,說一句略帶夸張的話,現階段新能源充電樁的不足是新能源車型滲透率提高的最大問題,沒有足夠的充電樁,新能源車輛的全面鋪開就是空談。所以,筆者都能想到,政策怎么可能會想不到呢?
現在各省份拿出了相應的政策來推動充電樁的建設:比如在四川,規定新建小區固定車位要100%預留充電基礎設施安裝條件;浙江要求到2025年,全省建成公共領域充電樁8萬個以上;就連新疆都在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車充電站,要新能源汽車基本可自由暢達新疆各縣市。所以不出意外的話,在幾年后就能做到“車車有電充”的愿景,不會再因為充電樁的使用權引發沖突。
其實除了這些比較大規模的政策之外,還有不少有趣的做法也在積極推動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例如近日福建發布的“電動福建”計劃,其中明確表示新能源汽車(運營車輛除外)在政府投資的公共停車場(點)等按時計費的,24小時內首次停車免收2小時(含)車輛停放服務費。誠然,兩個小時的停車費確實沒多少錢,但是對于新能源車主的體驗來說,可是提升了一大截。
寫在最后
總的來說,我國在推動新能源汽車的道路上,已經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果,是政策的大力推動與市場的積極響應,共同鑄造了這一行業的輝煌。但是我們也必須明白,現階段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依舊離不開政策的支持,一旦由現在的“新能源利好”轉為“油電同權”,那么新能源汽車的日子就沒那么好過了。
不過就現階段在全方面、多層次的補貼下,新能源汽車的風口還沒結束,而且各大新能源車企也卷得厲害,各式新車如“雨后春筍”般冒出,所以說如果你最近有買車的打算,但又不是剛需的話,那還是建議你再做一次等等黨,因為新能源車等等黨,他還真是永遠不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