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在微博中曬出了一組新車官圖,即代號為MEGA的純電MPV。
有意思的是,此前對于相似度較高的想象圖,李想本人曾嘲諷道“真設計成這樣就跳樓”。于是乎,評論區的空氣開始變得快活起來。
理想“MEGA”只是一個縮影——自2022年以來,30萬以上的新能源MPV,便開始“扎堆”出現;高端新能源MPV,似乎成為了汽車行業內的一個新風口。
但是這些越造越大、越造越貴的新能源MPV,它們的路真的走對了么?
“爆款”產品出現,但不可復制
細數那些已上市、或即將到來的高端新能源MPV,說實話可真不算少,例如嵐圖夢想家、極氪009、魏牌高山PHEV、小鵬X9等等。
你要問哪一款車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成功?毫無疑問,有且只有連續“月銷破萬”的騰勢D9一款車而已。
但奇怪的是——除了騰勢D9之外,下一款能夠大賣的高端新能源MPV產品,遲遲沒有出現;2023年9月的MPV市場,銷量名列前茅的產品仍是以燃油車型為主。
所以筆者認為,騰勢D9的案例,更像是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相疊加的偶然產物,例如比亞迪的品牌光環、較早的下場時間等等——以上這些條件,對于其他品牌來說很難復刻。
另外從銷量數據上看,國內新能源MPV市場的總體容量,實際上也并不大。
據乘聯會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MPV車型的銷量236.05萬輛,達到歷史高位,此后便是連年下滑;2022年,MPV銷量跌至94.23萬輛,在乘用車市場中占比僅4%。
其中新能源MPV有多少?以2022年為例,去年的新能源MPV的累計銷量僅為9.2萬輛,滲透率僅9.8%;同期,乘用車整體市場的新能源滲透率為27.8%。
顯而易見,國內的新能源MPV市場的容量較小,說不上是一塊“良田”,而且客戶的消費傾向趨于保守。
在這樣的環境中,除了騰勢D9之外的“爆款”新能源MPV產品,說實話很難再次出現。
新老車企下場,卻各有所圖
既然新能源MPV市場是一塊難啃的骨頭,那為啥新老車企仍然趨之若鶩?
首先,對于一部分根基不牢的造車新勢力而言,它們入局高端新能源MPV市場,更多的是一種“買彩票”的試水心態——例如合創V09。
2023年的合創汽車,其月均銷量在2000輛左右,在新能源市場中是一位典型的“邊緣人物”;
而合創V09作為一款中大型純電MPV,電池成本的壓力自然帶來了高定價(31.88-44.88萬元);在品牌號召力幾乎為零的情況下,筆者認為該車很難有所作為。
其次,對于“蔚小理”這類頭部新勢力來說,他們的產品路徑早已規劃,在前期投入了巨大的“沉沒成本”(研發、路試、營銷等),類似于理想MEGA、小鵬X9之類的新車型——已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這當然也是有利有弊,站在財務的角度,這類中大型純電MPV,通常具備較高的利潤率,有利于報表優化;退一步來說,即使這類產品未能取得成功,其較高的產品定價,也能讓“蔚小理”維持住自身的“精致人設”。
最后,是長城魏牌、吉利極氪這類背靠大樹的“新品牌”,在集團母公司的支持下,它們擁有足夠的試錯空間;之所以推出高端新能源MPV,更多的意義是完善產品序列。
結語:
在中國老百姓當中,有能力購買30萬以上、高端MPV的消費者,說實話仍是少數。大家真正需要的新能源MPV產品,首先必須一款平價家用車。
但是在15-20萬級的新能源MPV市場中,近年來鮮有讓人興奮的產品出現;脫離了人民群眾,假如MPV市場能夠獲得持續的增長,那才是怪事一樁。
至于這股新能源MPV高端化的風口,接下來會如何收場?筆者將保持關注。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EV情報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21186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